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韩春雨

季刊

1672-4496

024-88612858 25385503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陵园街7-1号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由中共辽宁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社科综合类核心本科学报。本刊于2011年进行全新改版,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为党的统战事业建设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与五大关系

    韩雨辰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与五大关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源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关系,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域与全局的关系,自主与开放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重大关系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

    王哲刘静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理论阐释出发,对新质生产力以及新型工业化进行概述,详细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深耕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五个层面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路径,以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互动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理渊源与意义探析

    潘澍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着一种扎根于中国实际、反映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并有可能对全球产生积极影响的特有发展模式和理念,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独树一帜的优越性,遵循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与中国本土现实情境的有机结合,以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哲学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原则,创新探索并实践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现代化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哲理哲学渊源意义

    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特征

    周鹏杨帆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深刻认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法宝作用出发,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发生的新变化,探讨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所体现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范围更加扩大、技术更加先进、文化底蕴基础更加深厚、更具天下情怀等时代特征,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的复杂局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助于正确理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进而有助于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新时代统一战线新特征法宝

    统一战线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功能优势与实践思考

    郭凤凤高家骥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统一战线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来源、目标任务、参与主体、工作方法高度耦合的角度出发,分析统一战线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独特功能优势的发挥,有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大合力的形成、民意基础的厚植、高质量的发展和治理效能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统一战线作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必须以加强主体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完善制度体系为关键环节和以丰富方式方法为重要手段.

    统一战线全过程人民民主功能优势实践路径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的主题脉络、话语构建与实践路径

    民进辽宁省直属工作委员会课题组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发展的主题脉络,厘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提出了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四个方面:伟大成就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现实依托;科学指导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方向指引;治理效能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内生动力;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生命源泉.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实践的四个路径:丰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供给;充分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效能;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吸引力;强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文化竞争力.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主题脉络话语构建实践路径

    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政治成果

    李碧瑶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政治成果.指出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属性是一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体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以多党合作为基础,以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为途径的新型政党体制;突出了人民的主体性,实现了最广泛的参与和决策;其生成过程在于新型政党制度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论渊源,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孕育出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的境界,对世界政党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提供了实践借鉴和中国经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新型政党制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党政治文明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中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着力点研究

    刘为民马芳宫清玲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民主党派致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逻辑入手,探讨了民主党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然功能与实然作用,以及实践层面的客观呈现.从侧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美丽辽宁建设、辽宁红色"六地"价值观传承、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角度,思考了民主党派作用发挥的着力重点,提出了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彰显民主监督历史担当,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提升参政议政资政质效,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优化政治协商建言价值,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中传承社会服务为民情怀,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展现新型政党制度强大活力的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民主党派作用着力点

    加强对民主党派公职人员协同监督探究

    王慧军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对民主党派公职人员协同监督,提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构建监督主体协调合作机制,以解决对民主党派公职人员监督主体分散的问题;构建多元激励机制,以解决民主党派公职人员监督中的监督意识薄弱问题;构建对民主党派公职人员监督的跨界联动机制以及问题处理结果的线索互移机制,以解决对民主党派公职人员监督中的监督手段孤立、监督内容脱节以及监督中的相互脱节问题.

    民主党派公职人员协同监督监督机制

    新生代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刘璃蔧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主流思想、参政议政、问题意识三方面分析新生代民主党派成员积极思想特征,解析新生代民主党派成员在政治认同、理论素养、政治能力上的消极倾向.从理论学习武装、创新思政引领、完善保障机制、搭建舆论平台四个方面提出新生代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议.

    新生代民主党派思想特征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