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刘晶淼

双月刊

1673-503X

qxyhjxb@foxmail.com

024-8389325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66号

气象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CSTPCD
查看更多>>《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栏目设有论文: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评述:综述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进展情况和研究现状。快报:快速、简要地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文章须有数据和实验结果,证实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学术信息与动态:快速、简要地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的学术交流、研究动态、进展情况等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锦州地区强降雪过程低空急流特征分析

    张翠艳常姝婷曲梓祎王淼...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 2005-2021 年锦州地区强降雪天气过程(24h降雪量超过5 mm)气候特征及不同天气形势下低空急流特征,并对强降雪发生发展期间低空急流演变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强降雪年均1.6 次,出现在11 月至翌年3 月,11 月最多,1 月无强降雪;空间上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锦州地区强降雪天气形势主要包括华北气旋北上型、江淮气旋北上型和蒙古气旋东移型3 类,江淮气旋北上型最多(占 51.85%),蒙古气旋东移型次之(占37.04%),华北气旋北上型最少(占11.11%).不同天气形势下,低空急流所提供的水汽和能量是锦州地区强降雪发生的关键.从急流强度看,蒙古气旋东移型急流最强,为20 m•s-1;其次华北气旋北上型,为14 m•s-1;江淮气旋北上型急流为12 m•s-1.从急流范围看,蒙古气旋东移型急流区范围最大,其次为江淮气旋北上型,华北气旋北上型急流区范围最小.降雪前6h低空急流均建立,其中96%为偏南或西南急流,4%为偏东急流;降雪前 2h低空急流维持;低空急流影响范围扩大,气流垂直上升速度为(-1.0~-0.5)×10-3 Pa•s-1,可作为降雪开始的预报指标;降雪过程中,900~800 hPa存在低空急流,850~650 hPa存在大于20 m•s-1的风速区,对流层低层气流垂直上升速度增至(-1.5~-1.0)×10-3 Pa•s-1,降雪持续且强度增大.

    低空急流强降雪合成分析

    三峡库区局地风特征分析

    郭渠王勇李瑞张天宇...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中的三峡库区重庆涪陵睦和 100 m测风塔 5 个高度(10、30、50、70、100 m)2010-2018 年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局地风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垂直风速在季节分布上春季最大,冬季最小;其日变化为单峰型,于09 时和16 时左右分别达到最小和最大值;夏季10-13 时 30~100 m高度平均风速大小几乎相同;局地风向主要受当地地形影响,各高度沿长江河谷走向(SSW~ENE)的风向频率在46%~66%.当有降雨天气时,风速垂直差异从大到小分别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在降雨天气,随着温度升高,风速垂直梯度变化增加.夜间出现逆温现象时,50 m高度的风速小于30 m.

    局地风垂直变化三峡库区

    干旱程度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

    陈妮娜吕慧捷张益瑞李国会...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干旱和施氮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 年春玉米拔节、抽雄、乳熟三个关键发育期分别开展中度(相对湿度 45%±5%)、重度(相对湿度 35%±5%)干旱胁迫及 120、240、270 kg•hm-2氮处理对比试验,分析干旱、施氮及干旱条件下施氮对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玉米叶片全氮含量减少3.3%~38.5%,碳氮比增加0.8%~67.1%;对各发育期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为乳熟期>抽雄期>拔节期;随着干旱加剧,对叶片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加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碳氮比与之相反;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各个发育期叶片全氮含量最高,碳氮比含量最低.干旱后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以缓解干旱对玉米叶片碳氮平衡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完全恢复;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叶片氮含量和碳氮比恢复程度最为明显,分别增加11.2%和减少6.5%.复水后,施氮处理仍不能使受干旱叶片碳氮平衡恢复到对照水平.玉米产量与叶片全碳含量和碳氮比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不同程度干旱及施氮水平可通过影响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来影响玉米产量.

