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沈国舫

月刊

1001-7488

linykx@forestry.ac.cn

010-62889820

10009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Silvae Sinica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代表中国林业科技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林业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林业科技水平及进展,评述学术动向,开展学术讨论。内容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合述评为主,还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1999年起,开始刊登附中文摘要的英文论文。 从2009-01-01起,作者需登录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女贞叶、茎、根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群特征

    李斌史鸿翔刘兰兰杨璞...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女贞不同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为研究女贞及其相关真菌的互作关系及开发利用女贞内生和根际真菌资源奠定基础,同时为林木微生物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女贞叶、茎、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真菌rRNA基因ITS1区,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女贞内生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功能群特征,并比较其群落结构差异.[结果]女贞叶、茎、根和根际土壤真菌丰富度排序为根际土壤>茎>根>叶,多样性为根际土壤>叶>茎>根.4种样品共有的OTU为31个,占OTU总数的2.08%.在叶、茎和根内分别有39.42%、35.26%和76.94%的OTU同时存在于根际土壤中.β-多样性分析表明,β多样性分析表明,叶的真菌群落结构与茎较为相似,而与根和根际土壤差异较大生态位的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0.898 1,P<0.01).在门水平上,叶、茎、根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菌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属级水平上,叶、茎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为枝孢属和维希尼克氏酵母属,根内优势属为Rhexodenticula和普可尼亚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为裸盖菇属和Saitozyma.叶、茎、根及根际土壤共有的真菌主要包括枝孢属、维希尼克氏酵母属、Saitozyma、Rachicladosporium、Symmetrospora、链格孢属及青霉菌属.在真菌功能群分类中,叶、茎、根和根际土壤真菌功能群分类呈现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化的特征,叶和茎中的真菌以复合营养型(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病理-腐生营养型)为主,分别占叶和茎真菌功能群的76.97%和91.68%,而根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以单一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共生营养型)为主,分别占60.05%和67.51%.[结论]女贞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叶、茎和根.叶的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与茎较为相似,但与根和根际土壤差异较大.在叶和茎中,真菌功能群以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为主,而根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功能群以腐生营养型为主.

    女贞高通量测序内生真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群

    内生真菌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抑制作用

    王立祥崔树鹏孔露露王萱...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树种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种类影响,及寄主樟子松体内死亡新渡户树蜂幼虫体表的优势内生真菌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拮抗作用,从微观角度探索寄主内新渡户树蜂幼虫死亡的原因,为新渡户树蜂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不同寄主树种内新渡户树蜂的共生真菌种类,通过平板对峙和发酵液试验及显微观察判定优势内生真菌大伏革菌Phlebiopsis gigantea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Amylostereum chailletii和A.areolatum的拮抗能力.[结果]不同寄主树种中均能分离到新渡户树蜂的共生真菌A.chailletii和A.areolatun,但2种共生真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在樟子松中新渡户树蜂更易携带A.chailletii,而在油松中则更易携带A.areolatum.2种内生真菌的生长速率均快于共生真菌,其中绿色木霉的生长速率最快,共生真菌A.areolatum的生长速率最慢.绿色木霉和大伏革菌均能抑制共生真菌菌丝生长,并缠绕、寄生或穿插生长在共生真菌菌丝上,使得共生真菌菌丝扭曲、变形、异常膨大,最终完全覆盖共生真菌菌落,导致共生真菌无法生长而死亡.2种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共生真菌A.chailletii和A.areol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绿色木霉发酵液抑制效果高于大伏革菌,且发酵液稀释倍数越高,抑制效果越差.[结论]2种内生真菌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且内生真菌菌丝均可完全抑制并杀死共生菌菌丝,研究结果有望为新渡户树蜂的生物防治提供可用菌株.

