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党统领社会:新时代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演化逻辑

    陈文华李海金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得以实现,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乡村治理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统合能力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引领、组织嵌入、利益整合和价值塑造."政党统领社会"分析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特质的生动呈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传统的总结与提炼,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性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取得成就的内在机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中国共产党政党统领社会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

    共同富裕:社会正义的中国实践及其发展启示

    肖祥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仅为实现社会正义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其对符合伦理应当的经济效用分配的追求更体现了社会正义的实质.共同富裕的实践体现了社会正义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落实:对国家而言彰显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对社会而言实现了"美好生活的普遍促进",对个人而言则增进了主体的福利、尊严、自由与德性.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启示在于它不仅为消解世界贫富分化带来的不公平、不正义问题提供了借鉴,也担负着辨析当代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使命,其展现的对人类发展的正义关切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路向.

    共同富裕社会正义中国实践世界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

    韩步江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容.生态不等于自然,单纯用 自然诠释生态恐怕不够.生态是人与 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系统范畴,需要完整有机地认识和把握,需要特别注意人和社会的发展维度对其进行的锚定和透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要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及其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也是正确解决人与 自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根本选择,具有多重维度和多元意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生态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超验自然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离不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人与 自然的矛盾问题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主义、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生态文明美好生活

    青年马克思视域中的时间概念——兼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成

    潘裕文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结构"的阐释中,存在着一个尚未被充实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或要求何种时间理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中思考时间问题的:黑格尔让他认识到时间本身的否定性力量;费尔巴哈提醒了他,时间是感性存在不可被剥夺的本质条件;政治经济学则让他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对人的时间的改造作用.由此,马克思发现,主体和对象世界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必须要在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而社会形态本身也是时间化的.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生成.

    时间历史唯物史观社会构型

    十月革命后列宁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孙洲朱春花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党员干部作为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其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掌俄国政权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针对党员干部"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理论主张,并彰显出鲜明的全面性、问题性和实践性等理论特质.深入挖掘列宁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思想的历史智慧与理论精髓,对于新时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列宁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生成及其实现

    宋岛馨毕红梅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下成为时代发展的焦点.面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手段价值、精神价值与动力价值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内在机理表现为通过目标设定、内在要求、功能发挥以及方法运用得以满足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开展先进性宣传、强化价值观引领与建构精神共同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要举措.在此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推动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稳步向前.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共三大前党内外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与表述

    安东强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三大法宝之一、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统一战线由共产国际在一战后提出,同时面向阶级内与阶级外的双重统一.传入中国后,则着重在表达中国共产党与阶级外政治势力及团体的关系,初以"联合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策表述.实际上,经由当时党外报界传译,"统一战线"一词已为国人所了解,这也是后来国民党的政治活动及其他各界的社会活动借鉴统一战线口号的渊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联合战线共产国际朱枕薪

    粮食总动员: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征收机制研究

    王今诚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征收救国公粮的政策依据,蕴含在中共中央、边区党委(中央局)或西北局的相关决议决定、宣言或纲领之中;法理依据来自边区参议会通过的基本法性质的施政纲领或政府制定的关于人权、财产权的法规条例.边区的救国公粮征收机制,建构在政策与法理依据上,表现为政府法令与政党动员相配合、行政机制与动员机制相适应、突出动员机制巨大推动作用、鼓励农民自愿认缴的显著特征.在边区征粮运动中,动员机制发挥的功效远大于行政机制,为坚持抗战到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救国公粮行政机制动员机制

    "剥夺性积累"理论:大卫·哈维对马克思原始积累理论的重构

    苗瑞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诞生的暴力剥夺史.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试图重新审视和解读这一理论.在此语境下,大卫·哈维对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进行了重构,形成"剥夺性积累"理论,借此解释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哈维突破了原始积累的时间界限,扩展了原始积累机制,并将反抗原始积累的斗争延伸到当代,提出了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政治理论.哈维的重构激活了马克思"原始积累"概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这种重构丢弃了"原始积累"概念中的阶级视角,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积累机制展开的剖析,淡化了工人阶级在反资本主义斗争中的中心地位.

    《资本论》原始积累剥夺性积累新自由主义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开发

    刘玉堂李艳琼
    9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反映和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它存续着地域的历史文脉,彰显着独特的神韵、性格和品位,并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历久弥新.按照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式,通过对现存地名文化资源的梳理与研究,挖掘地名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人物、历史沿革与重大事件、神话与传说、地理环境、驻军营卫、社会心理、民族和宗教等诸多信息,既有助于了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人文风貌和地域风情,也可由此窥探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特点和文化体验,在充分揭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语言学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