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沈国舫

月刊

1001-7488

linykx@forestry.ac.cn

010-62889820

10009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Silvae Sinica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代表中国林业科技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林业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林业科技水平及进展,评述学术动向,开展学术讨论。内容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合述评为主,还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1999年起,开始刊登附中文摘要的英文论文。 从2009-01-01起,作者需登录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危害鹅掌楸的中国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李泽建刘萌萌牛耕耘魏美才...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述采自浙江、危害鹅掌楸的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凤阳巨基叶蜂Megabeleses fengyangshana Li,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木兰科的鹅掌楸叶片,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将寄主叶片蚕食殆尽,影响植株生长,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新种与鹅掌楸巨基叶蜂M.liriodendrovorax G.Xiao,1993形态差别很小,除阳茎瓣构型有所不同外,新种的前翅2Rs室具明显的翅疤,中胸前侧片刻点较粗密等,与后者稍有不同,但新种与鹅掌楸巨基叶蜂在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基因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tp6、atp8、cob、cox1、cox2、cox3、nad1、nad2、nad3、nad4、nad4l、nad5、nad6序列的P距离分别达到11.1%、13.6%、10.3%、7.6%、6.5%、7.0%、6.4%、11.6%、7.4%、7.5%、5.2%、6.4%、7.2%.编制了巨基叶蜂属世界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本研究为该种有害生物的鉴定、监测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叶蜂巨基叶蜂亚科巨基叶蜂族线粒体基因组木兰科

    转BtCry1Ac与API基因107杨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任敏霞李探张子恒曾月霞...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转基因107杨的生态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嫁接转基因107杨(BtCry1Ac与API基因)和对照107杨,连续5年调查其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结果]共获得节肢动物54091头,分属13个目,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与蜘蛛目为主要类群,个体数量上鳞翅目占优势.与对照107杨相比,转基因107杨的害虫亚群落个体数量显著降低(P<0.05),靶标害虫杨扇舟蛾、美国白蛾的个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天敌、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的物种及个体数无明显差异(P>0.05);瓢虫、蜘蛛类天敌及家蚁和蝇类等中性昆虫的个体数量随年份增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多,转基因107杨亚群落物种及个体数年际差异显著(P<0.05).转基因107杨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指数表现为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高于对照107杨,优势度指数低于对照107杨;转基因107杨群落特征指数的年际差异均显著(P<0.05).稳定性分析表明,转基因107杨的总群落物种数与群落总个体数比值Ss/Si、植食性昆虫物种数与个体数比值Sp/Sb、捕食性天敌与植食性昆虫个体数比值Sa/Sb均显著高于对照107杨(P<0.05),表明转基因107杨物种数多,个体数量少,在种间数量上制约作用强于对照107杨;但转基因107杨的天敌物种数与个体数比值Sn/Sa、捕食性天敌与植食性昆虫物种数比值Sn/Sp与对照107杨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转基因107杨捕食性天敌物种数与个体数与对照107杨无明显差异(P>0.05),转基因107杨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结论]转基因107杨具有持续抗虫效果,对天敌及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生态安全性较高.

    转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稳定性生态安全性

    山东长岛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及秋季迁徙

    于国祥谢茂文陈雅楠陈丽霞...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山东长岛猛禽的群落结构,揭示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秋季迁徙时序、迁徙路线和中途停歇地,促进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方法]于1987—2019年秋季,在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的固定网场开展环志,获得猛禽数量的监测数据.于2019年10月对2只凤头蜂鹰佩戴了卫星跟踪器,系统采集其秋季迁徙信息.使用SPSS 22.0分析猛禽的群落结构和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趋势.使用ArcView GIS 3.3和Google Earth对卫星跟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87—2019年在长岛共环志猛禽29种78039只,群落中鹰形目、鸮形目和隼形目的数量分别占60.74%、38.59%和0.66%,其中红角鸮、松雀鹰和雀鹰为绝对优势种,分别占总数的32.54%、29.48%和23.19%.凤头蜂鹰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指数在33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4.1%.其秋季迁徙途经长岛的时间主要为9—10月中旬,迁徙高峰期为9月19日—10月2日.卫星跟踪显示,1只雌性成鸟和1只雄性亚成鸟秋季迁徙离开长岛后,均向西南方向跨越中国,分别于11月18日和12月7日到达马来西亚和越南越冬.成鸟的平均及最大瞬时飞行速度分别为44.6±17.5和88.7 km·h-1,均高于亚成鸟的40.4±18.4和81.7 km·h-1.[结论]凤头蜂鹰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处于增长状态,其秋季迁徙可能采用差别迁徙策略,雌性成鸟比雄性亚成鸟中途停歇时间短,迁徙进程较快,迁徙路线更长,到达越冬地更早,越冬地纬度更低.这种时空隔离机制可以减少凤头蜂鹰在中途停歇地或越冬地对资源的种内竞争.对比日本种群的迁徙路线可以推测凤头蜂鹰不同地理种群可能采用链状迁徙策略,即高纬度越冬种群迁往高纬度进行繁殖,意味着其繁殖地质量可能随纬度呈梯度变化.

