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演变

    陈世香王崇峰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中引入历史制度主义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内在逻辑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大体经历了一元社区管控体制、一元多核管理体制和共同体社会治理体制三个阶段,其变迁的主要逻辑是从"管"到"治"、从"粗"到"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社区治理权力失衡以及社区关系松散化.未来城市社区治理制度优化的主要方向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加持,实现精细化、数字化治理,构建智慧城市;另一方面,赋权增能,社区治理各主体间需要权责均衡,构建新型社区结构.

    历史制度主义社区治理制度变迁

    制度与实践的错位: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城镇化的路径

    张红霞江立华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城镇化方面效果不明显.户籍层级体系中落户政策的引导与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错位,户籍改革的福利剥除与新生代农民工落户的关注点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与户籍人口管理功能背离,落户障碍看似消除实质上却存在隐形壁垒.制度场域中户籍进行资源分配的制度惯性难以完全破除;行动者难以获得新的预期;户籍改革难以彻底改变户籍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嵌入惯性;大城市居民身份、资源、福利区隔再生产带来了户籍改革的体制锁定.如在制度上进行配套的综合改革,政策执行上激发地方政府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动力,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选择预期进行引导,将更好地达成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城镇化户籍制度

    数字时代的环境社会治理:转型逻辑与挑战应对

    王腾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社会治理是一种应用社会治理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时代到来,环境社会治理依循以下三重逻辑进行转型:一是信息的数字化重塑了人们的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二是数字的网络化促进了环境信息的连通,加速了环境知识的共享;三是数字的智能化拓展了环境治理的主体范围,改变了环境纠纷的基本结构.数字时代为环境社会治理提供若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即信息数字化易造成公众环境认知的困境与对环境行为的误导;数字的网络化增加了环境社会风险,影响了环境知识的有效形成;数字的智能化影响了治理决策系统的有效运行.基于以上问题的独特形成机制,数字时代环境社会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应对挑战:一是形成经验与数字有机协调的治理模式;二是构建公众参与互动的互联网平台,塑造规范化环境沟通场景;三是建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的生态环境标准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

    数字社会环境社会治理人工智能

    新兴信息技术赋能下环境法律规制的革新

    黎梦兵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及完善,以科技赋能为基础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成为未来的趋势.技术赋能环境治理从实然层面改变了环境治理方式和手段,且新兴信息技术在规制层面的应用有望提高治理效能,但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的过程也将技术不确定性带入环境监管之中,引发如监测失真、决策偏见等新型风险.技术对监管层面的冲击可能导致环境法律规制系统失灵,表现为规制理念落后、规则体系缺陷、规制权力受阻及规制俘获等.基于此,未来环境法律规制系统需从内核和外延两方面予以调适,既要实现从事后监管思维到风险防治的思维转变,也要从参与机制、评估机制、规制模式及法律规则等方面实现环境法律规制范式的革新.如是方能防范技术赋能引发的新型环境风险,实现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规则之治.

    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环境风险法律规制

    认识论的当代转向:从基础主义到自然主义——以奎因为分析中心

    段玲玲翟玉章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主义认识论者的共同理想是将所有的知识从确实可靠的先验知识中演绎出来.古典经验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休谟,对基础主义的这种理想进行了初步批判,而奎因则从学说性和概念性两方面彻底摧毁了知识的确实性理想,对基础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取消了认识论的第一哲学地位.但奎因并没有取消认识论,而是将认识论自然化了.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目标是要在科学框架内说明我们是如何从贫乏而肤浅的感官刺激发展出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理论的,这个目标需要诸多科学部门联合起来才能达成.奎因用证据理论对"感官证据对科学理论的支持关系"作出了说明.自然主义认识论虽然是描述性的,但同样具有规范功能,而且在研究认识的实际发生过程中可以自由援引已有科学成果,对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种种指责是不成立的.

    认识论基础主义自然主义证据理论

    "习为内学":从谶纬中的天文异象论其话语制作与知识形态

    耿战超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谶纬之学因其极为凸显的现实指向与政治功用,在知识材料的选择以及学理结构的建构上都是独特的,故不能简单将此类知识体系视为经学之流裔.通过对谶纬中"枉矢星""蚩尤旗"等典型天文异象的知识溯源,以及对相关文化认知转变的梳理,可见谶纬之学既是在前代知识形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又受到所处时代文化认知、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谶纬话语制作的过程中,先前的知识资源已被化为要素,同时迎合时代所需,在内容以及结构层面也发生着嬗变.谶纬在汉代被明确尊为"内学",应该视为一种知识形态嬗变的结果.同时,这一嬗变过程在汉代文献体系中也有明确的呈现.所以,看待谶纬之学的盛衰,应该采取一种历史维度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史的视野.

    谶纬内学知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