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观阶层认同、非农收入与女性农民工幸福感——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实证

    喻燕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农民工逐渐成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主力军,其幸福感的需求呈现由谋生到发展的变化,提高女性农民工幸福感成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本文基于社会阶层认同理论,运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CSS2015、CSS2019)三期数据,构建有序logit模型,借助中介调节效应分析法检验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代际差异与务工区域差异.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的作用呈现出受调节的中介效应,其中非农收入起到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构建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健全可持续增收机制、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推进包容性城镇化建设等有助于持续增进女性农民工幸福感.

    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社会阶层认同非农收入社会公平感

    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人口后续帮扶:实践困境与政策转向——以兴山县A村为例

    刘宏宇袁文艺
    11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后脱贫时代,党中央要求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需要以贫困户对于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一方面,贫困户对脱贫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受到政府支持情况、贫困户期望度以及感知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贫困户的满意与否又影响贫困户的抱怨行为和路径依赖情况.在兴山县A村的后续帮扶工作中,帮扶队伍由帮扶工作队、帮扶单位以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组成,其工作机制包括驻村工作队与各部门的衔接,严格执行入户帮扶以及网格化帮扶管理,后续扶贫工作面临如帮扶资金不稳定、资源配置不平衡、产业扶持难度大等诸多困难,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时期后续帮扶的"三个转向",做好分类帮扶,重点做好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和健康帮扶的相关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贫困户的"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后续帮扶政策转向

    从"我们关系"到"我们模式":现象学视域中社会认知的互动主义转向

    陈巍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象学及其自然化运动对社会认知研究的读心范式提出了严肃的批判,并与该领域内部从个体主义到互动主义的转向形成了有效的对话关系.舒茨的现象学心理学思想对自然态度的现象学姿态,显示出从胡塞尔的超验主体性向世俗主体性回归.这也为其交互主体性学说同当代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之间的互惠约束提供了认识论上的可能性.舒茨提出的"我们关系",强调面对面际遇的基础性和不可还原性,以及主体间理解的异质性.这些现象学洞见与当前社会认知的互动主义所关注的社会信号、社会响应以及共同表征证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理论兼容性.你—导向得到来自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实验数据的支持,并将为"第一人称复数的社会认知"提供丰富的现象学启示.舒茨对"我们关系"中他异性的分析有助于弥补"我们模式"的缺陷,并为自然化现象学的系统探索预留出广阔的空间.

    社会认知互动主义舒茨"我们关系"你—导向"我们模式"

    元宇宙语境中青少年"脱实向虚"的时代隐忧与教育化解

    刘睿钟淑颖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有机统一构成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表征,深度的"脱实向虚"必将妨碍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的幸福实现.随着人类虚拟生存从"想象版"到"网络版"再到"元宇宙版",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加速演进.元宇宙中虚拟体验将全方位嵌入人的肉身感知,这可能点燃青少年"脱实向虚"的引擎,成为时下一大隐忧.但先进科技的捕捉与青少年"脱实向虚"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就其生存论动因而言,青少年"脱实向虚"是现代性虚无主义渗透、青少年发展困境突围、教育不均衡辐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元宇宙前夜,预防、遏制和超越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需要加强青少年现实生存教育、独立人格培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关注和成全青少年的现实幸福.

    元宇宙青少年脱实向虚现实生存虚拟世界

    论《三体》的游戏叙事与道德批判

    安世民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体》小说中,刘慈欣用网络游戏的形式描绘出三体文明的生存兴衰史,并揭开了两大文明斗争的序幕.此种游戏叙事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作者在叙事文本中表达出对古典文化相当程度的认同.通过这类叙事文本,读者得以了解三体世界对其生存真理的求索过程,认识其强大的文明自觉.三体游戏的终章开启了三体文明的星际远征,这次远征是三体文明的未来,也是人类文明的落日,因为它象征着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进行了毫无负罪感的反道德力量的侵略.人类文明的不同群体对外星生命的道德认知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成为他们面对生存危机作出不同抉择的行为动机,值得深刻反思.

    《三体》游戏叙事生存求索道德批判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