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沈国舫

月刊

1001-7488

linykx@forestry.ac.cn

010-62889820

10009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Silvae Sinica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代表中国林业科技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林业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林业科技水平及进展,评述学术动向,开展学术讨论。内容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合述评为主,还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1999年起,开始刊登附中文摘要的英文论文。 从2009-01-01起,作者需登录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危害柳树的小须突瓣叶蜂(膜翅目:叶蜂科)有效种名修订

    刘萌萌刘明轩牟玉杰李泽建...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突瓣叶蜂属作为突瓣叶蜂亚科中最早建立的属,其种类分化复杂、分类研究困难,本研究旨在对突瓣叶蜂属内的存疑物种进行分类地位确定.[方法]以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院内危害左旋柳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危害旱柳的2种突瓣叶蜂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经重测序技术获得二者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进一步将组装和注释后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对和二级结构差异分析.[结果]经鉴定2种突瓣叶峰分别为小须突瓣叶蜂[Nematus trochanteratus(Malaise,1931)]和河曲突瓣叶蜂(N.hequensis Xiao,1990).小须突瓣叶蜂和河曲突瓣叶蜂线粒体基因组分别为16337和16 126 bp,二者比对后显示一致性高达98.02%,其中17个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余20个基因序列仅存在微小差异.二者有6个tRNA的8个碱基位点存在差异,12S rRNA有4个碱基位点存在差异,16SrRNA有7个碱基位点存在差异;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遗传距离(K2P)最大(COI、ND2、ND4L)的为0.011,最小(ATP8)的为0.[结论]结合小须突瓣叶蜂和河曲突瓣叶蜂的形态学及线粒体基因组差异分析,确认二者为同物异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确定河曲突瓣叶蜂为小须突瓣叶蜂的次异名.

    突瓣叶蜂属形态线粒体基因组分类同物异名

    高性能TEMPO功能化木粉-聚乙烯醇/锂铝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龚珊珊王思卿刘涛张晔...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聚乙烯醇/锂铝水滑石(PVA/LDH)分散液对巴沙木加工剩余物理化性能的影响,为构建高性能木质复合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实现木材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方法]受天然贝壳"砖-泥"有序结构启发,以巴沙木加工剩余物(木粉)为主要原料,经脱木素和氧化改性,获得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功能化改性木粉(T-WP),向其中加入不同比例PVA/LDH分散液,通过真空抽滤自组装过程将无机纳米片水滑石插层,构建天然有机聚合物与无机纳米片复合的高性能新型木质层状复合材料,基于FTIR、XPS、Zeta电位、力学性能等测试与分析,探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机械性能协同增强机制.[结果]1)木粉粒径100目时,纯T-WP薄膜的力学拉伸强度和韧性最大,分别为(225.25±0.82)MPa和(5.18±0.36)MJ·m-3.2)PVA/LDH纳米片体系在T-WP上成功插层,并与T-WP分子链上的含氧官能团形成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以及共价交联作用.3)对不同PVA/LDH添加量的T-WP-PVA/LDH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PVA/LDH添加量为20 wt%时,T-WP-PVA/LD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最大,分别为(287.29±4.91)MPa和(14.21±2.60)GPa,是纯T-WP的1.28和2.40倍.4)在相对湿度90%、温度25 ℃条件下放置16 h,T-WP-PVA/LDH复合材料的吸湿率为45.43%,力学拉伸强度为105.40 MPa;在湿润土壤中,T-WP-PVA/LDH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特性.[结论]T-WP-PVA/LDH仿生层状复合材料中,T-WP分子链上的活性含氧基团与PVA/LDH体系形成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以及Al—O—C共价交联作用,构建协同增强体系,赋予T-WP-PVA/LDH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木质层状复合材料优异的特性使其在包装、地膜、一次性餐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有望替代部分聚乙烯、聚丙烯等石油基产品.

