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黄子通

双月刊

1671-301X

lnjz@china-em.com

020-81332462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Lingn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一贯秉承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尿素氮水平对中暑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李黔峰韩勇周力曾珊...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暑患者血尿素氮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记录的2459例中暑患者资料,对其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中暑患者血尿素氮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粗略模型中血尿素氮每增加1 mmol/L,中暑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11.2%(OR=1.112,95%CI:1.057-1.170,P<0.001);最小调整模型中血尿素氮每增加 1 mmol/L,中暑患者死亡风险增加8.8%(OR=1.088,95%CI:1.029-1.150,P=0.003);完全调整模型中血尿素氮每增加1mmol/L,中暑患者死亡风险增加6.2%(OR=1.062,95%CI:1.001-1.126,P=0.047).结论:中暑患者血尿素氮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中暑血尿素氮水平死亡风险预测价值

    头孢噻肟舒巴坦钠治疗急性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郑崇伟徐慧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噻肟舒巴坦钠治疗急性重症肺部感染(ASPI)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指标、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SPI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头孢噻肟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vs 74.42%,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58.86±5.65)%、FVC(3.54±0.58)L及FEV1%(65.72±7.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4±5.07)%、(2.86±0.52)L及(58.18±6.69)%,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9.65±1.42)pg/mL、hs-CRP(8.16±1.18)mg/L及IL-8(10.78±2.02)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9±1.65)pg/mL、(14.52±1.75)mg/L及(16.64±2.65)pg/mL,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SOD(116.27±11.73)U/ml及GSH-Px(144.75±17.14)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4±10.05)U/ml及GSH-Px(129.23±14.58)U/ml,而MDA(4.12±0.83)mmol/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1.17)mmol/L,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vs 32.56%,P<0.05).结论:头孢噻肟舒巴坦钠治疗ASPI较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更有效改善肺功能,明显缓解机体炎症及应激反应状态,更安全有效.

    头孢噻肟舒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急性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肺功能炎性状态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方式的影响

    张松青夏晓芹许瑶张家杰...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使用不同无创呼吸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NRDS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均分为NIPPV组(n=20)与NCPAP组(n=20),两组均联合细管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失败率(7d内气管插管率)、治疗后6h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分压(PaO2)、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失败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NIPPV组治疗后6h的PaCO2 明显低于NCPAP组,而PaO2 则明显高于NCPAP组(均P<0.05);NIPPV组的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NCPAP组(P均<0.05).结论:NIPPV联合细管注入PS与NCPAP联合LISA治疗NRDS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改善血气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长则优于NCPAP.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间歇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孙明朗张秋愉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2至2020-03我院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70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中度小儿支原体肺炎,112例)和B组(重症小儿支原体肺炎,58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和可疑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发热病程、咳嗽性质、喘息、影像学表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在A组和B组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发热病程(OR=2.459,P<0.05)、影像学表现(OR=4.164,P<0.05)、C反应蛋白(OR=3.012,P<0.05)和乳酸脱氢酶(OR=3.115,P<0.05).结论:有很多因素会对小儿重度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产生影响,在临床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降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风险,改善患儿预后.

    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

    喜炎平注射液对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转归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静周宇阳李红赵惠娅...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病情转归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病情转归、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vs 76.09%,x2=7.256,P<0.05);研究组发热消失时间(1.61±0.37)d、咳嗽消失时间(3.87±0.59)d、气喘消失时间(3.52±0.61)d、咯痰消失时间(4.19±0.69)d及肺啰音消失时间(4.36±0.75)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8±0.54)d、(4.92±0.71)d、(4.47±0.73)d、(5.26±0.82)d、(5.94±1.13)d(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TNF-α(8.58±1.09)ng/L、IL-6(87.22±9.09)pg/mL、PCT(2.89±0.41)μg/L及CRP(6.13±1.2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9±1.74)ng/L、(118.54±10.34)pg/mL、(3.75±0.52)μg/L、(7.74±1.98)mg/L(P均<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8.70%vs 23.91%,x2=3.903,P<0.05).结论: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

