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政府职责体系的研究进展、逻辑转换与展望

    殷旺来李荣娟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政府职责体系作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角色定位、职责厘清、行为规范和价值依归提供基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综合性、系统性改革制度设计,有力推进了我国政府职责体系的重塑与优化.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政府职责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围绕相关概念之辨、价值取向和技术路径展开,体现了在主题、内容、结构、形态四个方面的研究逻辑转换.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廓清政府职责体系研究在新时代的理论方位,加强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强化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的研究,构建起多学科参与的研究网络体系,并注重研究议题的均衡性,形成政府职责体系整体性研究框架,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政府职责体系提供理论借鉴,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新时代政府职责体系政府治理体系逻辑转换

    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路径延展

    尤文梦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必须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场域中占据主流和优势地位才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营造良好生态是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前提;锤炼高素质工作队伍是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条件;增进理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是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导向;构建系统传播格局是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依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党的二十大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丁冬雨孙迪亮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蕴含其中的农民教育问题自然成为他们的重要关切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农业技术教育的论述是其农民教育思想的主要组成内容.这一思想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同时具有人民性、阶级性、多重性的内在特征.当前研究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教育思想,特别是这一思想中蕴含的科学立场、观点与方法,对于有效开展我国农民教育工作,进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大有裨益.

    农民教育人民性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与农民发展权:理论探源、历史经纬与现实进路

    张帅梁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道路上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农民的富裕.在理论上,共同富裕与农民发展权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均是发展性和集成性的概念,且目标一致,共同致力于新时代新矛盾的解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看,中国的共同富裕与农民发展权经历了城乡二元体制时期缓慢艰难的进步、城乡统筹时期的爆发式反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时期的行稳致远等三个阶段.从现实进路来看,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良法善治为保障,以高质量的农民发展权来补齐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有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共同富裕农民发展权城乡统筹乡村振兴

    时空社会学视域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史成虎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濡化功能的基本前提,是掌握党内政治文化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掌握延长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功能的时间周期,并最大限度拓展其产生效果的广度与深度,这就需要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在变量——时空加以精心考察.从时空社会学视角分析,党内政治文化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才能生成、发展并发挥相应功能,同时它也必然受到包括时空在内的各种条件制约,这种制约主要体现在时空是党内政治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生变量,党内政治文化在多样态时空中发展的同时也形塑着自身的多样态,党内政治文化产生效应的范围一定程度上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如何突破这种制约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党内政治文化时空培育发展制约破解

    海外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认知与评析

    杨正军唐皇凤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起了海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海外学界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逻辑理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征程的有机统一,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阶段的探索历程.系统梳理和深入准确剖析海外学界丰硕的研究成果可发现,海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认知,既有正确的一面,也存在不客观之处.新时代,不断增强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和雄厚底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是海外相关认知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海外

    论党内问责的归责原则——以规范分析为进路

    张亮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规范层面来看,归责原则的确立对于党内问责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其关系到问责对象的范围、问责情形的设置和问责方式的适用等问题.在确立党内问责的归责原则时,必须遵循如下标准:一是要区分行为过程和结果并能够形成对二者的双重权衡;二是要实现约束和激励的并重兼容;三是要体现对民意的回应.从既有归责原则的规范构造来看,虽然初步确立了行为责任原则、结果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但是存在归责原则的性质及其内容含混不清、适用对象区分不明和适用比例不够合理等诸多不足之处.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给出完善建议:首先,采用一般条款和类型化设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归责原则的构造;其次,建立适合归责原则具体化适用的责任清单制度;最后,明确和细化免责事由的内容.

    党内问责归责原则问责对象归责事由适用范围

    中国共产党权利话语之嬗变考察(1921-1954)

    孙康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伴随着旗帜鲜明的权利话语,她以谋求和保障中国人民的权利为根本使命.党的权利话语从最初提出美好愿景到使之落实到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上,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对最早由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一系列权利话语,从借鉴到批判再到扬弃,丰富和深化了权利话语内涵,最终通过"五四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向保障发展权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人权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手段.在革命斗争与现代化初期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明确了中国权利话语的价值追求,实现了语词和理念上的嬗变流转,精准地赋予其民族和时代的特色,给世界人权事业以极大的裨益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权利话语人权民权人民主权五四宪法

    赋能创新:新时代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结构化进路

    张红周胜强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强弱直接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及技术生态的深刻变革对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形成了结构性困境倒逼,如何突破困境约束成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组织行动—技术过程—引领目标的结构连接弱化,应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结合农村实际为指导,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多重"赋能"与内在权能要素更新,通过创新组织赋能的统合力、革新文化内涵的吸引力、刷新技术方法的传播力及纳新权能要素的统摄力,以增强其思想引领力内在的组织、文化、技术和知识能力互构互力,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综合效能.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赋能创新路径

    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王利利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包劳动是在数字平台强中心化的聚合效应和离散化的发展趋势加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平台一方面凭借其信息聚合的网络效应成为资本主义新的劳动场所,另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算法管理成为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方式.众包劳动自由灵活的表象与强大的劳动控制之间的悖论导致劳动关系呈现出与传统雇佣关系不同的特征.已有研究的部分观点认为,平台资本主义中的众包劳动所涉及的问题似乎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围,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平台资本主义中的劳动提供了有力解释:第一,从众包劳动本身而言,脱离雇佣劳动关系不代表摆脱"剥削";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分析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体系下分析众包劳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众包劳动平台资本主义数字平台雇佣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