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力学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力学与实践
力学与实践

蒋持平

双月刊

1000-0879

lxsj@cstam.org.cn

010-62554107

100190

北京北四环西路15号

力学与实践/Journa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力学与实践》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是力学学科发行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学术刊物。它刊登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进展;报道力学应用的成果和力学教育的进展;介绍古今中外力学家及其成就、力学史、学术活动、力学趣话、新书评介等。在国内力学刊物中独具特色。它以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为对象,帮助他们丰富力学知识,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刊登的文章力争做到深入浅出,形式多样,文字简练,生动活泼。创刊30多年来刊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堪称“读者之友”。《力学与实践》封面上5个有力的字是书法家范曾为之题写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材料性能对加筋圆柱壳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陈岑刘尹朱时洋和卫平...
    1201-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加筋圆柱壳结构在静水压下的稳定性对深海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材料性能对加筋圆柱壳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两种材料——高强钢和钛合金,建立典型的结构模型,结合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了材料的关键性能参数——杨氏模量、屈服强度以及硬化能力对加筋圆柱壳结构在静水压下的失稳临界载荷和失稳模式的影响规律。本文的工作能为加筋圆柱壳结构优化及承载能力的提升提供可靠依据。

    加筋圆柱壳静水压稳定性高强钢钛合金

    变长度细长杆的屈曲特性研究

    王玲于思淼
    1207-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导管插入和钢管插入井筒的问题中常涉及变长度细长杆的屈曲问题。本文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拉格朗日乘子法,给出了变长度细长杆的屈曲控制方程,利用椭圆积分法求解了固定边界条件下变长度细长杆的屈曲响应。分析表明,由于长度的变化,结构发生屈曲后会产生构型力,构型力对屈曲响应有较大的影响。

    变长度细长杆构型力屈曲响应

    基于多项式位移分布模式的空间圆弧曲梁单元有限元分析

    李整李奥利陈代海许世展...
    1212-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曲线梁桥有限元分析的需要,根据有限元分析理论,通过引入多项式位移分布模式构造曲梁单元的位移形函数,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局部坐标系下曲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一致质量矩阵表达式,并由曲梁单元空间坐标建立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矩阵,运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对比分析 3种模型的静动力性能和自振特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曲梁单元模型与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曲梁单元刚度矩阵、质量矩阵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后续曲线梁桥的力学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可以为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和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曲梁单元多项式位移分布模式单元刚度矩阵单元质量矩阵有限元分析

    静钻根植桩挤土扰动圆孔扩张理论研究

    王忻邓岳保胡书豪张晨豪...
    1221-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环保的静钻根植桩技术在地铁或敏感性建筑附近能否应用,目前还缺乏理论分析手段。对此,结合静钻根植桩的施工特点,首先给出扰动分析物理模型与基本假设;然后,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推导植桩施工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与应变,结合连续条件建立桩侧极限扩孔压力与塑性区范围的关系式;在理论与实测比较检验该法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多工况算例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传统预制桩施工方法,植桩施工极限扩孔压力下降 48%,桩周土体塑性区影响范围下降 57%;增加桩侧水泥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植桩施工极限扩孔压力增大,扰动塑性区范围减小。研究成果为精细化评估静钻根植桩施工扰动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静钻根植桩圆孔扩张理论极限扩孔压力水泥土塑性区范围

    摩擦效应影响下矩形移动载荷作用对地面的动力响应分析

    王震强李奎奎汪过兵
    1233-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面摩擦效应在工程车辆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提出了一个考虑摩擦效应的三维计算模型和实用计算方法。通过将地面和地基土体视为半无限弹性体,并利用Dirac-delta函数和Heaviside函数描述矩形移动载荷,采用三重Fourier变换以及降阶法进行求解并进行算法验证及动力响应分析。研究显示,摩擦效应减弱了矩形移动载荷对地面的纵向振动位移影响,而对横向振动及振动频率分布无显著影响。当土层厚度超过10 m后振动影响基本消失,且载荷移动速度是影响振幅和频率分布的关键因素。

    摩擦效应矩形移动载荷三重Fourier变换降阶法动力响应

    结构扰动性软土静力触探的小孔扩张力学模型研究

    黄橙胡希光刘玉石张宗岭...
    1242-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考虑土体扰动的小孔扩张力学模型,研究软土地层中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与土层力学参数的关联性。通过静力触探结果分析,结合小孔扩张理论,构建了比贯入阻力与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及土体灵敏度间的关系模型。工程现场的淤泥质软土层变异性小,测点数据具代表性,可用于理论比对计算。验证表明,模型可准确描述比贯入阻力与力学参数间的关系,在高灵敏度土体中,受扰动土体的挤压作用增强,比贯入阻力增大。

    静力触探软土比贯入阻力灵敏度小孔扩张理论

    关于动点的动量矩定理及其教学处理

    陈立群魏莎
    1251-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讨论关于动点的动量矩定理的教学。考察了几种理论力学教材中对不同形式的动量矩定理的处理,包括关于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关于质心的绝对和相对动量矩定理以及关于任意动点的绝对和相对动量矩定理。分别基于关于质心的相对动量矩定理和关于任意动点的绝对动量矩定理,给出了关于任意动点相对动量矩定理两种新的推导。

    动力学动量矩定理相对运动教学

    浅议振动类课程教学中的动力减振器

    于开平刘耀坤
    125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减振器是振动类课程中重要的内容,理论严谨,工程应用广泛,但该部分内容在教与学两方面都相对比较困难。文章回顾并总结了邓哈托、铁摩辛柯直到最近的振动类经典教材关于动力减振器的描述。依据附加系统阻尼比本身的定义,使用变量代换,简化并给出了最佳阻尼比参数的获取过程,同时对减振器理论分析的全过程给出了教学上的几点建议,期望能促进动力减振器内容的教与学。

    动力减振器变量代换阻尼比

    旋量理论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黄行蓉李敏Jean-Pierre LAINE
    1262-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量理论是为力学量身定制的数学工具,在描绘刚体运动时表现出独特优势。基于材料力学中的平截面假设,构件的截面运动可分解为形心位移以及截面绕形心的旋转,从而可将截面运动视为刚体运动,故可采用旋量理论刻画构件截面的运动和受力。该描述方式在数学形式上具有统一性,在物理现象上能对应实际受载和变形的一般性,可将力学问题转变成基于旋量运算法则求解的数学问题。本研究期望能为我国材料力学教学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旋量理论材料力学数学工具

    弹性力学平面直梁问题的一种通用求解策略

    陈李子晨张春利沈旭栋陈伟球...
    1271-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边界条件下狭长等矩形截面直梁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分析是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直梁的主要边界受多项式载荷作用这一情形,介绍一种通用的理性求解策略,即根据载荷形式确定应力函数形式,进而利用严谨的数学推导一步一步获得多项式形式的弹性力学解析解。针对线性分布载荷作用下一端简支一端固支的直梁,给出了应力函数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与基于有限元法的应力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

    直梁应力函数通用策略圣维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