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经济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经济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经济学会
林业经济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经济学会

张建国

双月刊

1005-9709

lyjjwt@163.com

0591-83789446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7060信箱

林业经济问题/Journal 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核心期刊磷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确定为来源期刊,被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面向全国组稿,报道国内外林业经济学领域重大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热点问题,特别是林业经济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森林生态经济、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劳动力转移、森林资源市场交易、木材与非木质林产品贸易、生态林业、社会林业、林业体制改革、林业政策法规、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林业会计、林业统计、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营管理、土地经济、区域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与农林牧统一经营等有关国内外林业经济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著、科研报告、综合述评、专题讨论、管理论坛等。对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林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工作者、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决策者、林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农林业大中专院校广大师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自办发行,请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林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许晓东赖静娴傅清媛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从生产力三要素的维度分析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及现实需要.结果表明: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林业生产力三要素创新驱动及组合跃升的结果,中国林业正处在从传统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转型的阶段.从林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林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培育、林业数字技术创新驱动3个维度,提出林业生产力向林业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质生产力林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张晓梅冯明芬单英佳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增长优化模型,利用数值法设定4 种情境考察产业增长率及其关键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系统模型,分析森林康养产业增长率及各关键动力因素随时间变化和不同政策发展变化的趋势,并采用Python的数值方法对系统进行模拟和敏感度分析,探究模型关键参数变化对产业增长率及绿色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对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以及开发新型康养产品等方面起关键性推动作用;管理创新可以有效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市场适应性,从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及生态友好型康养活动设计有助于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康养产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吴松泽陈潜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协调发展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全国30 个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2 年全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新质生产力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且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实施区域林业协调发展策略;强化林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快塑造林业新型生产关系;完善林业政策与管理体系.

    林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

    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

    张德钗张怡琨林以恒陈潜...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要素、"质优"为内在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从"三化""三价值""三要素"3 个维度出发,阐述新质生产力在夯实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基础、推动林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互嵌、促进林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升级3 个方面的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力"、以深化改革为"驱动力"、以产教融合为"持久力"的"三力一体"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林业生态产品科学内涵价值实现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再思考

    李周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国三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概述,分析林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深化林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策略.研究表明:当前中国森林主要作用、林权利用方式、林产品原料来源发生了变化;新一轮集体林改主导者和目标发生了变化,林改成果的评价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新一轮林改是从调动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延展到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发展,让全社会支持林业发展延展到让林业更好地满足全社会需要;新一轮林改需要持续创新林业协同发展体制、改革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构建林权流转监管和服务平台、创新生态服务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经济兼顾的林业政策体系.

    集体林权改革协同

    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戴永务孙于岚荆柱洲林树涵...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探索,分析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分为起始阶段、探索阶段、推广阶段和深化阶段;从实践来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历经了补偿标准调整、分类补偿推广、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探索;从现实困境来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仍存在补偿标准较低、补偿标准单一、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偏窄、自身造血能力弱等现实困境.应从动态调整补偿标准、分类补偿探索、多元化补偿筹资渠道以及公益林自身经营管理等方向深化改革探索.

    公益林生态补偿历史演进现实困境路径探索

    农户碳汇林经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基于效益认知和受益认知的分析

    应梦佳宁可杨虹沈月琴...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效益认知和受益认知视角,研究农户的碳汇林经营意愿与行为,利用Logit模型对浙江省林业碳汇项目实施地区149 户农户行为数据及附近非碳汇项目实施地区370 户农户意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效益认知和受益认知对农户碳汇林经营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在效益认知方面,生态、社会效益认知均能显著提高农户的碳汇林经营意愿,而农户的碳汇林经营行为仅受社会效益认知影响;在受益认知方面,农户的碳汇林经营意愿同时受到受益金额和受益方式的影响,而拓展到行为时,两种因素的影响减弱.建议加大碳汇项目宣传和碳汇政策普及,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及补贴途径,充分调动参与农户的碳汇林经营积极性.

    森林经营行为碳汇项目效益认知受益认知

    基于实物期权的林业碳汇项目价值评估

    徐玥张绍文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剖析林业碳汇项目的价值构成,构建以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的林业碳汇项目价值评估模型,以兴安盟阿尔山人工造林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数值评估项目的实际价值,探讨木材价格、碳汇价格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对项目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碳汇项目的价值涵盖了林木资产价值、碳汇资产价值和投入成本等多个方面,林木资产与碳汇资产的价值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分别产生一定的期权价值,因此在进行林业碳汇项目的整体价值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两者各自的期权价值;木材价格和碳汇价格对项目价值有正面影响,而无风险利率对项目价值有负面影响.最后,结合碳汇交易政策和林业碳汇发展现状,提出鼓励林业碳汇发展和增强林业碳汇项目社会效益的政策建议.

    林业碳汇价值评估实物期权二叉树模型

    东北地区森林旅游与养老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韩雪耿玉德丁郭明曹文...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 2013-2022 年东北地区森林旅游与养老产业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演化及可能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森林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指数均值为0.491 1,明显高于养老产业综合发展指数;东北地区森林旅游与养老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两产业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阶段转变为轻度失调阶段;省域范围内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为提高森林旅游与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两产业向更高级别的产业系统协调发展,要转变发展理念,重视两产业的顶层设计与全局规划;以产业需求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优势产业资源,推进产业优化协同并进.

    东北地区森林旅游业养老产业耦合协调资源禀赋

    森林生态旅游中游客绿色购买行为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

    张婕余奇东陈潜
    18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构建了游客森林生态旅游中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分析框架,并结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影响游客绿色购买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道德规范、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对游客绿色购买行为意愿有直接影响;利他价值主义价值观、结果意识、责任归因与道德规范呈链式因果关系;结果意识对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态度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应强化游客绿色购买认知,完善旅游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奖惩机制以及发挥政府政策指引作用等政策建议.

    森林生态旅游游客绿色购买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