    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喜炎平注射液病情转归炎症因子

    急诊动态评分与M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应用的对比研究

    彭勇军唐健刘胜男周中原...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急诊动态评分(EDS)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预测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死亡风险的效果,探讨2种评分方法在急诊危重病患者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经急诊抢救室收治的50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EWS评分和EDS评分,并追踪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2种评分方法不同评分等级患者的死亡风险及转归情况;通过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分析2种评分方法对急诊危重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种评分方法的短期内死亡率和病危程度都随着评分数据的增高而升高,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危重患者的预后.ROC曲线分析显示:EDS评分三个阶段的评分及MEWS评分对危重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ROC曲线下面积(AUC)均P<0.01.在危重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预测的鉴别能力方面,急诊动态评分第二和第三阶段的AUC明显高于MEWS评分,P<0.05.采用HL(hosmer lemeshow)检验来评价2种评分方法的较准度,均P>0.05,EDS评分的第一、第二阶段相比MEWS评分有更好的校准度.采用BrierScore(BS)评分用于评价2种评分方法的总体表现,结果显示EDS评分相比MEWS评分有更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EDS评分与MEWS评分同样具有快速、简易的特点,在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预测判断能力方面,EDS评分有着更好的区分度、较准度和临床适用度,综合诊断能力也更强,明显优于MEWS评分,值得在各级医院急诊科推广.

    急诊动态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诱导外周神经损伤的肌电图研究

    吴敏丽林锐填林淑婷黄佳旭...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肌电图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乳腺中心就诊的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40例,观察化疗前后四肢肌电图的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比较上下肢神经肌电图数值的变化.分析外周神经损伤的情况以及上下肢神经损伤的不同点.结果:感觉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Conductionvelocity,CV)、潜伏期(Latencytime,LT),尺神经CV和腓肠神经CV、波幅(Amplitude,AP)、LT化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的CV减慢,化疗后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LT延长,腓肠神经的AP化疗后变小.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的CV、LT和尺神经CV化疗前后的变化值与腓肠神经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以损伤感觉神经为主,损伤的病理类型以脱髓鞘为主,可合并轴索损伤,下肢神经的损伤是否重于上肢须进一步的研究明确.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外周神经损伤肌电图

    IVF周期中女方年龄对卵母细胞修复精子DNA损伤能力的影响

    梁婷梁圳杰罗莺儿洪于贺...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精子DNA片段化(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水平对不同年龄女性行IVF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73对夫妇.并通过精子染色质分散(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实验对男方射出的精子进行SDF水平检测.根据年龄将女性患者分为三个组:<36岁,36-40岁,>40岁;并在每个女性年龄分组中使用30%SDF作为临界点分为两个亚组.主要结局指标为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对于年轻患者(<36岁),当SDF≥30%时,受精卵着床率较高(P<0.05);对于36-40岁患者,两组患者实验室或临床结果中均未发现显着差异;对于高龄患者(>40岁),当SDF≥30%时,囊胚形成率降低(P<0.05).结论:研究显示年轻女性患者与高SDF水平精子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种植率升高,而高龄女性患者与高SDF水平精子体外受精后囊胚形成率降低,但精子SDF水平可能不会影响IVF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

    着床流产妊娠精子DNA片段化IVFSCD检测囊胚形成率

    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冯丽娟区雅影陈国权谢柏年...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25例,分别给予地佐辛0.2 mg/kg、0.35 mg/kg和0.5 mg/kg+芬太尼8 μg/kg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三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与Ramsay评分,术前及术后24h血清学指标(hs-CRP、IgA、IgM、IgG)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 h~48 h,高剂量组、中剂量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术后2 h~48 h,高剂量组、中剂量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hs-CRP明显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术后hs-CRP低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术前及术后IgA、IgM、IgG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0%、12.0%、8.0%,任意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应用地佐辛0.5 mg/kg+芬太尼8 μg/kg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镇静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安全可行.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地佐辛芬太尼镇痛

    广东省某地市级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成效动态观察

    孙洋展思东李王安张艳玲...
    176-17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成效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年间2666例创伤绿色通道患者资料,以时间先后分为2组,比较组间与创伤中心建设成效相关的数据.结果:2组之间一般资料、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创伤严重程度构成比、完成第一次CT检查时间、手术室启动时间、绿色通道时间、收入急诊创伤外科住院患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急诊手术启动时间有所延长;创伤绿色通道患者损伤严重程度有所提高;完成影像学检查速度、治疗方案决策能力、处理严重创伤住院患者的能力有所提升.

    急诊创伤中心创伤中心建设成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