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金漆秽器"到"文献故家":晚明士大夫家族的发展形态及其意义追求

    冯贤亮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中国社会的变迁进程中,读书进学一直是家族发展的核心追求,借由科举的成功以及姻亲的连接,推动家族的成长以及耕读之家或文献故家的表达,可以折射出家族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聚居着不少进士的浙江嘉善县域社会中,万历二年进士支大纶代表的支氏家族的地位,并不显赫,在政界与世俗社会的影响也没有其他家族那么广远.但支氏家族前后约十四代的社会成长、身份重塑及其意义追求,都有关系地方社会和国家生活叙事的重要内容.透过支氏族人的生活记忆、在地声望、家世传承等,对于晚明以来王朝政治、社会变迁情势下的地方社会或家族生活的因应之态,可以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揭示晚明士大夫家族的成长过程、社会转型及地域特质等重要问题.

    晚明嘉善县家族地域社会

    2024年全年《历史教学》开售,欲购从速

    12页

    《古文辞类纂》与中国近代国学书目的编订

    曾光光刘倩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文辞类纂》是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编纂的一部古文选本.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纂》意在以选本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理解桐城派古文"义法"的门径.《古文辞类纂》的刊行及不断传播对桐城派的立派及扩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近代国学思潮兴起,《古文辞类纂》又屡受国学倡导者的关注.为引导青年学子学习国学,他们常以开列国学书目的方式为后学指点国学门径.近代国学倡导者在编订国学书目时,常将《古文辞类纂》列于其中,此既可看出他们对青年学子学习、传承古文的重视,也可看出他们对《古文辞类纂》作为古文学习必备选本的选择与肯定.

    《古文辞类纂》桐城派国学

    救灾与外交——20世纪20年代北京政府海关附加赈捐政策的发展演变

    陈甘霖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初华北爆发严重旱灾,为筹集救济金,中国政府向北京外交团提出加征海关赈捐以抵押借款的方案.各国驻华使节意见虽有分歧,然综合考量商业利益、对华关系及人道因素,在提出诸多附带条件的情况下表示同意,此后,这一模式也应用于南方各省的救灾活动.在具体实施方面,由于中外双方在赈捐监管、分配、加征对象及时限等问题上多有龃龉,再加上外商群体的抵制态度,赈捐加征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列强在经济政策上的有限让步与对赈灾事务的强势干预并行不悖,是其一战后对华协调外交特征的体现.

    北京政府灾荒海关赈捐外交团外商群体

    来自一线的观察——英国驻华外交官视野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喻卓
    32-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驻华外交官发给英国外交部的报告汇编而成的《中国政治报告》整体上反映了身处中国抗战一线的驻华使节对中国抗战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报告》的系统梳理发现,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密切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早在"七七事变"之前,虽然并未洞见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正义性和先进性,但他们已关注到中国共产党抗战的鲜明立场,并认为与国民党对日妥协退让相反,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积极寻求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他们更是追踪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战,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和维护国共合作的努力,并认为敌后抗日游击战已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极力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政治报告》这些内容,反映了来自英国驻华外交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实地观察和专业研判,是从他者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有力的旁证.

    中国共产党抗战《中国政治报告》游击战国共关系

    布匿、希腊、罗马文明在西西里岛的传入及其共生与互动

    何立波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西里在古代并非一个单一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处于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分别在西西里东部和西部建立殖民地.布匿文明在西西里西部传播较广,其与希腊文明之间在战争的同时也有着多方面的文明互动,深受希腊文明影响.希腊文明对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西西里土著居民都有明显的影响,成为西西里最强势的外来文明,对西西里的影响时间最久,但也接受了布匿文明和土著文明的一些元素,在西西里的一些地区形成了混合型的文明.罗马文明进入西西里的时间较晚,经历了从共和国时期的非主流文明到官方推行的主体文明的嬗变过程.西西里土著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往中,吸收布匿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同时也对对方文明有一定的影响.西西里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交流互鉴,很好地诠释了地中海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对我们认识古代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西西里希腊罗马迦太基文明

    毛皮贸易与诺夫哥罗德的北方拓殖运动

    李巧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皮贸易是诺夫哥罗德拓殖罗斯北方地区的主要动机.随着自身毛皮供应能力的减弱以及西欧对毛皮需求日益增长,诺夫哥罗德自11世纪开始向北方地区拓殖,促使北方拓殖区成为诺夫哥罗德与汉萨同盟毛皮贸易的商品供应基地.诺夫哥罗德出口的毛皮以松鼠皮为主,毛皮贸易具有垄断性的特点,这种状况一直到俄罗斯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之后才发生改变.毛皮贸易对诺夫哥罗德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提高了诺夫哥罗德在罗斯国家的经济地位,确立并巩固了诺夫哥罗德在西欧毛皮供应中心的主导地位,而且给诺夫哥罗德带来巨额财富,为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长期独立提供经济保障.

    诺夫哥罗德毛皮贸易北方拓殖运动汉萨同盟

    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穷》及其影响

    阎照祥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亨利·乔治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进步与贫穷》结构严谨,富于创新特点.尤其是它从美国经济进步和贫穷共存的社会表象入手,结合历史和现实,揭示了地租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与大地产者的尖锐矛盾,并提出通过温和改革实现土地共有的想法.该书影响了英国众多的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阶级.

    亨利·乔治《进步与贫穷》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