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簸箕柳和三蕊柳种特异性KASP引物,为开展簸箕柳和三蕊柳杂交选育速生、抗虫新种质的真实性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重测序数据,开展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筛选出种特异性的SNP位点并设计KASP引物,利用SeqHunter2检测设计引物在簸箕柳中的通用性,并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自然群体材料对合成的引物进行实验验证,筛选出簸箕柳和三蕊柳种特异性KASP引物,并对它们的杂交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别.[结果]将三蕊柳和簸箕柳重测序的数据比对到三蕊柳基因组,共获得个6 598 144个SNPs.经过筛选,最终在簸箕柳中检测到674 144个和三蕊柳相比为纯合突变的位点.从每条染色体上随机选取100个位点用于KASP引物设计,在1 900个SNPs位点中,750个SNP位点可以成功设计出KASP引物.从每条染色体上选取2组,共选取38组引物,通过SeqHunter2检测得到11组引物在簸箕柳中是通用的.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自然群体DNA对合成的10组通用引物进行种内保守和种间差异性检测,获得4组在簸箕柳、三蕊柳和种间杂交子代中聚类明显的引物.引物Stri08_82 809、Stri14_11 602、Stri14_12 274和Stri17_10 731在簸箕柳自然群体中分别扩增出纯合G/G、T/T、A/A和T/T位点,在三蕊柳自然群体分别扩增出纯合A/A、C/C、G/G和C/C位点,而在真实杂交子代中分别扩增出G/A、T/C、A/G和T/C杂合位点.利用上述4组引物对簸箕柳×三蕊柳的杂交子代进行鉴定,发现在31个杂交子代中,29个个体扩增出杂合位点,说明同时遗传了 2个亲本的特征位点,为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有2个个体扩增的位点为纯合且和母本相同,说明这2个子代为簸箕柳花粉污染的子代.[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特异性KASP标记4组,可以准确快速的开展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为进一步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杂交及回交创制抗虫新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