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刘晶淼

双月刊

1673-503X

qxyhjxb@foxmail.com

024-8389325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66号

气象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CSTPCD
查看更多>>《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栏目设有论文: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评述:综述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进展情况和研究现状。快报:快速、简要地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文章须有数据和实验结果,证实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学术信息与动态:快速、简要地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的学术交流、研究动态、进展情况等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3-2020年京津冀地区臭氧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胡艳楠李文星张智焦亚音...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2013-2020 年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日最大 8h滑动平均值及同期大气再分析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该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典型模态臭氧浓度空间分布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近地面臭氧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2019 年臭氧浓度显著增大,空间分布为南高北低.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特征表明,京津冀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具有空间变化一致性,以保定、石家庄、衡水和沧州交界区域的臭氧浓度变化最明显.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与15:00 的气温和经向风速均呈正相关,与该时刻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关关系均为京津冀南部地区最显著.

    污染日经验正交函数奇异值分解

    2001-2021年呼伦贝尔地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布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曲学斌李丹田野赵岳冀...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2001-2021 年呼伦贝尔地区MODIS NPP和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该地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分析 NEP时空分布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呼伦贝尔的年平均NEP为249.4 gC·m-2·a-1,从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中南部森林向两麓递减,呼伦贝尔草原西部NEP最小,且变异系数最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呼伦贝尔地区NEP以平均4.5 gC·m-2·a-1的速度增加,大兴安岭以东的林农交错带NEP增加较快,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增加较慢.Hurst指数分析表明,未来呼伦贝尔大部地区的NEP变化趋势呈反持续性,不利于未来该地区固碳能力的提升.呼伦贝尔的草原、耕地以及大兴安岭东南麓森林NEP与生长季降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草原地区NEP与生长季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大兴安岭火灾的灾后区NEP与生长季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固碳Hurst指数生长季降水生长季气温

    2000-2020年宁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赵慧李梦华杨建玲李剑萍...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宁夏 2000 年以来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基于 MODI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MOD17A3HGF,应用Sens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Hurst指数分析2000-2020 年宁夏NPP时空变化特征,应用地理探测器探测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10 个因子对宁夏NPP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 年,宁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为南北高、中间低,NPP增长速率为52.8 gC·m-2·(10 a)-1,显著增大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91.4%.Hurst指数均值为0.447,未来NPP为较弱反持续性,即未来变化与过去变化相反,有弱减小趋势.气象条件是影响宁夏NPP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因子影响力不明显.

    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气象条件

    1971-2020年忻州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秦小康管丽晶杨丽王磊...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1971-2020 年山西省忻州市15 个国家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应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忻州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忻州市整体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为寒冷,6-8 月为舒适月,7 月为最舒适月,年舒适日数为102.2 d.1971-2020 年忻州市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于1986 年和1997 年突变增大,人居环境舒适度提升;忻州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舒适日数随海拔升高而减少.5 月底至9 月上旬五台山风景区舒适度较好,7 月舒适度最好.整体上,忻州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区和较舒适区位于海拔较低的忻定盆地和黄河沿岸,舒适度较差区为高寒山区.

    海拔高度气候舒适度温湿指数风效指数

    河北省马铃薯不同产量预报方法对比分析

    薛思嘉王朋朋魏瑞江王云秀...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1982-2022 年河北省17 个基本气象观测站逐日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以及生育期资料,应用 3a滑动平均法、5a滑动平均法、五点二次平滑法、Hodrick-Prescott滤波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马铃薯产量进行分离计算,应用关键气象因子法和气候适宜度法对马铃薯产量进行模拟和检验,分析拟合产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以及预报准确率等.结果表明:5 种产量分离方法的趋势产量总体变化较为一致;气象产量年际波动较大,各气象产量间差异也较大.在基于关键气象因子法和气候适宜度法的产量预报中,均为二次指数平滑产量分离法最好,HP滤波法次之,3 a滑动平均法较差.

    产量分离趋势产量气象产量产量预报

    天津市保暖式钢骨架大棚越冬蔬菜生产气温适宜度及冷害风险评估

    刘涛董朝阳王腾歌谭方颖...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3 月天津市两类新型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棚室内、外气象观测数据,应用随机森林法模拟棚室内气温分布,分析新型棚室不同气温年型下的热量资源变化和蔬菜种植的气温适宜度及低温风险状况评估.结果表明:两类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棚室内气温的随机森林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 大于 0.840,一致性指标D值大于 0.980.加温型保暖式钢骨架大棚全年最低气温可维持在10℃以上,变化范围较小,适宜种植半耐寒蔬菜及喜温蔬菜(适宜度分别为0.86~0.97 和0.73~0.90,无低温冷害风险).常规型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最低气温可维持在-3℃以上,适宜种植耐寒蔬菜及半耐寒蔬菜(适宜度分别为0.59~0.91 和0.43~0.86,低温风险较低).

    随机森林神经网络越冬茬热量资源

    基于气象指数的石家庄市夏季日用电量模型对比分析

    张翠华段潇楠卞韬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2017-2021 年夏季石家庄市逐日社会用电量和气象要素数据,计算温湿指数、暑热指数、舒适度指数 3 种气象指数,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该地区夏季逐日社会用电量与气象指数的相关关系,建立用电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夏季的社会日用电量和人居环境不适日数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夏季的逐日气象指数与社会用电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湿指数、暑热指数相比,夏季的社会日用电量与基于舒适度指数的人居环境不适日数正相关最为显著,以舒适度指数为参数的夏季社会日用电量模型更为适用.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算法均能较好拟合社会日用电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但BP神经网络算法误差较大.将社会日用电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误差贡献较大的6 月进行分段建模,并设定进入峰值期、谷值期的气象要素及舒适度指数阈值,可提高社会日用电量模型的预报准确率.

    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舒适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