首页期刊导航|伦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伦理学研究
伦理学研究

唐凯麟

双月刊

1671-9115

hn_llxyj@126.com

0731-88872086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伦理学研究》编辑部

伦理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Eth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2年9月,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伦理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一份学术理论刊物,其作为中国伦理学会的学术会刊,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体系服务。读者对象为高校从事伦理学教育和研究人员、理论宣传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共同富裕的三重道德价值取向

    彭定光夏翠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不仅关涉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也是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实践。只有成为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的实践,作为人们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社会制度安排和正在进行的人类实践,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既有个人,又有共同体和人类。道德价值是为了人的。与共同富裕的三重实践主体相适应,共同富裕的道德价值取向应该同时包括个人层面的尊严、共同体层面的和谐和人类层面的自由。这三重道德价值取向表明共同富裕并非只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和生命,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个人具有人性和善性、建构适宜于人生活的社会和追求自由。它们既可以为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结构性动力,又可以让我们全面把握和评价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实践道德价值取向尊严和谐自由

    论文化伦理新形态建构的逻辑进路

    彭继红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伦理是在人类共同体的社会文化活动中精神谱系通过自我运动走向道德谱系而形成的道德修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是在社会文化观和道德观统一基础上生成的属人世界"善"的追求、人伦关系、秩序规范和制度体系的总和。它一方面具有引导、规范、维系和制衡文化主体之间关系的作用,具有主导文化本身发展的方向和促使文化活动、文化成果造福人类幸福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整合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宗教伦理等应用伦理的功能优势和政治、经济、科技等职业道德的价值维度。文化伦理新形态的生成过程其实也就是精神在文化中的自我运动过程。在这一自我运动中,精神走出了 一条"精神—精神谱系—道德谱系—文化伦理"的逻辑进路。也就是说,精神谱系要想实现自己的对象化,只有进一步融入道德谱系,把精神的内容转变成文化伦理实践中的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得以完成。

    文化伦理新形态理论逻辑"立"与"破"

    道德损伤:深层的道德信念受损

    廖德明李佳源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损伤不同于心理创伤或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是指个体参与且未能阻止、见证或获知那些违背自身某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者经历无过错的某种道德差异事件,对个体内在道德信念形成严重冲击与撕裂,最终导致其道德信念受损,对个体身心造成的持久伤害。在更深层次上,道德损伤不仅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精神问题,更是个体道德上的一种重大经历和变化,具有重大的道德和伦理意义,具有关于道德痛苦的本质和原因的规范性主张、环境伦理生态中道德冲突或道德困境的抉择及其背后个体与自我、组织、制度文化的互动关系。因此,道德损伤修复过程中如何再认识潜在道德损伤事件以及创造个体的社会意义,重塑个体的道德信念就显得至关重要。

    道德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道德信念道德冲突

    论恩格斯的道德进步思想

    张彦陈炜枫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哲学中发现道德进步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不同于思辨哲学在启蒙理性运思之中"发明"道德进步,恩格斯在对文明的道德考古学之中"发现"道德进步,并得出私有制形塑了"最伟大的道德进步"这一结论。这一具有"猴体解剖"方法论意义的伦理发现直接构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明道德进步中止的重要证据。遭遇中止,道德进步正在沦为意识形态幻象并呈现出概念的通货膨胀怪象,但恩格斯否认了进步中止的宿命论意义,指明了"真正人的道德"的进步方向。在此,道德进步的价值排序并非自然主义抑或法权性质的,而是在同时空的阶级道德特性比较之中得到澄清和证成。恩格斯将重启道德进步的希望从宗教神话与思辨理性之中转移到现实的人,重新唤起人们对道德进步的信念。宏观的道德进步在微观上表现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恩格斯的道德进步思想所揭示的不仅是道德进步的内在规律,也是人的价值实现可能,它奠基了人类走向未来文明的伦理信心。

    恩格斯道德进步价值排序现实的人

    自主活动:自由的实现形式

    李双套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活动"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表征活动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在马克思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清晰出场。从概念的内涵来说,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意义上提出自主活动概念。自主活动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自主活动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两者具有一致性。这三层内涵也衍生出自主活动的三重伦理意蕴:从消除劳动的异己性来看,要积极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为"自主活动"的实现创建平台;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为"自主活动"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从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要求来看,要彰显个体的自由个性,为"自主活动"的实现引领方向。

