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力学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力学与实践
力学与实践

蒋持平

双月刊

1000-0879

lxsj@cstam.org.cn

010-62554107

100190

北京北四环西路15号

力学与实践/Journa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力学与实践》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是力学学科发行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学术刊物。它刊登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进展;报道力学应用的成果和力学教育的进展;介绍古今中外力学家及其成就、力学史、学术活动、力学趣话、新书评介等。在国内力学刊物中独具特色。它以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为对象,帮助他们丰富力学知识,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刊登的文章力争做到深入浅出,形式多样,文字简练,生动活泼。创刊30多年来刊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堪称“读者之友”。《力学与实践》封面上5个有力的字是书法家范曾为之题写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吴耀祖(Theodore Yao-Tsu Wu)先生生平简介

    侯一钊
    1119-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耀祖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流体力学家,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工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在低雷诺数流体动力学、空泡流理论、水波理论、仿生推进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贡献。本文简要介绍吴先生的生平,包括他在中国的早年生活、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经历及其职业发展。本文的许多故事来源于吴先生2002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的口述历史系列访谈记录。

    吴耀祖生平记录

    吴耀祖先生国内学术活动回顾

    李家春
    1126-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耀祖先生于 2023年 12月 16日在美国加州逝世。在纪念吴耀祖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文简要回顾吴耀祖先生的学术贡献,记录他在国内的学术交流精彩瞬间,以表达对吴耀祖先生的崇敬之心和缅怀之情。

    吴耀祖回顾流体力学

    吴耀祖教授与我

    黄锷
    1129-1131页

    气液两相自由表面流动的三维形态重构研究

    王千陆昊成牟泽宇尤天庆...
    1132-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气液两相自由表面流动在认识自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应用双目视觉技术对气液两相表面的三维形态进行重构测量,包括双目视觉系统的硬件配置、操作流程、图像后处理算法等。通过 3个具体实验的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具体包括孤立波爬高破碎、结构物兴波破碎以及回转体通气空泡。结果表明,双目视觉技术在实验室尺度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气液界面三维重构,有效捕捉复杂的界面形态,为气液两相自由表面流动实验提供可靠的测量与分析技术。

    气液两相自由表面三维形态双目视觉物理实验

    狭窄通道内自推进鱼体游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辛志乾邓见
    114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数值模拟了狭窄通道内的三维自推进鱼体游动,其中鱼体摆动方向与上下壁面平行。研究发现,在相同雷诺数(Re)下,随着通道变窄(上下壁面间隙减小),鱼体游速增快,功耗降低。在较高雷诺数(Re=2600)下,本研究的壁面间隙范围内,功耗始终低于自由游动,而在较低雷诺数(Re=410)下与自由游动功耗相比,存在不同的间隙区间。进一步研究了Re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通道高度下,随着Re数降低,鱼体游速降低,但始终高于自由游动,鱼体功耗提高,但始终低于自由游动。最后,为了探究其中的物理机制,分析了鱼体产生的涡旋结构和涡量场,发现壁面效应提高了尾流射流强度,从而增大游速和降低功耗。相反地,Re数下降导致尾流射流强度下降和模式改变,从而减小游速和提高功耗。

    鱼类游动狭窄通道壁面效应

    多种波浪图像特征点提取匹配算法结果对比研究

    刘晔恒王千李晔
    1154-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通过非接触的手段获取实验室波浪数据,本文探讨了多种波浪高度场监测技术,对比了基于双目视觉的不同图像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的应用效果,在多功能拖曳水池内开展了实验,并根据双目相机捕获的波面动态图像数据,对图像进行了特征点的定位与匹配,实现了波浪三维形态的高精度重建。通过对不同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估,给出了提升波浪监测技术精准度与适用性方法的实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双目重构图像算法波面形态物理实验

    基于点阵结构的混合结构的各向同性研究

    周樊于伟杨新俊袁方洋...
    116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阵多孔结构在力学性能上通常表现为各向异性,在多孔骨植入物工程应用中,可能因弹性模量各向异性在部分方向发生应力屏蔽效应。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助均匀化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典型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各向同性。研究表明,结构孔隙度对各向同性有较大影响,孔隙度越大,齐纳因子越大。其中,Gyroid、边心立方单元各向同性最优,I-WP、体心立方单元均匀性较差。对Primitive、体心立方单元进行单元混合,优化结构各向同性,P60BCC65,P65BCC70,P70BCC70和P75BCC80结构齐纳因子均接近于 1,其中P75BCC80点阵结构的齐纳因子为 1。02,孔隙度为 62。4%,在适用的骨科植入体孔隙度范围之内。

    结构设计各向同性TPMS(triplyperiodicminimalsurface)结构桁架结构

    闸井空间掺氢天然气泄漏扩散模拟研究

    郭保玲张延琦邸鑫李文哲...
    1172-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掺氢是氢气高效经济输送途径之一,相对天然气,氢气燃烧极限范围宽、点火能低,泄漏扩散风险高。本文建立了闸井及大气空间掺氢天然气(hydrogen-blended natural gas,HBNG)泄漏扩散模型,从浓度分布、泄漏速度、速度流线、可燃气云体积等方面对气体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从管道运行压力、掺氢比、泄漏点位置等角度对泄漏扩散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增加管道运行压力和掺氢比都将增大HBNG的扩散速率;泄漏点位置对泄漏扩散影响较小,双泄漏点的泄漏射流混合会加快气体浓度增长,更易形成大体积的可燃气云。

    闸井掺氢天然气泄漏扩散可燃气云

    基于渗透处理的3D打印岩石试样力学特性研究

    陈成方佳才方志明
    1181-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技术应用于岩石试样制备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传统3D打印材料无法完美模拟岩石材料、3D打印类岩石试样强度偏低和 3D打印类岩石试样后处理技术较少等不足。为了使 3D打印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岩石试样制备,本研究尝试以某典型砂岩真实矿物组成配置的矿物粉末为打印材料,通过 3D打印技术制作出 2种不同级配的类岩石试样,并探究渗剂渗透后处理方法对 3D打印类岩石试样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矿物粉末为打印材料,按不同颗粒级配下制作出的试样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差异,以水性氨基树脂对 3D打印类岩石试样进行渗透处理能进一步提升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树脂渗透试样在抗压强度以及破坏模式上与致密砂岩相似。研究成果为通过3D打印制备岩石试样提供了新思路。

    3D打印技术岩石试样制备渗透单轴抗压强度破坏模式

    砂土海床中拖曳锚-锚链一体化大变形有限元贯入分析

    李书兆李辉易丛郭鹏...
    1192-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电设施正经历由近海到深远海,由固定式到漂浮式的发展过程。拖曳锚作为一种成本低,承载效率高的系泊基础,在漂浮式海工结构的系泊中应用广泛。对于拖曳锚在砂土中的安装贯入轨迹,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对锚链的几何形态进行了合理简化并采用合适的锚链连接器,建立了拖曳锚-锚链的一体化大变形贯入过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拖曳锚-锚链一体化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表现出较好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深入研究砂土中拖曳锚贯入行为提供了有力工具。

    拖曳锚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大变形有限元分析贯入轨迹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