    木粉TEMPO氧化锂铝水滑石力学性能增强机制界面协同

    无甲醛浸渍胶膜纸用涂布型装饰原纸的制备及性能

    梁敏徐建峰刘如龙玲...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现有无醛胶黏剂在纸张内部渗透性较差以及一定程度上遮盖原纸色泽和纹理的问题,从装饰原纸性能着手,采用浆内填料加填结合表面颜料化涂布对装饰原纸进行处理,在保证纸张对胶液的渗透性、吸收性前提下,提高纸张的印刷适性和遮盖力,降低无醛胶黏剂对装饰纸饰面效果的影响,为制备适用的无醛装饰纸提供方法.[方法]选用优质阔叶木浆和针叶木浆进行原纸抄造,浆内填料(TiO2)含量设为20%、30%和40%,利用二氧化硅(SiO2)和聚乙烯醇(PVA)混合液对3种不同加填量的原纸进行涂布、压光整饰得涂布型装饰原纸.采用聚氨酯类无醛胶黏剂对涂布型装饰原纸进行浸渍处理,继而固化和热压贴面.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渗透性测定仪对装饰原纸的表面状态和动态渗透性进行表征测试,应用喷墨打印机对装饰原纸进行印刷打样,通过分光密度计结合相对反差的计算分析装饰原纸的印刷性能,测试分析装饰原纸的抗张强度、平滑度、透气度、吸水性、白度等物理性能以及装饰纸贴面板的表面耐磨性、表面硬度和表面胶合强度等性能.[结果]浆内填料加填量增加会使填料更多填充到原纸结构空隙中,影响胶液在纸张内部的渗透性,致密的表面涂层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胶液在纸张内部的渗透性.未涂布原纸的色密度随浆内填料加填量增加而下降,涂布原纸的青、品红、黄、黑色实地密度较未涂布原纸分别提高69.0%、96.2%、45.6%、86.5%,品红、黄、黑3种色别的相对反差均达到标准要求.涂布对装饰原纸的印刷适性起积极作用,填料加填量变化对涂布后装饰原纸印刷适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填料加填量增加致使装饰原纸的抗张强度、吸水性下降,平滑度、紧度、白度提高,涂布后装饰原纸较未涂布原纸抗张强度提高52.8%,平滑度提高97.56%,白度变化不明显,不透明度稍有提高;热压后涂布型无醛浸渍胶膜纸的表面耐磨性、硬度和表面胶合强度均达到标准要求.[结论]减少装饰原纸浆内填料加填量,辅以表面涂布方式,能够提高装饰原纸的物理性能以及印刷适性,该方式生产的装饰原纸适用于无醛胶黏剂浸渍,有利于装饰纸无醛化发展.

    无醛胶黏剂装饰原纸颜料化涂布印刷适性动态渗透性

    环氧化天然橡胶对豆粕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刘晓蓉俞振宇王开立董友明...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豆粕(SM)为主要原料,通过构建双交联网络结构,提升豆粕胶黏剂的耐水胶合性能和固化胶层韧性,为豆粕胶黏剂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环氧化天然橡胶(ER)和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PTGE),在豆粕胶黏剂体系构建双交联网络结构,研究不同环氧值ER对豆粕胶黏剂化学成分、黏度、吸湿性、残留率、热稳定性、断面形态等的影响,表征所制备杨木胶合板的耐水胶合强度.[结果]1)环氧值为50%的ER-50协同环氧交联剂PTGE改性豆粕胶黏剂(SMP/ER-50),其耐水胶合强度为1.02 MPa,相比对照组提升292.3%,达到国家Ⅱ类杨木胶合板标准;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SMP/ER-50胶黏剂的固化胶层断面出现均匀相分离结构,可有效提升胶黏剂的韧性;3)SMP/ER-50胶黏剂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其残留率为90.54%,较对照组提升26.65%;吸湿性为19.28%,较对照组降低14.99%.[结论]SMP/ER-50胶黏剂耐水胶合性能和固化胶层韧性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PTGE和ER-50在豆粕胶黏剂体系中形成致密的双交联网络结构,阻止水分浸入,提高胶黏剂的耐水胶合强度;双交联网络中,当受到外力作用时,ER吸收部分应力,可起到能量耗散作用,进而实现豆粕胶黏剂的增韧增强.

    豆粕胶黏剂环氧化天然橡胶增强增韧耐水胶合强度双交联网络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木材喷涂漆雾扩散角度与均匀度优化

    杨春梅刘彤彬马亚强丁禹程...
    1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木材喷涂喷头结构参数对喷口流速v2、漆雾扩散角度γ和漆雾均匀性λ的影响,求解喷头最优结构参数,提高木材喷涂效率和喷涂效果.[方法]基于雾滴碰撞、聚集和积累理论初步探究v2、γ和λ的影响因素,将优化参数设为原始喷头的7项关键内部结构参数,包括内壁倒角β、三段管道内壁长度L1至L3和三段管道内壁直径d1至d3,利用Design Expert设计7因素3水平3指标的BBD响应曲面试验,探究各结构参数对v2、γ和λ的影响显著性.BBD试验各组结果由3部分仿真获得,采用k-ε模型进行喷头内部流场仿真、KHRT模型进行高压平口雾化仿真.应用Image J测定漆雾扩散角度,通过Python运用"雾滴撒点法"完成对每组雾化仿真结果的均匀性标定,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求解喷头最优结构参数,并通过仿真喷涂和实机喷涂验证其喷涂效果.[结果]BBD响应曲面试验结果表明,7项关键内部结构参数对指标的影响十分复杂,但3项指标v2、γ和λ回归显著(P≤0.0001),多目标优化下的理论最优漆雾扩散角度为21.28°、最优漆雾均匀性为3.053;最优喷头的喷涂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喷口流速v2由35.8 m·s-1升至107m·s-1,漆雾扩散角度γ由16.74°升至21.09°(与理论相差0.883%),漆雾均匀性λ由3.62升至3.03(λ越小代表越均匀,与理论相差0.751%).在木材喷涂实机试验中,优化前后木材喷涂试样漆厚标准差由21.71 μm降至17.74 μm,单面喷涂时间由6.2 s降至5.5 s,单面喷头移动行程由3 255 mm降至2 887 mm.[结论]基于"雾滴撒点法"的漆雾均匀性评判标准以及基于响应曲面法和多目标的喷头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可对木材喷涂喷头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对提高木材喷涂漆面均匀性和木材喷涂效率具有一定效果和帮助.