    自主活动异化劳动唯物史观自由发展伦理意蕴

    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及其价值探论

    唐贤秋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孟子对战国时期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人格缺失现象进行批判反思的结果,是孟子以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为基础而设计的人格目标追求,并通过大丈夫、君子、贤人与圣人等人格形态表征出来。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实现途径在于内外兼修:内修包括存心养性、内求于己、直养无害;外修包括教化育人、学习悟"道"与实践躬行。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对于中华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探讨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对于中华民族先贤的理想人格实践追求发挥着引导和激励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锻造以及新时代强国建设中民众的理想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滋养价值。

    孟子理想人格人格修养

    汉代"大一统"背景下董仲舒的政治伦理建构

    关健英黄影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一统"是中华文明的悠久传统。董仲舒回应汉代一统的政治诉求,深探《春秋》奥蕴,构建了儒家德治立场、公羊学方法、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体系。他论证大一统合法性源自天道,为"大一统"建立起天经地义的哲学依据。董仲舒认为道德为政治之本,大一统系于天子之正。他主张限制权贵阶层与民争利,为大一统扫除隐患。他突破公羊学夷夏观,认为爱及四夷是大一统应有之义。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是基于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创新而构建的汉代新儒家伦理体系。经过董仲舒的创造性阐发,西汉的春秋公羊学发展为春秋董氏学,成为具有汉代思想特质的政治哲学,成为汉代权力一统、疆域一统、思想一统和汉代民族融合的伦理内核,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大一统董仲舒政治伦理公羊学夷夏观

    现代个体为何无需回家——基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考察

    李育书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体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也与个体兴起密切相关,但是,回归家庭并不是应对现代性之弊的主要出路。在黑格尔法哲学中,家庭与个体的关系是双向的,家庭虽提供了应对个体性原则的伦理性原则,但是家庭不可避免要走向解体并为市民社会提供新的个体,而且现代社会的家庭形态也发生了诸多改变,这些变化进一步贯彻了个体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根基,当前,与其通过回归家庭来回应现代性弊端,不如发挥个体之主体建构原则,通过主体的自我建构来实现现代社会的团结稳固。

    个体主体性伦理性黑格尔

    试论萨特基于现象学本体论对本真伦理学的理论建构

    赵桂梅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萨特能否以《存在与虚无》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构建一种本真伦理学持有两种相反的立场,本文倾向于持有一种肯定立场。在萨特那里,意识之成为自在-自为或上帝的基本谋划是贯穿于《存在与虚无》与《伦理学笔记》的核心线索之一。其中,意识的基本谋划及其模糊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人自身在最初的实然层面上往往是以失败的、自欺的和非本真的方式实存的模糊性基本状况,但这一基本境况在深层意义上蕴含着某些深厚的道德意味;同时,意识的基本谋划实质上意味着意识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一种化归己有,以便为自身的存在奠定基础。然而,萨特在《伦理学笔记》中强调一种从现象学本体论到以之为基础的伦理学"转变",即人类必须从其在《存在与虚无》之非本真状态中所进行的以成为自在-自为或上帝为最高价值的基本谋划,"转变"到其在《伦理学笔记》之本真状态中所进行的以自由本身为至高目的伦理学构建,而这根本上关涉到纯粹反思所蕴含的建构性意义。

    意识的基本谋划化归己有本真性转变纯粹反思

    美国三重危机的伦理学检审

    靳凤林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由于自身面临的深刻矛盾,其所作所为与人类深度全球化的发展大势背道而驰。具体表现为经济层面贫富差距 日渐拉大、价值分配机制结构性扭曲和全球不平等的广泛扩散;政治层面两极分化加速、金钱政治盛行并使之向全球蔓延;社会层面种族歧视体系化、社会撕裂持续加剧、全球正义难以落实。从历史伦理学的视角看,这种经济失衡、政治失能、社会失序现象之所以 日趋严重,与美国自我中心论的高度膨胀、伪善现象的深度弥漫、自我革新能力 日渐衰竭密不可分。这说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其制度体系赖以生存的价值根基正在发生动摇,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即将应运而生。

    帝国经济失衡政治失能社会失序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