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韩春雨

季刊

1672-4496

024-88612858 25385503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陵园街7-1号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由中共辽宁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社科综合类核心本科学报。本刊于2011年进行全新改版,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为党的统战事业建设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经验

    冯登立
    62-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延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特征和作用,分析了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方式与路径,话语权建构的社会影响,进而得出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与启示,即注重理念实践之间的互动机制、延安精神对当代话语权构建的积极影响、历史经验对现代政治传播的借鉴.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借鉴和理论创新,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话语权,以引导社会思想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历史经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系统功能和当代价值

    庄严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系统功能和当代价值.指出:这三方面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论的重要议题,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建构当下中国文化领域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方式、建构范式与叙事价值,有助于国内外民众更加精准透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与文化价值链.

    延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历史经验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刘晓云孙佳怡褚明昕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集中体现,是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互动.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性创新性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精神生活建构

    李白张伟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辩证统一的方法,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精神生活构建的思想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提出应坚持"仁、义、兼、爱"的价值论构建精神生活、控制欲望修身养德的实践论构建精神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生活物质生活

    网红文化的空间追问与政治认同重塑

    王鑫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网红群体形象变迁与主要特征、网红文化的空间追问、网红文化的政治认同重塑等方面,提出纳入大统战工作格局、畅通多元层级的对话渠道、借助数字力量增强聚合力、探索"思政网红"新模式等政治认同策略,对积极引导民间力量推动社会公共事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红文化社会态度空间价值政治认同

    农业强国视域下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张志元罗春战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农业强国视域下的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研究指出: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深刻总结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深入研究东北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对走稳走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在农业强国视域下,加快推进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就是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各方面、全过程,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东北力量,拓展新发展格局下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东北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东北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东北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盘锦为例

    董延涌崔海燕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城乡融合走在前列的城市盘锦为研究样本,通过梳理盘锦城乡融合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突出问题,提出推进全省各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靶向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和任务部署;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流动障碍,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供给;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动能,增强经济"造血"功能;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优势,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民生福祉,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提供重要举措.

    城乡融合比较优势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李飞王卓刘一涵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理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思路;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根据历史规律、现实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五重实践向度论析

    张岩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重要实践向度,指出:在行为决策向度方面,扎实的调查研究是实践起点;在价值导向向度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价值旨归;在行动主体向度方面,对主体地位的明确和内生动力的激发是重要行动逻辑;在规划部署向度方面,科学缜密的规划部署搭建了实施框架;在激励保障向度方面,完善的激励保障制度体系积蓄了澎湃动能."五重向度"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实践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指引、实践纲领与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实践向度

    "三大全球倡议"的理论创新、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

    金鑫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全球治理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实践指引,总结出全球发展倡议是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物质基础、全球安全倡议是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治原则、全球文明倡议"是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引领等重大意义,最后指出践行"三大全球倡议"的路径,即必须对世界发展大势进行前瞻性预判、必须高屋建瓴把握全局谋划、必须整体推进精准战略布局.

    系统观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