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

    贺雪峰
    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最重要的表现是从简约治理到科层治理的转型,基层治理主要是完成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的国家任务.中国农村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村以及不同农民需求不同,自上而下的刚性要求与自下而上的特殊情况难以对接,基层治理中出现了普遍的形式主义和高治理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无效.这样一种基层治理现代化可以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1.0版,其问题是基层治理体系正规完整却缺少灵活性,村民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有效表达,村民主体性丧失.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在保持基层治理体系正规完整的前提下,重点转向动员村民参与村级治理事务,通过村民自身的努力来建设他们的美好生活.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的核心是应对非标准的只能靠村庄内部高度动员才能解决的复杂事务.

    基层治理现代化群众工作区域差异简约治理

    生活方式的东西差异: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路径再认识

    杜鹏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区域的农民以不同的条件参与这个过程,并形成了富有差异的生活方式.因为市场区位条件不同,无论从生活动力还是生活空间的维度看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农村因其本地工业化的市场参与模式,形成了压力释放型的生活方式;中部农村因其跨区域流动的市场参与模式,形成了压力集聚型的生活方式;而西部农村则在本地维持型的低度市场参与模式下,形成了压力缺失型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区域差异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过程的非线性特征,通过中观分析展现农民生活逻辑的多样性,有助于从政策层面具体有效地回应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活方式东西差异现代化乡村社会

    中国东部农村的空间功能与制度安排

    魏程琳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部农村处于城市经济辐射范围之内,实际上内在于城市体系,发挥着城市生产生活空间配套、建设用地指标储备、绿地空间涵养和市民休闲旅游四重功能,是城市运转不可缺少的部分.服务城市发展并从中分享收益是地方政府对东部农村的总体制度安排.东部农村农民依托地方市场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大量农田流转给龙头公司或外地农民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呈现出依附政府补贴、服务城市中产的特征.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张,政府常常以环境治理、违建治理为工具推动农村分散的工业作坊向园区集聚,将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重大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东部农村与中西部普通农村的市场区位及空间功能差异,决定了治理资源拥有量和面对问题的情形不同,这为中国政策制定、地方政策创新扩散提供了分类基础.

    东部农村空间差异工业集聚风貌管控城乡一体化

    网络平台内容审查的制度逻辑与路径优化

    何林翀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网络内容治理的认知共识、智能审查的技术把关和网络平台的权力崛起,网络平台内容审查成为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的关键环节.但在实践中,平台内容审查面临具体判断的标准分歧,智能技术误判所致的高责任风险,以及借助协议和技术对用户实施隐性规训的异化倾向,偏离网络平台内容审查制度的设立初衷.为此,应当回归内容审查的逻辑起点,从共识弥合、技术容错和平台权力监督三方面优化网络平台内容审查制度,统筹网络内容生态执法格局,弥合内容审查标准分歧;合理界定网络平台处罚的发现标准,保留技术容错空间;明晰平台内容自治的边界,完善平台权力监督,寻求平台经济与内容治理共生发展.

    信息治理平台权力行政执法平台责任算法

    智慧法院场景下的直接言词原则——以视频审理为例

    王江涛江国华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法理上,直接言词原则乃司法裁判的一般原则,因此,当然地适用于视频审理之中.但基于视频审理模式场域的虚拟化,衍生出直接的相对化和言词的数据化,使得"在线"冲击了"在场"、"平面"破坏了"直面"、"数说"影响了"言说".就其性质而言,视频审理模式中"在线"仍具有"在场"的亲历性;以"人—机—人"呈现的"平面"仍具有"直面"的直接性;"数说"在本质上仍不失"言说"的言词性.

    视频审理直接言词原则亲历性直接性言词性

    超越死亡:论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中的爱之共同体

    王朝璐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展为自我与他者彼此通达,并尝试消弭主体之间的间隙,来展现爱之共同体的双重主体间性.在爱之共同体中,内时间意识真正完成了个体化,显现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存在,推进了内时间意识由时间性发生向人格性发生的转变.由此,历史、文化等具有实践意义的事件才能发生,并推动实践现象学视域的展开.

    内时间意识人格家庭死亡爱之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