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文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文史
岭南文史

麦淑萍

季刊

1005-0701

020-83307647 83384989

510030

广州市解放北路542号

岭南文史 /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刊物。旨在挖掘整理、研究岭南地区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探讨有关岭南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问题,保存乡土文史资料,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把文史研究工作更好地用于为祖国统一、振兴中华,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读黄埔军校共产党人存文

    曾庆榴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共产党员有千人以上.他们在工作、学习时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之作,成为研究黄埔军校,乃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今天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加强对这些作品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

    黄埔军校共产党人之作意义

    黄埔军校的红色文化传播与精神铸造

    张承良高裕涵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黄埔军校红色文化培养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它所铸造的"黄埔精神"与伟大的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基本实践经验之一.

    黄埔军校红色文化精神铸造

    黄埔军校粤籍师生人文事略

    陈予欢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黄埔军校时期(1924年5月至1928年1月初)第一至第七期粤籍学员约有2020人,并有不少粤籍人士参与创建和担任教官.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共产党员,对黄埔军校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分析他们的成长变化,是黄埔军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特别意义.

    黄埔军校粤籍师生研究

    第六届农讲所学员调查海陆丰农民运动史实考述

    彭晓文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毛泽东担任所长的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军事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期间曾组织全体学员到农民运动开展最早的海陆丰地区研学.本文通过梳理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在海陆丰地区开展实地调查的相关资料,对这次实习调查的组织者、时间、内容和结论等史实进行考述,以期丰富毛泽东及农讲所的研究.

    毛泽东第六届农讲所学员海陆丰调研

    梅州申报中央苏区范围始末

    连建文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5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广东原中央苏区县11个,其中梅州市8个县(市、区)全境确定.这一结果,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历史,对广东苏区人民负责和关怀,告慰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文章作者经历了申报的全过程,从四个方面加以总结.

    梅州中央苏区范围申报

    广东书院兴衰历史与发展前景

    张宇航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最早的书院建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发展于宋,至明清达到高峰,清末渐微.书院发展伴随经济中心转移而兴衰,书院延学内容融合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并领风气之先、自成学派.现代广东书院发展需理顺管理体制;发挥书院独特功能;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重视农耕文明、海岸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研究;坚持修身齐家与修心养性结合.

    书院兴衰发展建议

    广州学海堂士子对《四库全书总目》的征引探究

    曾志平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学海堂各时期不少士子或是以《四库全书总目》为判断版本之参考,又或是引用、延伸《四库全书总目》,以其为习作论证依据,但并不对其盲从.原因有三:一是学海堂不唯科举是从之学风;二是阮元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提倡;三是学海堂士子自身的学养.学海堂士子对《四库全书总目》的征引,彰显了《四库全书总目》的价值、影响及学海堂的独特性;同时,士子的部分考据成果亦有助于补正《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学海堂士子征引

    广州陈氏书院变身博物馆的思考

    黄淼章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氏书院是清代广东陈姓宗族在广州建造的合族书院.1959年,以陈氏书院为馆址成立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给广州和全省提供了一个保护和开发利用古书院的成功模式和范例.探索古书院活化利用新路径,建议坚持依法把古书院建筑和博物馆藏品的保护放在首位;强化古书院即博物馆教育功能和品牌意识;进一步拓展馆校合作,发挥古书院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陈氏书院文化旅游区;抓住建设文化强国和人文湾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赓续历史文脉,传承书香传统.

    陈氏书院博物馆建议

    试论《广东新语》的历史定位

    何天杰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屈大均《广东新语》"广东的百科全书"的评价是不够准确的.中国古代典籍中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概念最相接近的,是地方志.但《广东新语》有着中华视野,与一般地方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相距甚远,且文字优美,笔底含情,以诗性思维和如火激情打破了一般地方志的古板正经.它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突破了笔记文的范畴和格式,回归了文人笔记的随笔本真.只有打破地域空间和文体的局限,才能将《广东新语》的研究推向深入发展.

    百科全书中华视野美文与诗情背离泛政治化倾向随笔本真

    岭南心路——《岭南赋选校》序

    林岗
    60-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