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刘晶淼

双月刊

1673-503X

qxyhjxb@foxmail.com

024-83893253

110016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66号

气象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CSTPCD
查看更多>>《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栏目设有论文: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评述:综述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进展情况和研究现状。快报:快速、简要地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文章须有数据和实验结果,证实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学术信息与动态:快速、简要地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各领域的学术交流、研究动态、进展情况等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北一次局地爆发性浓雾特征与成因分析

    旦增卓玛旺堆杰布桑秋璐达瓦泽仁...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那曲市色尼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NCEP(1° ×1°)、Era5(0.25° ×0.2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9年4月10日藏北一次浓雾天气的形成机制、物理结构特征以及局地性爆发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浓雾具有局地爆发性特征;前期积雪融化的水汽蒸发配合风场辐合作用,为此次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环流背景及边界层内上层暖平流与下层冷平流配置,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弱风与稳定层结条件,从而雾得以发展且维持;夜间少云,地表净辐射加强,降温冷却作用导致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利于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雾滴;近地层风速小、逆温及下沉运动使水汽不易向高空扩散,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水汽大量汇聚,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的局地性与特殊地形关系密切.

    爆发性浓雾逆温净辐射局地性

    天津市东丽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影响要素分析

    史珺赵玉洁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PM2.5浓度资料,分析了2019年1月10—14日天津市东丽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中层暖脊和地面弱气压场为此次雾霾天气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轻雾和霾阶段,能见度变化更易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而雾阶段,能见度变化更易受到风速的影响.PM2.5浓度与地面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与能见度、风速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当其他气象条件稳定,且周边地区污染物浓度较高时,近地面风向转变,对本地区雾霾的出现起到关键性作用.

    雾霾天气阶段性特征能见度

    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事件气溶胶浓度变化与天气形势分析

    马雁军赵胡笳刘宇飞李晓岚...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污染事件频发,为揭示该地区重污染天气分布特征,利用2014—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40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区域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学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PM2.5和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下降的更快,PM2.5最大值出现在辽宁和吉林中部地区约为90—100μg·m-3,SO2年平均质量浓度较高值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约为50μg·m-3,而NO2最大值出现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一带,约为45μg·m-3,CO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约为1.6 mg·m-3,相反中国东北地区O3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沿海的大连及营口等地,约为100μg·m-3.污染物浓度变化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PM2.5和PM10与AQI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SO2冬季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沈阳(180μg·m-3),NO2与CO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哈尔滨(80μg·m-3,1.8 mg·m-3).相反,O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沈阳地区约为140—150μg·m-3.重度污染级别(200μg·m-3≤PM2.5<300μg·m-3)和严重污染级别(PM2.5>300μg·m-3)的空气质量表现出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围迅速减少,辽宁中部又略有增加的特征;中度污染(150μg·m-3≤PM2.5<200μg·m-3)的天数沈阳>哈尔滨>长春,轻度污染(100μg·m-3≤PM2.5<150μg·m-3)的天数是沈阳>长春>哈尔滨.引发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大致可分为高压型,低压型和北高南低型3种,出现比例分别为62%、27%和11%;高压型850 hPa高压脊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高压南部或弱高压中心,有时在黑龙江北部或辽宁西南部连续有弱小的低压生成并快速东移过境;低压型850 hPa低压系统发展并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低压后弱高压中;北高南低型850 hPa和地面中国东北地区受北面高压和南面低压的共同影响.

    中国东北地区大气重污染天气形势

    湖州市PM2.5浓度变化及传输特征分析

    尹浩郯俊岭王巨勇李洪权...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4—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DAS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式,分析研究了湖州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并筛选出5 a内出现的8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输送特征和潜在源分析.结果表明:湖州地区PM2.5日平均浓度频率分布呈指数分布,高频区主要集中在20—40μg·m-3之间.污染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初秋为低浓度值,PM2.5小时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呈主副双峰型分布特征,其中主峰出现在10时,副峰出现在02时,谷值则在18时,其与NO2和SO2的变动有关.污染主要通过西北和偏东路径进行中远距离传输,其中西北路径传输对湖州地区影响较大,而偏东路径下气团经过海面,夹带的水汽与颗粒物充分混合,会加剧颗粒物的二次生成和老化过程;西南偏西路径和偏南路径对湖州空气污染也有一定贡献,但存在不确定性,个别过程中偏南路径表现为清洁通道.西北路径上的城市群是主要潜在源区,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安徽中西部.

