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韩春雨

季刊

1672-4496

024-88612858 25385503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陵园街7-1号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由中共辽宁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社科综合类核心本科学报。本刊于2011年进行全新改版,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为党的统战事业建设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制度研究

    姜朝晖王绍阳刘继华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联谊交友的创新性论述为指导,在深入分析联谊交友的重要策略、原则、遵循、措施、方法和深度把握联谊交友"为什么交、怎么交、交什么人"的本质性问题基础上,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联谊交友制度的现实意义、根本遵循、有效方式和深层作用.提出坚持和完善联谊交友制度能够有效发挥其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经典示范效应.

    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原则制度党外人士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田义杜景顺程世昊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党外知识分子的内涵入手,通过系统分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适应新形势要求、创新改进工作方法等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团结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为不断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

    青联引领服务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发展的研究

    孙绍然金丽媛姚航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出高校青联是对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是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提升综合素质的沃土、是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的家园,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在发展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欠佳、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乏力、教学能力的提升速度较缓和科研能力与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进而提出强化高校青联建设的途径,即高校党委有力领导从而为高校青联建设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高校团委着力牵引从而为高校青联建设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高校各部门得力扶助从而为高校青联建设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建立高校青联的独特组织文化从而为其建设发展提供活力源泉.

    高校青联党外知识分子发展

    统一战线服务辽宁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

    刘维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逻辑起点和逻辑顺序论证了统一战线在服务辽宁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从凝聚理念共识以提振乡村振兴信心、完善制度设计以强化乡村振兴保障、推动民主参与以提升乡村振兴实效来阐述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管理闭环路径.指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统一战线汇聚人才是其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据此需做到:通过联动本土农林院校汇聚人才、通过吸引外出人才回流汇聚人才、通过关注外部人才引进汇聚人才,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文化铸魂路径包括构建生态文化,形塑乡村文化空间,挖掘人文文化,升华乡村文化内涵.

    统一战线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凝聚共识

    人民政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优势与优化路径

    闫兴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民政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优势与优化路径.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人民政协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机构,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起到发扬民主、凝智聚力、动员人才、促进团结的作用,具有民主性充分、合作性广泛、包容性巨大、组织性系统等独特优势.人民政协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服务大局、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委员履职水平等,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独特优势

    协商共治:行动者合作网络视域下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实践研究

    丁双双李瑛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了城市基层结构存在整体"治理碎片化"、单中心结构困境以及协商效能难以提升的现代性问题,提出了协商共治这种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协商模式;在行动者合作网络视域下,社区商居协商联盟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耦合、成员吸纳及成员激励的转译机制,改进党政主导逻辑的单中心结构,构建以社区"两委"为核心枢纽,社区基层党组织为纵向轴心,横向整合多元协商主体的整体性轴心结构,以此助力社区协商效能的提升.

    协商共治社区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社区商居协商联盟

    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耦合及协同研究

    李伟娟
    39-4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解析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来源的统一性、进程同构的历时性与制度互补的共时性为基础,梳理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关联.立足于此,深入思考和探究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互匹配、螺旋交互的耦合互构机理:统一战线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赋能增效;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统一战线的扩容增量.提出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主导推动力、以构建人民主体性为主体内生力、以发展协商民主为实践驱动力、以制度化建设为效能保障力,不断提升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同心同质、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提供不竭的资源动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统一战线耦合协同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阐释

    崔现花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视角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历史根基、现实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视角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的普遍联系的原理、过程论思想、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密依靠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指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理哲学基础

    契合与会通: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

    李思学唐启锋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契合的可能性分析,"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大团结、大联合为共同理论底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目标指向;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为共同价值导向,其内涵意蕴同宗同源、价值追求同向同行、机理效能同频共振.从会通的现实性分析,一方面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落地生根的现实生长土壤,并对其延展迭代提供稳定制度支持;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一战线维系人心的同时对其话语建构进行增能赋权.探究二者的互构逻辑既对新时代加强统战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所裨益,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持久内生动能.

    新时代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驻守长春滇军起义研究

    李波李茂鑫
    57-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驻守长春滇军起义的历史背景,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长春"久困长围"战略的确定、对长春"三位一体"方针的实施、我党和国民党内进步力量对滇军的争取,进而实现驻守长春滇军起义重大战果的全过程.总结出长春滇军起义的现实意义和宝贵历史经验,即滇军起义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催化剂",加速了辽沈战役胜利的进程;滇军起义是"和平解放"的"试金石",为其他大城市的国民党官兵指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滇军起义是民心、军心的"指向标",广大的和巩固的革命统一战线更加完备;滇军起义也是长春政权建设、生产经营的"新起点",把广大人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社会秩序迅速稳定,生产经营得到恢复,工商业开始走向正轨.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长春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