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人民"

    刘九勇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是现代政治的核心概念.不同于经验性、通俗的"人民",严肃的、作为政治理论术语的"人民"是反思性概念.古典共和主义基于小共同体的公共善和公民德性形成了较为原始的人民观.自由主义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元,倾向于否定"人民"的存在,并在个人或民众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民主.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民观的虚伪,代之以阶级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继列宁之后,毛泽东完成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构建.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对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扬弃,是辩证发展的"合题",其内在结构是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的自觉意识与人民内部矛盾的统一,是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统一.

    人民反思性公共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全过程人民民主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下:社会保障学再认知

    黄冠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党的二十大和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指导下,社会保障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培养专属的研究逻辑、工具和方法,还将充实和深化现代人类世界在谋求安全方面的社会知识储备,并推动人类活动和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发展和形成社会保障学科独立哲学框架,规划学科成长路径,需要依托马斯洛对人类基本需求的论述,从人类谋求安全的本能出发,重新解读整个人类世界的演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自主知识体系社会保障学安全

    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张三元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既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照亮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开阔视野、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吸收其他文化有益成分的同时,既以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己任,又不断地将自己的优秀成果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初心使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拓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展开,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主题,以全球性视野进行跨文化传播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跨文化传播的一个基本功能是消除偏见与误解,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使中国文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理解甚至认同.这也是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目标.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要义在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首要问题是如何面对文化差异,让不同文化的人愿意听、听得懂,产生更多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互惠性、适应性、差异性和真实性等原则.

    中国文化世界视野跨文化传播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

    列宁生态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甄玺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生态正义思想不仅为"人与自然的正义何以可能"寻找到了理论依据,而且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怀落实为一条可操作的现实路径.在列宁那里,生态正义呈现为生态环境、生产和社会公正这三重维度:在生态环境维度上,列宁提出,"承认自然界"是生态正义的基本原则;在生产维度上,列宁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本源性关系,而且将社会化生产作为寻求生态正义的新范式;在社会公正维度上,列宁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共同享有与合理分配,并通过法律文件和科学技术等保障俄国劳动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对资源的平等分配.经由苏俄的社会主义生态实践,列宁生态正义思想真正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思想转化为现实的运行机制.

    列宁苏维埃生态正义生态危机生态实践

    技术驱魔、资本重组与赛博解放——尼克·迪尔-维斯福特对高科技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

    周光港赵海月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体系依靠高新技术的增殖化运用日渐确立起全球垄断优势,塑造出全时空价值链条,而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在数字时代的有效性成为西方学者们新的论域.尼克·迪尔-维斯福特基于"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路,指认了高科技时代资本主义的重组方式:资本以数字化技术加速循环过程,借助跨国通信技术塑造出服务于剥削积累的世界体系,将人工智能吸纳为资本扩张所需的一般生产条件,并运用生物基因技术对物种进化谱系加以控制,导致人类本质演进的异变与畸形.维斯福特重新辨识出赛博无产阶级这一革命主体,诠释了替代资本主义的联合体方案,勾画出肉体革命、人机共存的赛博解放图景,在高科技时代续写了一种乌托邦性质的自治主义激进政治话语.

    尼克·迪尔-维斯福特自治主义高科技资本主义赛博解放人工智能

    涉外法治中党的领导权运行逻辑与优化进路

    方雷张爱斌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重大战略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强党对涉外法治的领导权成为当前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议题.党的领导权贯穿于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整个涉外法治体系,体现了党的领导权形成、实施、拓展、监督的内在运行逻辑.为坚持与巩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地位,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党在涉外法治中的领导权运行机制,具体包括:构建党与涉外民主立法的联结机制;健全党对涉外司法改革的领导机制;完善党对涉外法治社会的引领机制;强化党对涉外法治机构的监督机制.

    涉外法治党的领导权习近平法治思想

    迈向实证导向的社区韧性研究路径

    汪超王中邮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社会的到来使韧性治理成为社区风险应对的重要路径选择,也催生了社区韧性研究的方法丛林,呈现出从规范研究为主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存的发展态势.其中,基于实证导向的社区韧性研究从主观、客观、综合的三角理论维度绘制出其研究图景,但迈向实证导向的社区韧性研究正面临概念认知挑战、理论研究之困、主流方法受限、技术壁垒突出等应用窠臼,一定程度上阻滞社区韧性研究的本土化发展.迈向实证导向的社区韧性研究,要以瞄准基本概念为前提、以夯实理论基础为核心、以正视方法局限为关键、以数智赋能技术为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区韧性话语谱系提供方法支撑.

    风险社会实证研究社区韧性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体系构建的三重向度

    时文龙侯兰梅周月华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锚定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应然表达,其内涵十分丰富.衡量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从如下三个维度层层展开:就其实质意涵而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从物质累积到精神至盈的进阶,是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向,还是从生命存续到主体价值的凸显.就其结构样态而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呈现出具象有序的多层次立体化结构:物质生活需求满足极大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精神文化生活体验品质化分别构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础层任务、中间层旨趣和最高层依归.就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而言,要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操作性强与通用可比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导向与反馈改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依次从物质生活层、公共文化层和精神生活层三个方面遴选出一系列层级指标.

    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体两面——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内在联系

    马新颖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都是描述当代资本主义的关键词,它们共同塑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国家形式和社会秩序,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体两面.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经过了一个从理论上相互矛盾到实践中相互融合的变化过程.推动二者密切联系的原因既有解决资本主义积累矛盾的现实需要,又有推动金融垄断资本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转化的内在要求.当然,也离不开新的抵抗力量和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反向促成.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原因,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深化对资本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新自由主义新帝国主义金融化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方法论个人主义、功能解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王泰程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当时流行的功能解释理论,批评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在机制阐释上存在缺陷,并要求运用主流经济学中迅速发展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博弈论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基础.这一方案遭到了吉登斯、维尔德斯等学者的反对,争论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各方都默认个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独有的个体分析方法,这也是西方学界至今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事实上,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性改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个体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资本论》的论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法论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个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