    重污染天气PM2.5后向轨迹聚类

    辽宁地区O3污染状况及相关气象要素分析

    刘宁微权维俊任万辉李晓岚...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5—2019年辽宁城市逐小时地面O3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各城市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地区近5 a的O3污染状况及影响O3的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除环辽东湾部分城市O3浓度呈下降趋势外,辽宁地区其他城市的O3浓度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O3正取代PM2.5成为影响辽宁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物.O3浓度具有夏季高、冬季低,下午高、早晨低的时间分布特征.除受污染排放源直接影响外,高温、高湿、强辐射、小风和地面低气压都有利于O3的局地生成;在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下,上游地区(如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气团会随大气环流向东北地区输送,对辽宁地区夏季O3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O3污染年变化率气象条件

    基于逐时数据的南疆沙尘天气精细化特征研究

    吐莉尼沙安大维张超于碧馨...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6—2019年南疆地区55个国家站的逐日观测和自动站小时数据资料,研究沙尘发生的精细化特征及沙尘暴起沙风速指标阈值.结果表明:南疆沙尘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至其南缘的民丰和且末一线,表现为中部多,东部西部少的分布特点,浮尘和沙尘暴的中心在民丰,而扬沙中心在塔中站;沙尘天气季节差异明显,秋、冬季沙尘最少,以浮尘为主,春、夏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浮尘日与扬沙日数接近,约为沙尘暴的2倍,沙尘暴、扬沙的季节差异比浮尘天气更为明显;沙尘日变化呈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的分布特点,18—20时是南疆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天气的高频时段;扬沙和沙尘暴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 h,巴州东南部平均持续时间最长;南疆不同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的最小风速差异较大,存在区域性规律,而极大风速分布呈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和南部最小,春季的极大风速平均值大于夏季,差值较小的地区在和田地区,春季的极大风速离散度也较夏季大,各站极大风速的最小值范围在1.6—9.8 m·s-1之间.

    沙尘暴持续时间风速阈值

    福建沿海区域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张新骞陈龙泉张俊芳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福建沿海某个厂址所建的100 m气象铁塔观测数据,采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塔层所获取的风向、风速、温度的观测资料以及地面站太阳辐射表观测的总辐射值和净辐射值,用太阳辐射法、温度梯度法、温度梯度—风速法、理查逊数法计算大气的稳定度.从观测区域各类稳定度结果四季的分布、各类稳定度频率的日变化和不同来流情况下各类稳定度的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这四种方法在该地区稳定度分类结果的不同.鉴于该区域日间辐射强、低层风速值较小的特点,四种分类方法中以温度梯度—风速法和理查逊数法对本区域大气稳定度的划分适用性比较好.

    气象铁塔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

    冰核观测中两种滤膜采样方法的比较

    周德平张晋广陈刚李成龙...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冰核观测是研究自然冷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滤膜—扩散云室法是观测冰核浓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检测分析两种滤膜采集方法对冰核观测结果的影响,2011—2015年用自制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和FA-3型撞击式9级采样器开展了平行采样试验,采集的滤膜样本均在同一静力扩散云室中进行冰核活化显现分析.结果表明:自制采样器较9级采样器观测的冰核浓度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但两者随季节和不同气象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致的起伏特征.自制采样器适用于对大气中总的冰核浓度分布及理化特征研究;9级采样器适用于对PM10中不同粒径段大气冰核浓度和尺度分布以及理化特征的研究.滤膜法对冰核数量的低估与采样体积成正比,改变采样器气泵的抽气流量和控制采样体积对改进"体积效应"影响均有明显效果.

    大气冰核气溶胶采样器微孔滤膜静力扩散云室

    鄱阳湖地区零平面位移及动力粗糙度的计算

    饶志娟朱彬汪如良刘熙明...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涡动相关观测资料,应用Martano方法和TVM(Temperature Variance Method)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地表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通过代回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风廓线关系计算摩擦速度,以验证与实测摩擦速度的一致性.速度和温度标准差的归一化拟合线分别与Panosky等和Tillman给出的曲线趋势一致,表明该站观测数据总体满足近地层相似性.Martano方法计算结果随季节变化较大,春夏季的粗糙度是秋冬季的6.3倍;陆面方向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分别为来自湖面的2倍和10倍;Martano方法比TVM方法对季节和方向的敏感性更强.Martano方法计算得到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对摩擦速度造成了约9.9%的高估;而TVM方法对摩擦速度造成了约32.8%的高估;Martano方法计算的摩擦速度和观测值的一致性更好.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零平面位移复杂下垫面

    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时空变化及大气环流因子新特征分析

    林益同赵春雨房一禾李倩...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东北区域1961—2019年2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EOF)、累计距平方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分析了东北地区初夏(6月)和盛夏(7—8月)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北盛夏降水主要集中于东北东南部地区,初夏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也较多.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EOF第一和第四模态分别表现为全区一致和自北向南负—正—负(正—负—正)的变化特征.初夏降水在1972年和1995年左右发生了共两次突变.盛夏降水分别在1966年、1983年和1998年左右发生了共3次突变.东北初夏降水在20世纪80—90年代存在显著的准6 a振荡周期,90年代后期开始准3 a周期较为显著;盛夏降水存在12 a左右的主振荡周期,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3—4 a左右的年际尺度振荡周期显著.通过分时段探讨与降水相关的环流场特征,发现了东北初夏降水受东北冷涡的影响增强,盛夏降水由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转为受中纬西风带系统影响为主的新特征.

    突变周期特征大气环流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