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

申世斌

双月刊

1001-9499

lykj@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02476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平路134号

林业科技/Journal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技术类林业科技期刊,已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林业检索核心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首批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国内较有影响的专业技术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强和不同抚育措施对林冠下人工更新紫椴苗木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吕跃东温爱亭张妍妍于均屹...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更新的2年生紫椴苗木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光照强度(强光(High light,HL,林隙),弱光(Low light,LL,林冠))和4种排除地下竞争的抚育措施(施肥(F)、切根(T)、切根加施肥(T+F)、对照(CK))处理,测定紫椴苗木叶绿素和光合基本参数,探究光强和排除地下竞争的抚育措施对林冠下人工更新紫椴苗木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HL较LL提高了紫椴苗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其中HL下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LL(P<0.05),而胞间CO2浓度呈相反的趋势,HL较LL显著降低了紫椴苗木的胞间CO2浓度(P<0.05).光强以及切根、施肥和光强的交互作用均对紫椴苗木的叶绿素含量产生显著影响.LL下紫椴苗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较HL分别显著提高了36.1%、37.3%、36.3%(P<0.05).8个处理组合中,LL下F、T、T+F、CK处理下紫椴苗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HL(P<0.05),LL下T和T+F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紫椴苗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0.05).综上,紫椴苗木在林隙这种强光环境下光合作用较强,在林冠这种弱光环境下会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适应弱光环境,同时在弱光下切根和切根加施肥能够进一步提高紫椴苗木的叶绿素含量,更快速的提高苗木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紫椴人工更新光强抚育措施叶绿素光合特性

    Valsa侵染库尔勒香梨树后抗性酶活性变化规律

    唐丽邵延慧李春艳张王斌...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阿克苏地区由Valsa mali var.pyri、Valsa sordida引起的腐烂病是制约库尔勒香梨发展的重要病害,为研究库尔勒香梨感染腐烂病后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分别采集同一株树不同发病组织和不同发病程度枝条韧皮部,研究其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病害在完全侵入组织后,SOD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在发病组织,POD、CAT活性最高,PAL在病健交界处活性最高.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SOD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PO总体呈下降趋势.库尔勒香梨抗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响应Valsa侵染.在Valsa与库尔勒香梨互作系统中,抗性酶可作为抗病性和检测病害指标,为检测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病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抗性相关酶

    4个群体偃松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分析

    于宏影黄有龙南方王思瑶...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群体偃松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子形态数量指标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进行变异分析、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并探讨偃松种子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偃松种子形态数量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种仁重变异系数最高,达到17.53%;出仁率变异系数最低,为4.45%.偃松种仁的营养成分包括油脂、蛋白质、多糖、粗纤维等.其中油脂含量占比最高,为61.97%,变异系数较低,为3.05%;蛋白质占比20.01%,变异系数也较低,为4.99%;粗多糖变异系数最高,为14.5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偃松种子表型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在群体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阿龙山地区偃松种长、种宽、百粒重、种仁重、种皮重、出仁率、蛋白质含量的数值都最大,数值分别为8.89 mm、7.11 mm、12.03 g、0.059 9 g、0.069 3 g、46.89%、21.11%,分别高出群体平均值 11.13%、16.08%、21.64%、25.58%、21.79%、5.32%,分别 高出群体最低值 21.45%、27.19%、44.77%、50.13%、42.01%、11.25%、13.31%.阿木尔地区的偃松种子脂肪、粗多糖、粗纤维含量最高,数值分别为64.05%、1.31%、11.81%,分别高出群体平均值3.36%、21.30%、1.72%,分别高出群体最低值8.10%、42.39%、3.69%.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数量性状之间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形态数量性状和蛋白质之间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形态数量性状和其他营养成分之间基本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群体选择中可以联合选择出种长、种宽、百粒重、种仁重、出仁率、蛋白质兼优的群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阿龙山群体的综合得分最高,最终选择阿龙山群体为优良群体.

    偃松种子群体形态特征营养成分

    桉树与杉木、福建柏混交造林成效分析

    郭喜生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闽南山区桉树混交林造林模式,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于2012年开展了桉树纯林、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桉树与杉木(2:8)混交以及桉树与福建柏(2:8)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经过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桉树与杉木混交林中桉树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纯林中提高了22.8%、55.5%和174%;桉树与福建柏混交林中桉树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纯林提高了24.6%、58.6%和188%;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和树高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林分单位蓄积量方面:桉树与杉木混交林>桉树与福建柏混交林>桉树纯林>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桉树与杉木混交最大达273.89 m3/hm2,福建柏纯林最小为104.74 m3/hm2.混交林中杉木和福建柏的生长量均达到速生丰产林标准.说明该混交模式是合理的,桉树和杉木、福建柏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有效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效益显著,可为闽南地区桉树二代林营建提供参考.

