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下半月)
历史教学(下半月)

0457-6241

历史教学(下半月)/Journal History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学是一门集研究、教育与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孟钟捷教授访谈录

    3-9,50页

    日军毁劫与无锡城乡经济衰变

    马俊亚
    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前,无锡工商业异常发达,是中国的模范县,日本人也长期视无锡为祖源之地.侵略无锡后,日军除了大量屠杀平民、奸淫妇女外,对城乡经济进行了凶残破坏和大肆劫掠.占无锡工业主体的纱、丝两业百分之七八十的机器被毁,粮食、丝茧商号几乎被全占;各类金融、文化、交通设施和设备无不受损.无锡乡村不但农、副业备受毁劫,而且面向现代化的和平发展之路被打断.在无法经营或经营不善之时,日方部分地发还被侵占的华商企业,乘机进行新的榨取.本文在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进行计量,以此为基础,分析日军侵略对无锡所造成的直观和深层的危害.

    无锡日军工商业乡村"返还"企业

    防疫却病与古代朱砂工艺品的发展

    谢祺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砂最初作为红色颜料使用,寄托了史前和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红色的崇拜,具有礼仪象征意义,但先民对红色的崇拜并不限于朱砂.直至汉晋时期,人们开始将朱砂应用于具有实用性的、针对性的药方中.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制作出来的朱砂佩饰成了朱砂工艺品的新的发展方向.这种佩饰类工艺品的文化意蕴,既含有传统的文化上的红色崇拜在其中,但与远古时期不同的是,它更具有庶民化和实用性的医疗价值,包括人们对具体病症进行治疗、预防的追求,是实用药物.这样的文化观念和用途使得朱砂佩饰得到更多的普及,使得民间的朱砂数量日益减少而价格趋高,也造成了朱砂工艺品应用的阶层分化.与社会上层不同,民间只能用少量朱砂做成具有防疫却病功能的佩饰工艺品.

    朱砂防疫却病佩饰医药与工艺文化

    因"洋"致变:近代"洋火毒"引发的中医思维变革

    马捷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我国开埠之后,出现大量舶来物品,"洋物"带来了民众生活变化,并衍生出相关的健康问题,传统中医药据此形成了新的救治思路.本文对近代中医防控"洋火毒"的方法进行梳理与诠释,进而钩沉当时新型疾病中医方法,以及在"中医药文告"传播视域下,洋物引发的中医思维与传播方法的自我变革.同时,中医诊疗模式由个体化"辨证论治"转变至群体化"专病专方"的医疗现象,中医传承方式由家传转向公开的自我革新内在趋势,以及中医药传播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服务转变的医疗社会转型规律.

    洋火中医药文告中医思维

    "免费的"餐食:对明代国子监监生饮食生活的考察

    刘齐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子监作为为国育才的重要场所,受到了明代统治者的格外关注,在保障监生基本生活的同时,也细化了国子监学规,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管理.明代对于监生们在学期间餐食的品种、数量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了监生们的不满.特别在后期,这些规章制度更是流于形式.仔细分析有关监生餐食的记载,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明代国子监的培养目标及监生们实际学习生活状况.

    明代国子监膳夫监生

    从西塞山钱币窖藏看宋蒙(元)战争对南宋货币经济的影响(1234—1279年)

    孙斌姜锡东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西塞山钱币窖藏来源的讨论必定涉及南宋货币经济与宋蒙(元)战争之间的关联,这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根据对西塞山窖藏出土金属货币资料的分析,其货币来源不仅有鄂州军资库,还应包括湖广总领所贮藏的其他金属货币.南宋晚期,货币因战争而流通不畅、经常性贬值与军费的货币化税收引起了货币供需的不均衡,货币的供应量已经大幅过剩,大量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沉淀"在政府管理机构中,这是西塞山得以累积巨量金属货币窖藏的主因.依据相关货币理论,证实了宋蒙(元)战争既使得钱会中半制度日益扭曲,加强了金属货币的贮藏职能,也为西塞山钱币窖藏的形成提供了论据支撑.

    西塞山货币战争宋代元代

    拜占庭货币文化在丝路上的传播与融合——以伊拉克略一世金币为例

    郭云艳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拉克略一世的金币索里得及以其为原型制作的金币和金片出现在中国、蒙古和中亚等地,说明这种类型的金币曾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并被大量复制.此类金币的东传是由于622年伊拉克略一世为远征波斯而以大笔金币作为条件换取西突厥汗国对波斯的夹击.当这种一大一小两胸像的伊拉克略一世金币传入东方后,在被仿制的过程中,经常会修改原有形制的要素,如改用大宽脸或将较大胸像放在右侧,体现出拜占庭货币传入后与当地文化的结合.而这一传播、仿制、融合的过程是5—7世纪拜占庭钱币以及货币文化在丝路上传播与融合的共同特征.

    草原丝路货币文化拜占庭帝国伊拉克略一世金币

    论柳宗悦民艺理论核心观念的形成与特征

    蒋俊俊于文杰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宗悦是20世纪日本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挖掘了日本传统文化中与国民生活最为贴近的、最富特色的民众的工艺即"民艺",构建起系统的理论并具体指导与实现了日本民艺的复兴.柳宗悦民艺理论的核心观念与展开逻辑均体现了鲜明的特征,分析其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柳宗悦民艺理论的本质,从而为我国建立自己的民族工艺理论提供借鉴.

    柳宗悦民艺特征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