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逻辑

    郭玉杰卢黎歌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次确证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命题的划时代意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绝非偶然,其闪耀着熠熠的理论之光,昭彰着深邃的历史之思,回应着迫切的实践之需,是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统合作用的成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觉,遵循社会历史演进规律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觉,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国家繁荣昌盛、世界文明演进需要的行动自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科学认识并阐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场逻辑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不可或缺的一环.

    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出场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的政党逻辑

    李保国邱高会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深刻的政党逻辑,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文明自觉、使命担当和自我革命四个方面.党的领导使党能够以自身新政治文明,引领创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总体性新文明;文明自觉使党始终珍视、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并在现代化建设中赋予其新意涵,奠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坚实文明根基;使命担当赋予党创造新文明的内在动力,并且以使命担当贯通中国与世界,使填充着中国特殊内容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意义;自我革命展现了党的鲜明政治品格,确保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坚强保障.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逻辑、认识维度及时代指向

    乔秀丽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起点上提出的全新政治命题,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百年来栉风沐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层动因.探寻这一全新政治话语的理论出场,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生动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渊源;从认识框架来看,需从主导之维、作用之维、目的之维等多重维度来辩证分析其丰富内涵;从实践指向来看,需在保持理论学习、坚持自我革命以及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出场逻辑认识维度

    偏好、行为与结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三重维度

    吴健青马雪松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理性选择理论转向制度主义的突破性成果,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确立制度研究算计途径的同时实现了研究重心的调整.偏好、行为与结构可被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核心议题,其中偏好层面的固定偏好构成了经济人假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内生偏好则意味着该流派承认制度、文化与情境对偏好的塑造作用.行为层面的理性选择分析形成了理性选择路径的传统优势,感性选择则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行为范畴拓展至可理解行为.结构层面的结构诱致均衡是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确立的标志,转向制度逻辑则是该流派整合制度理论并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偏好行为结构

    国际邻避:全球生态治理的困局与应对

    杨旭彭春瑞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生态治理是管窥全球治理的重要棱镜,也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可行密钥.然而,囿于各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既定国际秩序与全球生态实践的原有预期存在抵牾,且未能有效兼顾相对贫困经济体的实质性利益,其负外部性不断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产生国际邻避困局.在风险不确定的背景下,国际邻避困境的生成具体表征为环境正义与国际空间秩序的张力呈现、民众风险感知的放大效应与政府科技理性的功利效用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空间权利归属的分配性冲突、跨域生态环境的共享性冲突与国家身份属性的内生性冲突是国际邻避困局产生的主要肇因.面对愈发显著的国际环境群体性事件,为规范环境保护进程,全球生态治理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倡导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坚持平等互帮互助互信,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治理科技水平,开展全球生态治理多领域合作.唯有如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蓝图愿景才得以擘画,全球生态合作共治的绩效才得以彰显.

    国际邻避全球生态治理不确定风险空间正义环境正义

    从制度建设到技术治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合法性改善及未来走向

    陈玉华舒捷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法性包含法律性、参与性、有效性与正义性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法律性和参与性构成达标型合法性,有效性和正义性构成改进型合法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乡村治理以制度建设为导向,通过法定制度建设赋予广大村民参与性,促进乡村治理合法性达标,但因无法实现治理有效而遭受质疑.进入21世纪,我国乡村治理以技术治理为导向,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有效性,但又因技术治理与法律性、参与性和正义性存在张力而阻碍乡村治理的合法性改善.这就需要将制度建设与技术治理相关联,从增强制度创新性、包容性、正义性与灵活性层面促使二者形成合力,增强乡村治理的合法性信仰,推动乡村社会走向良序.

    乡村治理合法性制度建设技术治理

    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王俊路克利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既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具有高度耦合性,又在扶持对象、思维理念和区域范围上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当前二者衔接存在整体落地不够、乡村产业发育水平低、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振兴主体培育难度大以及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等实践困境,围绕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社会动员和监督考核五个方面完善机制构建,通过积极培育人才队伍、狠抓基层党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防范扶贫领域风险、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以及吸收借鉴国际扶贫经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二者同频共振、统筹衔接.

    共同富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分析、制约因素及策略选择

    王轶昕贠菲菲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基础支撑和内在需求.但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理论与实际运行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产业市场、产权市场的割裂,以及顶层设计因素、地方政府考核机制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权益分配机制问题、地方政府对现有法律机制的干预、贸易条件的差距与偏好等.宏观上,应对经济政策加以调整,以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实现地方政府的跨区域合作与制度整合;中观上,应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四大"支柱建设;微观上,应进行国内产业链重组及新产业集群建设.

    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发展格局跨区域合作产业链重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探析

    刘迅何梦琪杨申燕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在连接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市场方面效果显著,但其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均存在不足.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民合作社与供应链金融自有其耦合的内生与外生逻辑,相互嵌入后的多维减贫也有其直接和间接机理.目前,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的落实面临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涉农保险制度体系不完善和涉农供应链稳定性不强等现实困局,需要从合作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三个方面探究提升路径,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农民合作社多维减贫

    红色文化旅游符号培育:基因挖掘、氛围营造与产业带动

    宋河有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红色文化旅游和符号化旅游消费全面兴起的背景下,只有培育具有专属性的红色文化旅游符号才能使红色文化遗存所在地在众多红色文化旅游地中凸显自身个性和优势.在界定地方旅游符号、红色文化旅游符号等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对呼和浩特市域内三个不同类型红色文化旅游地的实地调查,结合地方史志资料,围绕红色文化基因挖掘、氛围营造和产业带动方面提出了红色文化旅游符号培育的基本路径.研究认为,地方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实践的结果;红色文化基因挖掘可分为发现并识别基因符号、忠诚化复制基因和展示进化基因三个步骤;红色文化旅游地应以标志性遗存为引领,以地方红色事迹与人物为线索,营造红色文化旅游氛围;同时应推进以当地社区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和多产业带动发展方式,从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动力.

    红色文化旅游符号红色文化地方旅游符号红色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