    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内生真菌抑制作用

    沙棘转录因子HrWRKY53基因分离及其参与抵御绕实蝇的作用分析

    姚莹曹金峰陆世瞳丁文彬...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HrWRK巧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其参与沙棘抗绕实蝇功能,为解析沙棘等胡颓子科植物抗虫机制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绕实蝇危害前后沙棘果实转录组数据,挖掘HrWRKY基因家族成员中参与绕实蝇危害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HrWRKY53,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二级结构、亲疏水性及预测磷酸化位点等.利用BLASTP检索同源性高的其他物种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qRT-PCR检测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绕实蝇危害前后以及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乙烯(Ethylene,ETH)处理下的该基因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响应绕实蝇危害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途径上关键基因HrJA2、HrLOX1、HrAOS和HrAO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HrWRKY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基于沙棘转录组获得HrWRKY53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为1 302 bp,编码43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基因含有2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1个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第I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二级结构预测其编码的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构成,含有141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可能与磷酸化有密切的关系,亲疏水性预测表明该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蛋白与蔷薇科野草莓FvWRKY25同源性最高.qRT-PCR显示该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其在沙棘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绕实蝇危害与机械损伤后该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激素ABA、MeJA、ET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MeJA诱导后,该基因的表达量上升最显著;另外,基于转录组数据及荧光定量数据对JA信号通路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其通路上的HrJA2基因表达量提高最显著,且HrWRKY53与HrJA2基因表达量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沙棘HrWRKY53属于第I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且与蔷薇科草莓FvWRKY25同源性最高;同时该转录因子参与了沙棘抵御绕实蝇危害的应答过程.此外,沙棘受绕实蝇取食后诱导了HrJA2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JA合成,而JA又进一步诱导了HrWRKY53基因表达,最终提高了沙棘抗绕实蝇危害的能力.

    沙棘绕实蝇HrWRKY转录因子家族HrWRKY53激素处理

    伊犁河谷西天山野果林苹果巢蛾重要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

    席欧彦朱丹钟问王晨日...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苹果巢蛾是新疆伊犁河谷西天山野果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查明其寄生性天敌资源可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苹果巢蛾的发生地采集其幼虫和蛹,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该害虫的生活史和形态特点,对饲养获得的寄生性天敌进行分类鉴定,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征.[结果]1)明确了西天山野果林苹果巢蛾的生活史,饲养获得5种寄生性天敌—-4种寄生蜂和1种寄蝇,其中巢蛾多胚跳小蜂和选择盆地寄蝇是苹果巢蛾幼虫期寄生蜂,齿腿长尾小蜂、群瘤姬蜂和长尾啮小蜂为苹果巢蛾蛹期寄生蜂;获得了优势寄生蜂巢蛾多胚跳小蜂的COI基因序列.2)通过对寄生率的比较统计,确定巢蛾多胚跳小蜂为苹果巢蛾的优势寄生蜂,其平均寄生率为64.52%,雌雄性比约为3.5 ∶ 1,并对巢蛾多胚跳小蜂在寄主幼虫中的发育过程进行初步研究.3)首次记录了苹果巢蛾蛹期寄生蜂长尾啮小蜂.[结论]查明了西天山野果林重要害虫苹果巢蛾的本土寄生性天敌资源及优势寄生蜂巢蛾多胚跳小蜂的发育历期、寄生率、性比和COI基因序列等信息,可为野果林天敌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利用本土天敌昆虫对苹果巢蛾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苹果巢蛾巢蛾多胚跳小蜂长尾啮小蜂寄生生物学生物防治

    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三聚氰胺磷酸盐复配阻燃剂对中密度纤维板的协效阻燃机理分析