    干旱施氮水平碳氮含量碳氮比春玉米

    黑龙江省板蓝根适宜播种期气象指标研究

    陈农张又方袁湘玲闫敏慧...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黑龙江省板蓝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1-2020 年黑龙江省 84 个观测站逐日地温和降水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法、3d滑动平均法、克里金插值法、数理统计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探讨了板蓝根播种期气象条件适宜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播种对板蓝根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建立了板蓝根播种期气象条件适宜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日平均5cm地温稳定通过12℃为最佳播种期.黑龙江省5cm地温稳定通过12℃初日分布为 5 月 1-30 日,其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由平原向山地日期逐渐推迟的趋势.总体趋势是杜蒙、泰来、甘南、肇源和五常等区域初日出现较早,漠河、呼中、新林、塔河、乌伊岭、嘉荫和绥芬河等区域初日出现较晚.

    板蓝根播种适宜期

    昌乐县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与室内小气候要素的关系

    李树军唐俊贤赵华袁静...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温室小气候数据和西瓜膨大期裂果数据,考虑了适宜西瓜生长的气象条件,选取了与温度和湿度相关的10 个气候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筛选与裂果数量相关性较高的主导气候因子,分析山东省昌乐县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与室内小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西瓜裂果数量与夜间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夜间小时最大湿度差呈正相关,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气候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达到0.404,验证样本模拟裂果数量与实际裂果数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6.8 个,表明利用温室大棚夜间最低气温和夜间小时最大湿度差可以较好地模拟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灾情.

    温室西瓜裂果小气候

    1981-2018年吉林省玉米适时播种的水热条件变化特征

    王冬妮王美玉任景全郭巧...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81-2018 年吉林省50 个气象站春季逐日气象资料、19 个玉米站发育期资料,应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首场透雨、稳定通过8℃初日时空特征及对玉米适时播种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场透雨平均出现日期呈东早西晚的趋势,最早最晚两地相差20 d;80%保证率下气温稳定通过8℃的日期呈西早东晚趋势,最早最晚两地相差26 d.三个气候区的透雨最早年最晚年之间相差35~52 d;80%保证率下气温稳定通过8℃的日期最早年最晚年之间相差28~31 d.水热条件时空分布差异是造成年际间玉米播种时间差异、苗情差异的重要因素.西部玉米适时播种主要是受有无透雨及透雨出现时间的影响,中部主要受透雨出现时间的影响,东部主要受温度条件影响.采用农业气候与农业气象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确定当年的适播期.

    玉米适时播种首场透雨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

    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观测与研究进展

    李晓岚马雁军王扬锋赵胡笳...
    14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哈长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回顾了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污染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立体观测网的布局和建设,总结了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大气气溶胶光化学特性,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物理过程对大气污染生消的影响.最后指出东北城市群还需要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以及气溶胶—边界层反馈机制对大气污染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观测大气边界层成因机制

    适用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降水特征研究

    杨若子轩春怡王冀杜吴鹏...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编制了适用于副中心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最后计算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年差值可达684.0 mm,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汛期6-9 月降水量(415.3 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汛期降水量、强度和频次的日变化均为单峰位相,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位相分布特征一致,主峰值出现在 22 时,主谷值出现在12 时,降水频次主峰值出现在04 时,主谷值出现在14 时.降水量和强度的多年变化趋势在大部分时刻是一致的,均在凌晨和下午时间段呈增加和变强的特点,在上午、中午和夜间有减少和减弱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北京市副中心北部地区降水量峰值大都出现在夜间,南部地区降水量峰值大都出现在清晨.对比新编暴雨强度公式和现行公式结果,当重现期越大时,新编公式对应的降水强度就越大.新编公式更加适应未来极端降水频发背景下的海绵城市设计和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水量为27.6 mm和33.9 mm.

    降水日变化暴雨强度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FY-3D/MERSI-Ⅱ数据无缝拼接真彩色影像处理方法

    何全军张月维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第二代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Ⅱ(Medium Resolution Spectrum Imager-Ⅱ)数据提出一种宽幅真彩色影像图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对MERSI-Ⅱ的 3 个 250 m分辨率的可见光波段进行大气校正处理以及分段增强实现真彩色合成影像,并基于像素加权融合方法和Wallis匀光方法实现了多轨道数据的无缝拼接处理.应用案例显示通过上述处理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直观易解译的遥感监测影像,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极轨气象卫星单轨数据扫描幅宽限制的缺陷,该方法有助于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中发挥极轨卫星数据的监测服务作用.

    真彩色无缝拼接大气校正图像增强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