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经济
辽宁经济

陈葳

月刊

1003-4617

lnjjfile@126.com

024-86904551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7号(省政府院内)

辽宁经济/Journal Liaoning Economy
查看更多>>本刊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问题综合性杂志,是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权威刊物。文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文章涉猎面广,内容新颖活泼,是全面了解辽宁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提高东北振兴政策研究质量

    《辽宁经济》编辑部
    4页

    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牢基础

    徐峰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加快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这三者的深度融合。本文提出了通过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突出创新引领、整合资源等措施,提升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支撑作用,通过强化产学研融合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良性循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科技创新学科专业优化

    关于"双一流"高校服务东北振兴模式的思考

    刘海军张文烨赵球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提出东北"双一流"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东北全面振兴的主要模式。东北地区高校在服务区域振兴发展、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针对这些短板,本文提出了深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科教与产业结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改革路径,助力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北振兴高等教育双一流服务地方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体系、水平测度与实践路径——来自长三角主要城市发展数据分析

    成青青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基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现代金融等要素,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长三角主要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探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长三角主要城市科技创新优势明显,R&D经费投入表现突出,但区域差异较大;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较高、外向度较强,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建设,区域协同发展还需进一步增强。为此,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协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逻辑演进和实践进路

    高秋茹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动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涵盖新型劳动者、新式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在内的"三新"要素,产生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于承担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现实需求。着眼于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时代必须以人才优势协调布局、以科技创新培育动能、以文化产业丰富内容、以绿色理念守好底线、以对外开放拓展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

    东北全面振兴视域下冰雪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

    曹洪滔张润鑫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雪旅游一体化作为东北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冰雪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还能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凭借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消费热情的不断高涨,为冰雪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区域协同合作,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全面升级;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冰雪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探索"冰雪+"发展模式,构建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等针对性的推进路径,推动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东北全面振兴冰雪旅游一体化

    沈阳市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兰晓红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二十大报告对产业体系提出的最新标准概念。本文在明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意义及总结沈阳产业体系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剖析沈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存在的不协同问题。依据二十大、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明确沈阳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强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点,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出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四链"融合

    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贡献、机遇和实践路径

    刘颖晴高毓婷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曾被誉为中国的"工业摇篮",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把握东北振兴发展的新机遇,推动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政治使命的召唤,政治担当的表达,政治作为的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积极探索推动东北地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产业基础和蓬勃发展力量。

    东北工业历史贡献现实机遇实践路径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东北全面振兴的逻辑进路

    张志元顾海洲郭涛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地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始终坚持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把握东北全面振兴的逻辑进路,明晰东北振兴的现实困境,开辟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早日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张飞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要求,提出东北地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建议,为东北地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决策参考。

    全面深化改革东北振兴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