    猛禽凤头蜂鹰秋季迁徙种群动态长岛

    雅长保护区老龄林树种空间优势度二阶特征分析

    黄绍娴王宏翔彭辉王耀仪...
    12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详细刻画和分析树种空间优势度,为关键树种保护和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林木空间优势度指数(大小比数和双曲正切指数)构造标记二阶特征函数,通过模拟数据检验标记二阶特征函数的有效性以及同种空间聚集对树种空间优势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雅长自然保护区1.6 hm2实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样地中主要树种空间优势度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探究树种空间优势度与树种混交之间的关系.[结果]1)研究森林群落属老龄林,结构多样性丰富,共记录木本植物35科61属86种,断面积49.81 m2·hm-2.群落中不同树种具有不同胸径分布范围,其中以较大径级树种如多花杜鹃、枫香树等为主要建群种,较小径级树种如细齿柃、榕叶冬青等个体数量较多,在林分中占有一定地位,不同树种的大小比数和双曲正切指数表明,树种平均胸径与其优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群落中主要树种在小尺度范围内均存在吸引相似大小林木的趋势,较大径级树种空间优势度低于期望值和零模型模拟的随机区间,较小径级树种空间优势度显著高于期望值,随着尺度距离增加,树种空间优势度趋于期望值.3)同种空间聚集可增加或减小树种空间优势度,对枫香等大径级树种而言,同种聚集导致其空间优势度降低,而对榕叶冬青等小径级树种则相反.[结论]标记大小比数和双曲正切指数二阶特征函数能够精细刻画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空间优势度;树种间"空间隔离"效应可减轻优势树种对劣势树种的竞争排除作用,有利于维持物种共存,提高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林分空间结构树种空间优势度二阶特征函数空间隔离假说物种多样性维持

    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谭炳香沈明潭郄光发戚瞾...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和2000 m以上区域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改善型和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表现出极强分布优势;2014—2020年明显改善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2000 m以上区域分布优势较弱,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表现出强优势分布,在海拔1700 m以上区域则无分布优势.4)2014—2016年和2016—2020年植被覆盖退化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8°的平缓区域,8°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其他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在坡度上趋于稳定.5)坡向上,2014—2016年改善型植被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轻微改善型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和轻微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4—2016年改善型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阴坡和半阴坡有分布优势.[结论]1)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在时间上表现为2014、2016和2020年不同等级间的植被覆盖度结构平稳,局部植被覆盖度出现降低现象,总体趋势为植被覆盖度增加.2)植被覆盖度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不同等级上呈规律性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类型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明显减少型区域聚集在坡度小于8°、海拔1533~1700 m区域,在坡向上没有明显表现出分异性,主要为土地利用方式转换所致;植被覆盖明显改善型聚集在阳坡和半阳坡地区,说明人工造林效果比较明显.3)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区.

    植被覆盖度像元二分模型地形分异特征遥感崇礼区

    基于TanDEM-X数据和改进三阶段算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

    张国飞章皖秋岳彩荣
    15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TanDEM-X SAR数据的RVoG模型三阶段算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以解决RVoG模型实际应用中模型成立条件难以严格满足、受地形影响导致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经典三阶段算法、地面相位优化的三阶段算法、纯体散射复相干优化的三阶段算法和低估补偿改进的三阶段算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试验.[结果]RVoG模型经典三阶段算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存在低估现象(r=0.11,bias=-26.20 m,RMSE=7.16 m),地面相位优化的三阶段算法、纯体散射复相干优化的三阶段算法、低估补偿改进的三阶段算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的估测精度较经典三阶段算法提高,其中低估补偿改进的三阶段算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的改善效果最佳(r=0.79,bias=-1.69 m,RMSE=2.56 m);思茅松纯林的估测效果(r=0.81,bias=1.40 m,RMSE=2.27 m)优于思茅松混交林(r=0.72,bias=-3.09 m,RMSE=2.87 m).[结论]相比经典三阶段反演算法,基于TanDEM-X SAR数据的改进三阶段反演算法估测精度更高.

    TanDEM-X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森林冠层高度三阶段反演算法RVoG模型

    油茶种间杂交F1代18个优良单株核型分析

    李艳民袁德义叶天文陈雅...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油茶种间杂交是油茶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明晰亲子代染色体遗传变异规律,有助于指导杂交后代植株的筛选与回交组合的合理配置,并为后续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亲本及F代18个优良单株的扦插苗根尖为材料,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技术和核型分析软件对亲本及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法分析亲本及杂交子代的染色体遗传与变异.[结果]1)父本'华硕'与母本'攸杂2'的核型类型均为2B型,以m型染色体占多数,sm型染色体占少数,母本'攸杂2'的核型公式为2n=91=53m(4SAT)+38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1.26%~2.97%,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17.8%,染色体长度比为2.3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36%;父本'华硕'核型公式为2n=90=62m(2SAT)+28sm(4SAT),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1.50%~3.00%,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4.4%,染色体长度比为2.0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38%.2)杂交子代的核型参数多数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以m型和sm型染色体为主,少数有st型染色体,且在杂交子代中出现sm型染色体数目大于m型的情况(YH-14和YH-18);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较大,总体为1.05%~3.32%,以M1和M2型染色体居多;核型不对称系数变异范围为61.01%~63.38%,核型类型为2A或2B型.3)核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核型似近系数为0.9660,距离系数为0.0340时,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绝大部分杂交子代均与母本'攸杂2'聚为一类,仅有YH-11、YH-15与父本'华硕'聚为一类.[结论]大部分杂交子代的核型参数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少数杂交子代的核型出现较大变异.此外,杂交子代群体中绝大部分单株的染色体核型与母本'攸杂2'更相近,仅少数核型与父本'华硕'更相近.此结果可为油茶杂交育种工作、创制油茶新种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油茶种间杂交染色体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