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优势与路径

    徐晓军袁秋菊汤素素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包含促进社会连结和增强社会团结两个基本的面向,而增进社会连结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对社会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在目标取向、专业方法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可以通过帮助社会边缘人群社会连结的重建、社会边缘化进程的阻断以及促进社会连结与社会团结衔接等具体路径,为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提供个性化、回应性和源头性的实现形式.

    社会边缘人群社会连结社会治理社会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以危机心理干预为视角

    秦攀博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是系统治理的重要环节.厘清弱势群体概念中地位与能力的二重属性,弱有所扶应从视角多元性和主体多样性开展弱势群体危机心理干预和心理危机干预.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是弱从心扶的重点关注对象.弱从心扶的问题导向应关注心理需求、心理状态、心理问题三种形式的交互影响,观念因素、平台因素、供需因素三类矛盾的叠加效应.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心理干预中,有序落实危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危机心理干预的综合效能,有益健全危机心理干预的公众参与,形成危机心理疏导共同体和社区心理服务共同体.

    弱势群体城市社区心理疏导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心理危机干预

    在线法院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展望

    张迪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等技术植入型的司法审判模式,在线法院是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为技术基础,采用异步交互方式裁判,具有多重纠纷处理功能的模式革新型司法审理系统.在线法院将对传统的实体法院和司法原则产生冲击,导致其正当性受到质疑.实际上,从传统法院的技术植入型改革到在线法院的模式革新型构建,司法在克服不正义时,实现了不完美的法治进阶.借鉴HMOC、CRT等域外模式,结合智慧法院的创新成果,我国应以纠纷预防、纠纷控制与纠纷解决为理念,构建具有三层递进关系的在线法院模型.在线法院的实践展开应在"三层次"模型的基础上,遵循以下演进逻辑:构建方式秉持循环演进;适用范围坚持逐步扩展;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应逐渐限制;智能更迭遵行审慎治理.

    在线法院ODR智慧法院互联网法院人工智能

    央地关系视角下区域环境协同立法的完善路径

    陈诚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协同立法在我国遭遇概念不明、权限不清、制度不稳定等诸多挑战,需要从立法实践样态和概念解构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重塑,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明确央地关系视角下区域协同立法的立法权限.我国区域协同立法呈现出以城市群为基础,以区域环境治理为中心,以"协商+各自立法"为立法模式的特征,地方至少可以对《立法法》所规定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事项进行协同立法.我国可以从中央加强立法以及地方积极探索两条路径出发完善这一制度.

    区域协同立法环境治理央地关系地方立法权

    意识为何必须具身?——论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对纯粹理性主体的扬弃

    王博医姜延军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后,理性彻底脱离身体,成为统摄一切的权威.梅洛-庞蒂对"我思"进行审视后发现,理性的权威地位并不具有合法性,"我思"只是主体在具身化辩证运动中异化的结果,本身并不具有成为主体的资格.从笛卡尔确立的"明晰性"规则出发,"我思"只能得到关于世界的碎片化认识,而为了恢复认识的整体性,"我思"又不得不将自己封闭在观念内部,与外部世界彻底隔绝.如此,陷入"内在性悖论"的主体呈现出极度割裂的状态:我的身体在世界之中,而我的思想却将我隔绝在世界之外,这导致人的生存意义的丧失.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梅洛-庞蒂呼吁扬弃纯粹理性主体对身体—主体的异化,使意识重新回到身体中,用身体感受世界,实现人与世界的共生.

    身体我思主体辩证运动生存意义

    真理与在场——以胡塞尔的时间意识为线索

    刘逸峰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塞尔现象学的真理问题与同一性及在场概念息息相关,而三者在现象学的不同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对象性在场中的诸同一性导致对象构造中的巨大冲突.以时间意识为线索,通过分析非对象性在场,胡塞尔现象学完成了由同一性并存向同一化融合的转变.同时,在场的时间性与本质性这两个方面,以及具体在场和"活的当下"这两个层面也被揭示出来.真理的同一性在根本上奠基于时间意识的内在性的同一化生成活动,这为胡塞尔现象学与尼采哲学之间的对比提供了基础.

    真理在场同一性时间意识内在性

    形体审美的政治性与权力反噬:论楚国的瘦美风尚

    谢柏梁田纪伟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对人体腰腹形态的审美体现了不断瘦化的趋向,世界上最早的"以瘦为美"的朝代当数楚灵王统治下的楚国时期,可以说好细腰的楚灵王开启了瘦腰美学.这种形体审美背后都是权力话语的表征."以瘦为美"作为国家风尚,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喜好.形体审美的政治性也成为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审美属性.但与此同时,没有生产力支持的政治审美注定不会长久,它必定会遭到权力反噬,只有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以瘦为美"才能形成一场真正的内源性时尚运动.

    以瘦为美政治性生产力权力生产力反噬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