    张丽芳梁善庆姜鹏张龙飞...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s)与三聚氰胺磷酸盐(MP)复配阻燃剂的协同阻燃机理,为MgAl-LDHs与磷氮阻燃剂复配阻燃剂应用于阻燃纤维板制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测试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阻燃性能,通过氧指数、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释放速率、烟释放总量变化和协效比计算,分析复配阻燃剂的释热性能及其在生烟特性方面的协效作用,运用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分析技术探讨MgAl-LDHs与MP之间的凝聚相和气相阻燃机理.[结果]复配阻燃剂制备出中密度纤维板的氧指数为31.9%,复配阻燃剂在氧指数协效比计算中未表现出协效作用,而锥形量热仪协效比计算表现出协效作用,热解分析表明复配阻燃剂对木粉的阻燃效果优于MgAl-LDHs和MP单独阻燃作用.燃烧过程中MP催化MgAl-LDHs快速分解,释放大量水蒸气和CO2,吸收纤维板热量,降低表面温度,使燃烧难以维持,同时水蒸气和CO2稀释可燃气体和氧气浓度,降低燃烧速率.复配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主要为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作用不明显,气相阻燃是"冷却效应"和"稀释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320℃前主要为气相阻燃,380℃后复配阻燃剂进入凝聚相阻燃.[结论]MgAl-LDHs与MP复配阻燃剂的协同阻燃作用机理表现在3方面:1)温度范围增大,MgAl-LDHs低温分解,与MP复配后复配阻燃剂初始分解温度为198℃;2)MgAl-LDHs分解释放水蒸气和CO2,MP分解释放氨气冲淡燃烧表面可燃气体,协同发挥"稀释效应"作用;3)MP催化成炭和MgAl-LDHs高温熔融的覆盖协同作用.

    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三聚氰胺磷酸盐中密度纤维板阻燃协效作用

    林地定级及基准价的研究与应用——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

    吴联杯张卫民童红卫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林地进行合理定级并制定林地基准价,为解决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核算困难的问题,提高大批量林地价值评估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浙江省龙泉市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林地定级运用因素法,首先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区位因素,利用熵值法确定各个因素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定级指数,最终采用总分数轴确定法对林地定级;林地基准价通过林地期望价法计算确定.[结果]1)研究区林地资源分为4个等级,小班个数及总面积从1级到4级先上升后逐渐减少,林地等级呈正态分布形式,结构合理;2)研究区林地基准价从1级到4级分别为10 504、8 978、7 631和6 284元·hm-2,各等级林地基准价的高低反映林地质量的优劣程度;3)根据林地的特殊性,结合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外在体现,制定出与林地基准价相匹配的价格修正系数;4)结合林地基准价与价格修正系数核算研究区林地资源资产经济总价值为2 456百万元.[结论]各等级林地分布特征表明林地定级结果符合林地质量与林地价值差异特征,利用林地基准价进行研究区林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具有较高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大批量林地资源价值核算提供方法选择,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技术支撑.

    林地资源资产林地定级林地基准价林地经济价值

    基于耦合效应的林业碳汇项目风险

    卢峰顾光同曹先磊吴伟光...
    16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林业碳汇项目风险耦合效应的视角,对其风险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以期为项目经营主体和政府部门的风险监管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113位林业碳汇专家对林业碳汇项目风险类别、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影响程度的认知信息调查问卷,首先对项目风险进行具体划分,形成项目风险清单,包括自然、技术、市场和政策等4个风险子系统,共计22个风险因子;再依据文献并结合林业碳汇项目特点,对林业碳汇项目风险子系统内部与风险子系统之间风险因子的耦合关系进行详细剖析,在确定项目风险耦合关系图和风险积流图的基础上,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风险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系统动力学运行全部参数,并利用VENSIM软件通过情景模拟方法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与耦合效应进行测算与评价.[结果]1)合效应对林业碳汇项目风险评价结果有明显影响,同质耦合效应要强于异质耦合效应.考虑全部耦合效应时,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6.784,风险等级为 Ⅲ;在不考虑耦合效应、同质耦合效应及异质耦合效应时,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分别为0.355、0.929和3.102,风险等级分别为Ⅰ、Ⅰ和Ⅱ;2)不同风险子系统的耦合效应强弱有明显差异.具体来看,在仅考虑同质耦合效应、仅考虑异质耦合效应以及同时考虑2种耦合效应3种不同情景下,各风险子系统的耦合效应强弱排序均为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3)在仅考虑同质耦合情景下,"碳汇价格变动与碳市场供给变动"耦合效应最强.在仅考虑异质耦合效应情景下,"国家减排政策变化与碳市场供给变动"耦合效应最强.在同时考虑2种耦合效应情景下,"国家减排政策变化与碳市场供给变动"耦合效应最强.4)风险水平和耦合效应方面,市场和政策风险较大,而技术和自然风险相对较小,但异质耦合效应会使得项目整体风险被逐渐放大.[结论]在林业碳汇项目风险监管中,不仅要关注风险水平本身大小,更要重视风险间的耦合效应,需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之间的演化与整体风险水平的上升.

