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筹推进气候治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内涵、进程及完善路径

    尤明青曾晨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要求.中国一直是气候治理的积极践行者,当前中国气候治理体系仍为政策驱动型,尚未完全迈入法治轨道.统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论,自法治中国目标提出以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逐渐成为国家法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寄希望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需要加快推进气候治理法治内外统筹建设,积极推动域内气候治理立法进程,明确域内司法参与模式,加强气候治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升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内的话语权,以法治化助力中国向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转型.

    气候治理法治统筹国内国际法治气候立法气候诉讼中国引领

    科学知识在气候变化诉讼中的运用及其局限——以美欧为参照

    彭峰樊力源
    11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美欧为代表的气候变化诉讼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科学知识在其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在针对公司的气候变化诉讼中,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已经形成无可否认的共识;气候科学的区域性研究使索赔人拥有更加针对性的数据来主张损害;温室气体排放者历史排放量的测量技术正在帮助索赔人确定独立的被告群体;检测归因科学开始辅助索赔人克服证明因果关系上的障碍,并推动法院对认定因果关系的态度更加开放.但是,科学知识在气候变化诉讼中的运用仍然面临一些局限.原告证明线性因果关系的能力不足,阻碍了诉讼资格和管辖权的确定;被告可以利用科学不确定的特性反驳原告的主张.美欧法院对科学知识的科学不确定性的态度具有明显差异.以审问制为主的欧洲法院倾向于使用资格审查法来应对科学不确定性,而以对抗制为主的美国法院则倾向于使用方法论方法评估科学不确定性.面对法律的抽象性和滞后性,法官需要将现有的最佳科学与有效的法律解释方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知识的效用.司法实践表明,欧洲法院通过发挥司法能动性,试图挑战和影响法律或政策的变化,美国法院基于其司法传统在是否涉足政治问题上犹豫不决.虽然不同法域运用科学知识的进展不同,但跨国公司的性质会扩大个案判决的影响力.司法实践要加快将先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法律工具的步伐,运用科学知识推动诉讼实现更大的突破.

    气候变化诉讼科学知识运用限度因果关系不确定性

    碳排放数据造假民事公益诉讼规制研究

    王国飞
    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数据造假案件蕴含着特殊的司法规制需求.碳排放数据核算具有科学的方法学机理,实践中出现的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可分为碳检测报告数据造假行为、碳排放报告数据造假行为和碳核查报告数据造假行为三类.除了行政规制这一主导手段外,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借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错误尝试.要反思环境司法权向行政权的过度扩张、任意扩大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中的盲目"扩疆"现象,简单套用这一制度会面临司法规制对象的差异性、规制目的的不一致性、规制制度的割裂性等理论与制度隐忧.摆脱困境,首先要明确碳排放数据具有秩序功能,继而弄清碳排放数据监管秩序破坏的内在机理,进而确立碳排放数据造假类民事公益诉讼的理念与实现逻辑.具体路径上,以"碳排放数据监管秩序恢复理论"为指引,构设出具有"差异化的启动条件、特色化的构成要素、创新性的裁判执行"的碳排放数据造假类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碳排放数据造假碳排放数据监管秩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奇观逻辑影响下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认同的核心症候与应对策略

    刘博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奇观逻辑是当前影响网络空间主体行为趋向的潜在力量,在同新传播生态相互嵌入的过程中,于多个维度催生出影响青年主流价值认同的阻滞性因素.在新的传播条件下,奇观文本在生产、呈现与传播维度上的主体转移、模因迁移、方向偏移构成了描述奇观逻辑新样态的支点.以浅表化表达趋向、娱乐化内容取向与狂欢化互动倾向为基础动因,价值虚置、价值疏离与价值脱序风险的出现是其所引发的核心症候的主要表现.对此,应以要素更新、治理转向与观念调适为着力点,依托于主流价值表达升级、外部内容生态规制、应对变动能力提升,形成抵消奇观逻辑负向影响的合力.

    奇观逻辑主流价值青年群体圈层模因传播生态

    从"新小说"到"新文学":晚清器物书写中的"科技物"与科学意识

    汪贻菡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叙述中科学意识的生发,一面勾连了西学东渐、洋务新政和格致救国的社会现实,一面则与科学幻想和政治乌托邦等"新小说"文类中兀然兴起的西器洋物书写,尤其是与军工国防相关的"科技物"书写相关.通过西物晚清人得以了解西方与西学,借助幻想类小说中"科技物"书写,晚清"科技救国"的热忱与萌芽期的科学精神也被悄然激活;而围绕西物、西学所展开的体用、道器与东西方文明之辩,在冲击传统文化秩序的同时,也形塑着五四与民主科学相关的新思想与新文化.作为文学分析的重要路径之一,晚清"物书写"研究成果颇丰,以此为基础尝试在文史互证的视野里进一步梳理"科技物"叙述与近现代文学转型的关系,以及从晚清"新小说"到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路径中科学意识的萌芽、走偏与修正,有相当意义.

    器物书写新小说晚清科幻小说五四科学思潮

    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