    桉树杉木福建柏生长量蓄积量

    氮磷钾配施对刺五加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李相全王洪刚刘艳杰刘继云...
    21-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肥是提高刺五加产量和品质的有效策略.结果显示:氮、磷、钾配施对刺五加生长及活性成分影响显著.氮肥显著提高刺五加地上部分生物量,磷肥对根生物量积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钾肥对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影响并不明显,全素施肥从整体上提高了刺五加的总生物量,尤其对地上部分物质积累影响明显.氮磷钾配施对刺五加活性成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磷肥和钾肥对刺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含量影响明显,氮肥显著提升了刺五加苷E含量,而钾肥可有效促进刺五加茎中异嗪皮啶含量,全素施肥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刺五加活性成分含量.

    刺五加施肥生物量活性成分

    基于工业CT扫描技术的蒙古栎人工林节疤形成规律研究

    翁海龙孙楠刘奇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带岭林业局1999年营造的5个造林密度的蒙古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工业CT对标准木进行扫描,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判读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业CT不仅可以准确的提取节疤的数量、空间位置信息,还能够回溯蒙古栎人工林树干节疤的整个形成过程.节疤形成的数量与竞争指数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竞争指数越大,蒙古栎人工林的节疤空洞和形成包藏节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小.年平均温度升高,蒙古栎节疤的数量减少;年降雨量升高,蒙古栎节疤的数量增加;晚霜出现较晚、早霜出现较早的年份,蒙古栎人工林的节疤数量就会增多.该结论可以为蒙古栎人工林大径无节良材的培育经营提供理论支撑.

    工业CT蒙古栎人工林节疤规律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PdbGST基因的克隆与胁迫表达分析

    平晓帆遇文婧黄颖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GS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其形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7 kDa,为稳定亲水性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山新杨PdbGST蛋白与山新杨中的XP_034926648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对克隆获取的2 000 bp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构显示该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bGST基因在山新杨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在山新杨叶部也有较高表达量,相反在山新杨顶芽中表达量最低.此外,对PdbGST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山新杨根部PdbGST基因受诱导后即出现持续且大量的表达.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非生物胁迫表达模式

    响应面法优化桦树汁醋醋酸发酵工艺

    曲薇王玉红姜秀煜魏婷婷...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桦树汁为原料,筛选出适合桦树汁醋醋酸发酵的菌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桦树汁醋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适用于桦树汁醋酸发酵的商业菌种为沪酿1.01号醋酸菌;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酒精度7%、醋酸菌接种量11%、发酵温度28℃,此条件下酿造的桦树汁醋呈微黄色,透明澄清,入口清爽,具有果醋的酸味和桦树汁的清香,风格独特,以期为桦树汁醋工业化开发以及桦树汁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桦树汁桦树液醋菌种筛选发酵工艺响应面法

    朝鲜崖柏扦插技术的研究

    单琳赵佳张瑜周玉迁...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朝鲜崖柏为研究对象,用1-2年生嫩枝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在IBA作用下生根效果显著增强,当IBA 200 mg/L浸泡1 h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71.24%,生根效果指数为0.71;朝鲜崖柏内源激素水平可以诱导生根源基萌发,生根效果一般,生根率为53.00%,生根效果指数为0.44.

    朝鲜崖柏扦插繁殖技术

    氮磷钾肥配施对北方寒地珍珠红小豆产量的效能研究

    李佩珊李文佳曲薇孟卓异...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造成北方寒地珍珠红小豆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等问题,于2021~2022年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肥料配比对红小豆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构建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及最佳施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处理对珍珠红小豆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氮肥和磷肥对产量因子影响显著,钾肥对产量因子影响不显著,具体表现为磷肥>氮肥>钾肥;并通过氮磷钾三因子综合效能模型构建,确定红小豆产量大于1 750 kg/hm2合理优化施肥模式,其中,N施用量76.071~81.203 kg/hm2,P2O5施用量 101.556~105.788 kg/hm2,K2O 施用量 63.275~69.242 kg/hm2;各因素纯量 N∶P2O5∶K2O 比例值1∶1.32∶0.843.

    寒地红小豆氮磷钾肥配施红小豆产量肥料效应函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