    林业碳汇项目耦合效应风险系统动力学

    木材孔隙连通性评价研究进展

    金枝李伯涛尹江苹陈倩...
    17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材孔隙之间形成的互通网络结构是木材中水分迁移、药剂渗透的主要途径,对木材干燥、浸渍和改性等工艺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影响木质产品吸音、保温和调湿等功能特性的重要因素.当前,木材孔隙结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孔隙度、孔径与孔径分布、孔体积、密度、比表面积、孔隙形貌和分形维数等,针对孔隙连通性评价尚未开展全面、系统探索.本文围绕吸附分析法、核磁共振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成像法3类孔隙表征技术在木材孔隙及连通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提出科学问题与展望,旨在进一步促进木材原料孔隙特征信息深度挖掘,为木材高效利用及其制品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实践:1)木材孔隙连通性评价体系构建,首先,形成木材孔隙连通性评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即对现有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结合木材孔隙特征进一步修正理论模型并优化相应评价方法;其次,通过多种表征技术联合互补,完善评价范围及评价指标量化等研究内容,提高木材孔隙连通性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与全面性.2)木材孔隙空间拓扑结构解译,木材孔隙分布与连通在纵、径、弦向各不相同,孔径大小差异大,形貌多样且交联互通程度不一,具有十分复杂的空间拓扑结构.木材孔隙连通性评价研究可为木材孔隙空间拓扑结构解译开拓新的空间,在充分提炼特征指标参数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特征指标数据间潜在关系及规则的深度解析实现木材孔隙空间拓扑结构的全面解译,促进传统表征技术及评价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木材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孔隙表征技术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群落邻体竞争效应

    粟佳琳王娟范春雨张春雨...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点格局分析中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要求生境背景必须同质,但复层异龄天然林中生境因子多呈异质性分布,不可避免地会对点格局研究带来影响.本研究尝试通过生境划分的方法,将异质性样地划分为2个亚区(每个亚区内部生境相对同质),并通过标记点格局分析探讨不同生境亚区中林木个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旨在为森林经营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吉林蛟河21.12 hm2 天然针阔混交林监测样地为基础,根据地形变量将样地划分成A、B 2个生境亚区,利用标记相关函数结合完全空间随机模拟过程检验相邻个体间的作用效应.[结果]单个树种的标记相关分析显示,A区和B区中绝大多数树种表现出个体胸径间的空间负相关;并且在r<6 m尺度上A区中呈负相关的树种数量明显高于B区,在r<9 m尺度上未检测到个体胸径间呈正相关的树种.如果不考虑生境条件的异质性,在整个样地中进行标记相关分析,林冠层林木个体胸径在0~8 m尺度上显著负相关,亚林层及林下层的林木胸径间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相对同质的生境中检验各林层中林木胸径属性的空间自相关时,亚林层及林下层个体胸径间没有显著的空间关系,而林冠层个体胸径在小尺度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A区中林冠层个体间作用尺度为0~6.9 m,B区为0~5.6 m.[结论]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即A,B亚区),林冠层内相邻个体胸径空间负关联的尺度不同,在森林经营过程中,确定最终保留密度时要充分考虑生境差异带来的影响.

    空间分布格局标记相关函数空间点格局生境异质性生境划分邻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