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得正义与自我实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

    李永刚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得正义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前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洛克、亚当·斯密的"自我所有"概念和劳动应得正义原则,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所标榜的应得正义仅仅停留于形式,其实质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就后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卢梭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制劳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和自我丧失.凭借自由劳动来扬弃强制劳动,通过人的全面而丰富的"存在的感受"实现人性的复归,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具有三重内涵,即劳动应得正义、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劳动应得正义实现于自由劳动之中,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共同构成了人的自我实现,这三重内涵最终实现于"个人所有制"之中.

    正义理论应得正义自我实现自由劳动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妇女减贫合作的基础、路径与展望

    李丹敖杏林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外减贫合作研究很少关注妇女减贫,相关研究存在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补充性别视角可以发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妇女减贫合作建立在深厚的现实基础之上,以中国妇女赋权减贫经验为模板的妇女减贫发展新思路,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合作、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路径,渗透在沿线妇女减贫合作的实践探索之中,中国妇女减贫经验对于沿线国家具有重要的可借鉴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妇女减贫经验的国际化价值,深化中国与沿线妇女减贫合作,未来需要在"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中建立性别主流化机制,完善性别主流化机制的配套制度并着手搭建性别敏感的南南减贫合作知识体系,从而加速消除沿线贫困,推动构建一个男女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妇女减贫合作性别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八大问题

    江畅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千多年的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八个重大问题.一是理想社会问题,形成了理想国、世界城邦、新天新地、乌托邦、理性王国和共产主义等六种影响最大的理想社会理论.二是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被看作是理想社会的基本规定性,也有政治哲学家着眼于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提出社会公正理论.三是国家产生的正当性及其应然本质问题,包括国家产生的正当性和运行的正当性两个问题.四是政体和制度的合理性问题,这是西方政治哲学一以贯之的最重要主题,今天已成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共同关注的主题.五是权力的合法性和制约问题,这是与国家运行或治理的正当性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六是法治的重要性及其与 自然法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提出法治思想,并找到了人类法的根据——自然法,此后法治及其与自然法的关系成为政治哲学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七是公民社会及其与国家关系问题,虽然西方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公民社会与国家是同构的,但并非始终如此,20世纪以来,一些政治哲学强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别.八是公民的德性和权利问题,西方政治哲学主要从与国家关系的角度研究公民问题,古代更重视公民的德性品质,而近代更重视公民的社会权利.

    政治哲学理想社会社会公正政制权力合法性法治

    官僚主义的两种演化路径及其异同

    张君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官僚主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政治现象.从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官僚主义隐含着行为者的一种主观故意,这些行为者在公共科层组织中具有特定的身份和位置,其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连带后果.这些官僚主义问题总体上有两种演化路径,或者因作风建设失灵而产生,或者因官僚制弊端而蔓延.两种演化路径都揭示了权力行使过程以及权力行使者与行使对象之间关系的异化现象,同时也在治理主体、理性取向以及治理方式等方面凸显了国家治理的复杂面向.有鉴于官僚主义的两种演化路径,我们在国家治理中有必要防范干部队伍出现大面积的思想滑坡以及官僚自主性的过度滋长问题.

    作风建设官僚制官僚主义国家治理

    劳动商品论探析

    关柏春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开放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又包括物的要素市场和活的要素市场.学术界曾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活的要素市场上的买卖对象进行过激烈而又广泛的讨论,但是讨论集中于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有脱离现实之嫌.事实上,劳动才是生产的活的要素,是活的要素市场上的商品.这就引出了"劳动商品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劳动商品劳动力商品劳动商品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时间银行视角下第三次分配的路径挑战及优化

    吴振东汪洋陈功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次分配与第一次、第二次分配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体系,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第三次分配仍然存在分配资源不足,分配失灵或无序分配,分配无法统筹,分配不安全四个挑战.对时间银行概念和其应用价值的探索能为第三次分配路径优化带来四点启示:以时间银行扩大社会资源供给,以时间银行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资源有效和有序分配,以政府主导型时间银行推进社会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分配,以时间银行构建第三次分配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次分配时间银行社会资源志愿服务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导向下的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范周祁吟墨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系统性重大文化工程,是凝聚国家共识、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旅游符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促进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标国家文化公园的独特属性,可发现其与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在形象塑造、空间统筹、双效统一、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矛盾.由于国家层面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尚未发布,故结合地方已有实践,围绕文化价值认同、文化生态系统、文旅产品体系等方面思考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乃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参考.

    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

    文化记忆视角下讲好黄河故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常天恺齐骥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观照,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时间、空间、情感三重维度.物质媒介、精神符号、场域空间等记忆路径的构建丰富了黄河故事的内涵,对有效构建黄河文化记忆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黄河故事的讲述将通过记忆提取、记忆传承、记忆再塑的路径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彰显黄河文化精神,增强身份认同,融入文化强国建设进程.

    黄河故事文化记忆黄河文化身份认同

    黄河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

    魏晓阳侯雪彤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明确了"深挖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进一步维护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促进黄河文化的创新应用与传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等内容.阐释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升黄河文化国内国际影响力都离不开符合新时代话语体系和受众偏好的传播路径建构.因此从分析数字时代的传播新趋势和黄河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从受众习惯变化、数字技术发展、话语体系建构、国际交流创新、复合人才培养等维度提出创新路径,可以为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路径、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黄河文化数字传播创新路径

    重返传统:家庭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吴小英
    9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伴随着社会学的本土化浪潮,国内家庭研究也出现了在方法论和研究旨趣上的诸多转向,包括家庭社会学的历史转向、理论转向和工具性转向.这些转向带有明显的传统主义复苏的意味,不仅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家庭社会学的研究视野和学科界限,提醒我们更多关注家庭的道德文化意涵及其精神面向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而且也在对既有的西方主流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开辟了家庭作为社会学研究本土化思考的切入点的独特路径.然而这些家庭研究的"寻根"热背后所显现的概念模糊或迷思,也使重返传统正在由一种方法论倡导演变成一种价值立场.家庭社会学的本土化同样需要避免"只见家庭、不见个体"的理想主义,因此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须直面复杂多样的家庭实践赋予传统的流变性,才能让研究保持多元和持续开放的活力.

    家庭社会学方法论转向重返传统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