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方法论基础

    徐国民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前提和基础的.这不仅在于中国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走不通,更在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局限性.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体系、制度体系、价值体系和目标体系来进一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保留了资本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不断发展以及激发社会活力的作用的同时,有效地克服了资本带来的两极分化和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从方法论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民族复兴与国家现代化相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本质规定性方法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民性"话语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

    张丽丽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话语,是对人民性价值理念的具体表达,贯穿于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全过程.党的"人民性"话语经历了从"革命导向"到"建设导向"到"改革导向"再到"治理导向"的演进过程,呈现出话语指称主体从强调阶级性到经济权利与政治参与的统一,话语内容从强调人民整体利益到整体利益与个体多元诉求的统一,话语叙述由单一向多元到走向全方位的特点.新时代坚持"人民性"话语,对于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基础,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民性话语价值

    重审马克思"一般智力"的三个面向——从主观维度到生产维度的思想史考察

    唐欣芸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段"被以维尔诺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们誉为"圣经式的文本".其中,"一般智力"作为"机器论片段"的核心概念广受关注并被许多学者阐发.维尔诺从主体向度出发,将一般智力看作思维和语言的能力.这种从思维层面分析一般智力的方法曾受到过索恩·雷特尔的批判,他认为,对一般智力的理解不能从主观维度出发,而应将其放在交换领域去审视.索恩·雷特尔的理解虽落脚于现实,却止步于商品交换层面,忽视了生产维度.因此,要想真正厘清一般智力问题,还需回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

    机器论片段一般智力历史唯物主义

    从制度支持到社会建构:城市治理重心下移的发展向度、实践轨迹与调适进路

    胡贵仁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治理重心下移是衡量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尺度.当前,受多元主体利益博弈与宏观制度结构调适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重心下移在基层秩序建构和治理模式变迁等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挖掘.事实证明,作为承载国家理念微观落地的重要抓手,治理重心向城市基层社会的有效转移并非一蹴而就的实践过程,而是要在确认和把握多重动力逻辑转换的基础上,依赖国家层面、各级政府、城市社区等主体间持续性的有机互动和共同发力.结合权力结构相对失衡的现实背景来看,城市治理重心难以避免地存在逆向"上移"、横向"悬浮"以及机械"下移"等轨迹偏差.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遵循权利导向的核心逻辑,践行交往理性的价值立场,通过常态化治理体制与应急式管理机制双向嵌入等方式来探索城市治理重心下移的创新进路,重塑现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由此,确立和巩固基层治理有效性的战略基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轨迹偏差社会建构城市社区

    协商民主观在乡村社会互动性政治仪式中的塑造

    端木燕萍章荣君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乡村社会民主恳谈会、议事会等已经成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平等性的基层协商治理形式.它们既属于基层治理的创新性发展,也与互动性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契合性.以互动性政治仪式重新解读乡村社会协商民主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仪式强化参与人员协商民主知识、协商民主能力和协商民主意识的内在机理和实践依据,有助于寻找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众协商民主观的有效路径,进而指引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继续向前发展.不过,在长达20多年的仪式链中,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缺位、乡村社会空心化、技术植入不足等主客观因素,从而在直接与间接意义上导致仪式前、仪式中和仪式后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行政力量越位,仪式主持人难以把握仪式过程中三种互动结构的有效运转,其他仪式参与人员也产生消极反应等,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完善"政党在场"策略.

    乡村社会互动性政治仪式协商民主观"政党在场"

    "去行政化"的限度:获得感视角下居委会社区治理困境论析

    沈立里池忠军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下沉,社区成为重要的治理场域.居委会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角色,其行政化困境受到关注和再讨论.在行政化与自治的对立逻辑中产生的破解困境方法"去行政化",存在行政化阻碍自治而"去行政化"却又无法自治的悖论.获得感角度不拘泥于行政化与自治的关系理解,从居委会的主体视角在实践层面重新审视行政化与"去行政化".行政资源是居委会重要的物质获得感来源,产生行政化困境的原因在于居委会对外在物质获得感过分依赖,而奉献等精神所产生的内在获得感作用式微."去行政化"剥离物质获得感,而精神获得感却难以支撑居委会社区治理.为此,社区治理还需特别注重共治过程中的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注重"德性"的激发和引领作用,完善基层多维激励机制,而非过多关注行政化程度的增减.

    社区治理居委会行政化去行政化获得感

    平台资本主义:历史演进、现实逻辑和基本特征——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

    王卫华董逸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资本主义是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占有和使用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集中显现,是资本在平台上运作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平台资本主义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聚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可以把众多的感性对象用数字化模式进行整合与量化,用抽象的数字符号或者代码来标识现实的感性对象,并用效用和利润灵敏地反映数据背后的感性存在.对平台资本主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可以深层揭示它的聚合性、交互性、扩张性、垄断性和加速化等基本特征.平台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经济的模式,还是人的社会权力关系的重构方式.它以数字化的方式深嵌于社会领域,以数据、技术、资本、权力的互动为逻辑主线,是以数据权力和算法权力为内核的资本权力控制社会的一种新模式.这对我国平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恪守平台经济的普惠性、开放性、共赢性、有序性、生态性原则,防范资本在平台经济中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推动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促进我国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平台资本主义数据提取权力聚合资本逻辑用户黏性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黄永林李媛媛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的功能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演进,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使之成为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助力文化外交,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顶层设计、管理政策、体制机制、供需结构、生产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有效实现,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体系建构以及利用能力和传播水平的提升等路径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产业开发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文化强国战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创新

    戏曲类非遗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纪明明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戏曲发展存在创作环节"写不好"、市场环节"演不火"和传承环节"传不下"三重困境,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外部变量持续向好,而应该通过内部的创新和聚变来破解困局.创作优质内容的作品,让戏曲有"新曲"可唱;通过帕累托优化,让戏曲有"新效"可创;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让戏曲有"新人"可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让戏曲有"新路"可行,才能真正使戏曲从困窘中突围.

    戏曲类非遗现实困境发展对策

    从家庭照顾迈向社会照顾:德国和日本儿童照顾政策及其启示

    杨琳琳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照顾体现了照顾责任在国家与家庭及两性之间的分工,目前投资取向的社会照顾政策成为近些年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一个新转向.中国与德国、日本在儿童照顾方面具有相似的政策安排,均推崇以家庭为核心的照顾主体,但是在政策实施上却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德国通过慷慨的照顾津贴、完善的照顾时间政策和公共照顾服务体系成为自主家庭主义国家的新进代表;日本在少子化危机促使下进行幼托政策的整合与改革,成为东亚国家中整合型社会照顾政策的发展雏形.有鉴于此,在幼有所育的民生目标指导下,中国应及时更新政策价值理念、精准照顾对象、完善照顾政策内容、建立多元照顾协同机制,促进家庭照顾转向社会照顾.

    家庭照顾社会照顾德国日本儿童照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