    木材喷涂喷涂均匀性扩散角度雾化仿真响应曲面法多目标优化

    环唑醇及氟环唑处理材的野外耐久性能评价

    蒋明亮张卿硕张景朋马星霞...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氟环唑(EPO)、环唑醇(Cy)、铜胺(氨)环唑醇(CuCy)等制剂处理材的野外耐久性能,确定各制剂在户外与土壤接触(C4.1)时的推荐使用或标准载药量,为该类防腐剂处理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稳定的Cy和EPO水溶性微乳液,以马尾松和辐射松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加压处理工艺,依据《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GB/T 27655-2011),将Cy、EPO和CuCy制剂处理试样进行埋地测试,每年记录并计算处理材的耐腐朽和抗白蚁蛀蚀完好指数,确定其耐腐朽和防白蚁性能.[结果]在木材腐朽中等危害区域(Z2)北京试验场,载药量≥0.049 kg·m-3 Cy和载药量≥0.047 kg·m-3 EPO处理材7年后耐腐朽完好指数≥9.0,耐腐朽性能良好;载药量1.60~3.20 kg·m-3CuCy处理的马尾松和载药量1.40~3.04 kg·m-3CuCy处理的辐射松11年后耐腐朽完好指数全部为10,耐腐朽性能较好,CuCy处理材耐腐朽性能与铜/戊唑醇/丙环唑(CuPT)相当.在木材腐朽白蚁严重危害区域(Z4)广州试验场,载药量1.97~2.80 kg·m-3CuCy处理的马尾松11年后耐腐朽完好指数≥9.78,其中载药量2.80 kg·m-3 CuCy处理材11年后抗白蚁蛀蚀完好指数为7.15.[结论]在Z2区域C4.1使用时,CuCy处理材载药量≥1.60kg·m-3可确保耐腐朽性能;在Z4区域C4.1使用时,CuCy处理材载药量≥2.80 kg·m-3可确保耐腐朽和防白蚁性能.在Z2区域C4.1使用环境,不含铜Cy和EPO处理材的耐腐性能较戊唑醇/丙环唑高效;在Z2及Z4区域C4.1使用环境,当载药量等量时,CuCy处理材的耐久性能与CuPT相当.

    环唑醇氟环唑铜唑野外埋地试验耐久性

    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10年5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

    黄书苑马丁丑傅一敏杨建州...
    15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林业投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等方面探讨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叠加的同类高山集体林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制定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省2009-2018年500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以资金、土地和劳动为投入要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产出要素构建DEA-Malmquis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地特征、区位特征、林业政策和林业服务6个维度选取13个变量构建面板Tobit模型,测算甘肃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从整体变动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原因在于各分量未形成合力,具体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技术进步驱动,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作用有限.2)从时间特征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稳定状态(2010-2018年呈上下交替波动特征),未能实现林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3)从区域特征上看,因各地区自然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明显.分区域来看,陇东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陇南地区增长有限,陇中地区增长较快;分县域来看,陇南地区各县域差异较大,陇中地区次之,陇东地区最小.4)从影响因素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年龄、担任干部、外出务工人数、林业收入与总收入占比、林道满足需要、地理区位、采伐指标申请难易、获得林业补贴、参与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难易以及参与林业合作社影响.[结论]1)重视林业理论基础研究并不断应用转化林业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保障林业持续发展;2)强化林业培训措施,提高林业技术效率,注重林业技术效应,转变林业发展方式;3)加大林业融资供给,引导林地规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林业规模效率,实现林业规模经济;4)持续改进技术进步,逐步提升技术效率,充分挖掘规模潜力,使生产率各分量形成合力,合理有效配置林业生产要素;5)各地林业发展应全面考虑自身林业资源禀赋特殊性、生态安全必要性和艰巨性,提供精准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