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经济
辽宁经济

陈葳

月刊

1003-4617

lnjjfile@126.com

024-86904551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7号(省政府院内)

辽宁经济/Journal Liaoning Economy
查看更多>>本刊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问题综合性杂志,是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权威刊物。文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文章涉猎面广,内容新颖活泼,是全面了解辽宁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空新质生产力:融合逻辑、内涵本质与推进路径

    胥郁乐乐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是其重要着力领域。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场域和重要构成,新质生产力则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向和检验标准。基于低空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紧密关系构成的低空新质生产力,体现在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创新使用新型生产工具及塑造了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等方面,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征,其本质在于实现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和场景经济化。加快发展低空新质生产力,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激发低空经济创新活力;加快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应用,推动新型通用航空装备的谱序化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协调教育、科技、人才,完善低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优质领军企业,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建设现代化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低空新质生产力低空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赋能辽宁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赵冰梅王瑞瑞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新质生产力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出发,回顾辽宁作为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揭示其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性。从理论逻辑层面,结合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以及在辽宁省发展的适用性分析,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中的作用。从现实路径上,结合辽宁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是推动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现实困境与培育路径

    朱长兵陆晨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在对部分乡村地区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分析归纳法,总结乡村地区的发展路径,进而提出新质生产力以加强技术创新、赋能农业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催化治理变革、改善乡村环境为驱动机理,助力乡村数字化转型。结果显示,乡村地区已探索出一条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衔接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但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城乡发展结构失衡、融资投入遭遇瓶颈、乡村治理矛盾频发等新挑战;需要提高农业科创能力、建立新型产业结构、构建新型融资体系、筑牢乡村集体意识,以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有力驱动。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技术创新城乡融合乡村治理

    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对策研究

    刘梦楠李晓杰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战略目标,并强调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五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创新发展科技金融铸造新质生产力成为当今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与科技金融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制约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探索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科技金融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立营张年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聚焦新质生产力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阐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及特点,分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提升传承效率与效果、丰富传承手段和形式、增强传承互动性与参与度,以及如何推动红色文化产品与服务、产业模式、内涵与表达的创新。

    新质生产力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论审视与路径选择

    梁鹤艾德洲褚敏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是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举措。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偏概全和实践缺乏理论指引等系列问题,需要通过理论审视,来进一步明确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科学性问题。从内涵、重点、框架、目标等范畴,来理解和纠正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实践误区,结合国际国内典型自由贸易区(港)跨境合作的先进经验,提出在特定制度环境和规则情景内的创新路径,实现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主导角色转变。

    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被动参与主动融入创新路径

    数字经济驱动下的辽宁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构建研究

    伊诺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数字经济驱动下的辽宁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构建,重点阐述了推进辽宁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强调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辽宁省开放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指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驱动辽宁省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数字经济助力辽宁省高水平开放的实现路径。作为推动辽宁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关系的理解,并为辽宁省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数字经济对外开放开放体系构建

    促进辽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秦兵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全球经贸领域的新亮点。我国跨境电商竞争业态继续呈现头部效应,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走在全国前列。我省亟须加大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有效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现针对我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态势,详细分析我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结合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及政策取向,对我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辽宁省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

    魏亚男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辽宁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人才的培育、引进和发展应放在第一要位。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关键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辽宁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还存在供需对接平台不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应从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强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科技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公共服务

    加快沈阳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宏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关键抓手。当前,沈阳数字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政策体系存在短板、数字基础设施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数字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和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的问题。为打造沈阳成为辽宁乃至东北数字经济的增长极,本文提出要重点从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进行靶向施策。

    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