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蕴

    王哲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解放是人类追求更好存在方式的理想目标与变革现实状态的历史过程的统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人类解放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现实力量和时代主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成就与阶段式微表明人类解放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仍具有现实意义与可能.在当下,人类解放应被理解为一个由中华民族积极推动的、变革现实并趋向更为合理存在状态的运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以人本逻辑驾驭引导资本逻辑,实现普遍意义上的主体平等与代际和谐,激活精神文明的引领力与主体意识的内驱力,在拓展人类解放可能空间的同时压缩其物理时间,具有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意蕴.

    人类解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民性"的价值论诠释

    万璐鸣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含有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恪守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形成了对人民主体地位多维度、全方位的保障,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资本逻辑对人民的宰制;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视人民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重维度展现出最广大的人民性,实现了对资本至上价值原则的超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目标,在既有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扬弃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传统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境域.基于价值哲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有利于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层面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突破与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人民主体地位价值论

    戏剧隐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的叙事手法及其哲学意蕴

    谭兴林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置身于更迭交替的政治环境,肩负着引导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持续关注着世界各国战争问题.不同于诸多关于战争的常规叙事,马克思恩格斯热衷于以戏剧喻指战争,这种戏剧隐喻聚焦于19世纪40年代末的欧洲革命,19世纪50年代的阶级博弈、大国冲突、殖民扩张的局势,19世纪60年代末的工人起义及普法冲突三个时期.通过设置剧场结构,马克思恩格斯使读者在对战争剧情产生共鸣的同时,也使他们能够从充满多种历史可能性的世界剧场中觉察与反思自己剧中人、剧作者的身份.这种关于战争的戏剧化叙事隐匿着双重逻辑:其一,阶级分析逻辑.基于悲剧崇高、喜剧讽刺的戏剧传统,马克思恩格斯在战争戏剧的主人公叙事中凸显了对各阶级的分析与厘定.其二,生产辩证法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承袭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戏剧的规定中所蕴含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性内涵,超越了黑格尔哲学以精神辩证法为内核的戏剧转换范式,在对战争戏剧概念的界定中诠释出历史的真正规律——生产辩证法.

    戏剧隐喻战争叙事阶级分析生产辩证法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与前景展望

    段光鹏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趋势和内在要求,形成多元、多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化渠道,可以有效解决民主落地的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着眼利益的全局性,确保参与的全民性,注重过程的全程性,突出实践的全面性,通过数字技术将民主原则贯穿于政治实践的全过程,展现了深邃的发展逻辑、高效的运作模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数字技术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衔接中,以实现精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导向,从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转变,从单一平面向复合立体转变,从机械被动向高效主动转变,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数字技术转化为民主绩效的能力.面对激励机制与创新效度不足、个体隐私与政治安全隐忧、地区差异与民众能力欠缺、人机交互与情感温度薄弱等阻滞因素,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从认知层面、运用层面、规范层面和保障层面做出更大的调整和改进,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向着更加全面和实质的方向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政治共识的塑造

    黎田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共识作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民主实践产物,是推动民主体制高效、有序运转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到民主发展的状态和质量.政治共识塑造能力是检验民主运行程序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构成衡量民主体制成熟与否的客观尺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在民主实践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广泛凝聚政治共识,这是中国式民主具备的显著政治优势.从民主实践展开机制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通过民主价值培育、社会主体动员、公共意志集聚、实践效能转化、政治权威建构、民主认同巩固等路径塑造强大政治共识,从而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整体效能创造有利条件.

    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共识党的领导民主协商

    治理性团结:第三次分配正义实现的路径省思

    顼迎芳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次分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国家—社会为分析框架,从正义的视角可以将第三次分配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团结样态:制度性团结、社会性团结、治理性团结.国家顶层设计意义上的三次分配的联结是一种制度性团结,体现了第三次分配弥补初次分配、再分配不足的宏观正义;组织化与非组织化的社会力量的联结是一种社会性团结,体现了第三次分配实现形式的微观正义.但是第三次分配也存在正义不足的情形,而治理性团结可以纾解第三次分配正义不足的困局,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多主体参与、受助人员反哺式参与等多元主体联动促进第三次分配正义,为更快更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路径支撑.

    第三次分配分配正义治理性团结共同富裕

    新发展格局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

    李佳张俊山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包含技术创新这一重要因素.为考察新发展格局下的技术创新,可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模型,推导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需要在两大部类按比例生产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比重.由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不同特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显性不平衡与隐性不平衡的平衡困境.考察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再生产的相关数据发现:我国一方面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规避了社会再生产的隐性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坚持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社会生产结构与分配结构,规避了社会再生产的显性不平衡,有力地推动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新发展格局技术创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平衡困境

    数字平台"产消合一"现象的政治经济学辨析

    李育松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平台用户的"产消合一"现象备受学界关注,但福克斯等人的"产消合一"界定过于笼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可以将"产消合一"分成平台用户纯粹的使用行为、创造性的内容发布行为、通过发布内容获取收益的行为,以及受雇于平台或第三方而进行内容创作的行为.其中,前两种类型不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行为,后两种属于生产行为,也是创造价值的行为.前两类用户创造的数据实际上来自平台公司雇佣者的劳动,用户并未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创造价值.平台与用户之间如果不存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那么用户就没有直接受到平台剥削.但用户行为数据确实为平台带来了大量收益,这是由于平台既通过垄断数据获得了生产要素价值分配的租金,又凭借金融资本的投入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只有透过"产消合一"现象探查其背后的机制,才能解决当前用户和平台的矛盾,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数字平台产消合一政治经济学价值分配

    以金融数智化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陆岷峰欧阳文杰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现代金融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系.金融形态的创新,经过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已经进入数智化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智慧化和高端化的特征.在产业企业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基础上,金融数智化能够在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金融体系本身的数智化高端化建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二是在金融数智化条件下优化金融体系的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促进产业体系要素循环的现代化;三是利用数智化的金融运行模式,应对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产业发展的安全性与韧性,保护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金融数智化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要进一步推动产融数智化融合,建设高度集成的金融数智化平台系统,提升数智金融供给能力,并加强金融数智化数据要素治理,实现要素高端化供给的突破.

    金融数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要素数智技术

    超凡魅力展演:组织中权力景观的构建及维系

    宁梦菲张广利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发形成的农民工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卡里斯玛色彩.基于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运用超凡魅力展演—权力链框架描摹并解释一个农民工组织中权力景观的构建及维系过程发现,组织领导者通过超凡魅力展演确立起领导者—行动者—他者权力链,借此完成筹划,以应对流动人口这一复杂且具有高变动性的服务对象所遭遇的不确定性,又通过螺旋成功式展演使不断得以确立的组织内外部权力链交织成权力网,构建起权力景观.在此过程中,权力链中"他者"的意涵得以拓展,展演体现了其对于维护既有权力结构的效用以及特定条件下超凡魅力持存而非衰退的可能性,即作为超凡魅力展演者的领导者与观众、行动者和他者之间的关系,同对物质文化的凝视和话语建构一起维系着超凡魅力展演的意义图景,并使领导者的合法性权威得以再生产,进而维系着权力景观.

    农民工组织超凡魅力展演权力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