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沈国舫

月刊

1001-7488

linykx@forestry.ac.cn

010-62889820

10009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Silvae Sinica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代表中国林业科技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林业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林业科技水平及进展,评述学术动向,开展学术讨论。内容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合述评为主,还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1999年起,开始刊登附中文摘要的英文论文。 从2009-01-01起,作者需登录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干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经济林化肥减量——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

    宁可张雪朱哲毅沈月琴...
    10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经济林化肥施用的影响,以及参与培训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与差异,旨在于探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8年对浙江省10县314个经济林经营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补充土壤养分信息和化肥质量信息显著减少农户化肥施用约271.65 kg·hm-2,培训通过增加技术信息显著提高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的概率15%,但不同培训方式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专业培训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概率10%;强信任的培训主体能有效传播技术信息,但在控制主体偏好时,培训效果被弱化;"理论与实践指导""理论自学"的培训方式均能帮助农户掌握技术信息,且在控制方式偏好时,培训仍然有效果.[结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降低经济林化肥施用量,而培训能缓解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过程中信息掌握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经济林化学品投入减量化过程中,需要兼顾技术推广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以促进绿色生产.

    信息干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经济林倾向得分匹配

    油茶抗性无性系茶皂素含量对茶籽象幼虫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张守科李子坤殷昊张威...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基于茶皂素含量差异的油茶抗性无性系是否影响茶籽象存活量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明确茶皂素在抗茶籽象方面的作用,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工作以及开发新的茶籽象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将茶籽象回接于茶皂素存在含量差异的5个油茶无性系,待幼虫发育成熟后,测定不同无性系上幼虫存活量,并与茶果茶皂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油茶无性系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物种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标志物种的影响.[结果]茶籽象存活量与茶果果仁内茶皂素含量的相关性为y=0.2525x2–10.096x+107.47(R2=0.7189),茶籽象存活数随着茶皂素含量上升而下降;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长林166和长林40号这2种高含量茶皂素无性系中茶籽象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均与长林55号、53号、3号茶籽象肠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51个差异OTUs在高含量茶皂素组的茶籽象肠道内显著富集,分别属于黄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阪岐肠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其中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占比最高.[结论]高含量茶皂素的无性系可以明显影响茶籽象存活量、茶籽象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差异;油茶茶皂素含量可以作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的重要化学指标.

    茶籽象油茶茶皂素含量肠道微生物标志物种

    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时勇范立淳张彦龙王珏...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辽宁抚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云杉花墨天牛的危害特性,为科学防治、特别是开展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砍伐被云杉花墨天牛危害的红松疫木,从基部将其锯成长度为1 m的木段.剥开树皮记录侵入孔的数量,随后解剖木段,记录幼虫数量,同时测量木段的直径和含水量.分析侵入孔数量和幼虫数量与树干高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幼虫数量与树干直径和含水率的关系模型.[结果]云杉花墨天牛侵入孔主要分布在树干高度1~7 m范围内,6~7 m范围内的树干上侵入孔数量最多(平均为67.72个·m-1),与0~1 m和9~10 m范围内的侵入孔数量差异显著;在7~13 m范围内随树干高度的增高侵入孔数量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高度7 m以下的部分,3~4 m范围内的树干内幼虫数量最多(平均为38.29头·m-1);在树干高度9 m以上时幼虫数量较少(平均为11.50头·m-1).在1~7 m范围内每米间幼虫数量差异不显著,但与9~13 m各米间差异显著;分析结果表明,幼虫数量和木段直径的关系符合模型y=0.3587x+6.1154,幼虫数量和木段含水量的关系符合模型y=-74.155x2+96.209x.[结论]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云杉花墨天牛的侵入孔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幼虫数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且树干内的幼虫数量约为侵入孔数量的50%;明确了幼虫数量与树干直径及幼虫数量与树干含水量间关系.对预测红松树干中云杉花墨天牛的数量,进而预测疫区内的虫口密度提供依据,可为传播松材线虫的云杉花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云杉花墨天牛幼虫侵入孔红松分布规律树干直径

    1998—2018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的时序分析

    孟贵刘叶菲张旭峰赵程乐...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准确识别我国不同时期林业有害生物各类灾害的强度差异、变化趋势及灾情综合等级的年际变化,是制定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对策略及实施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的前提,对防范林业灾害风险、提高森林资源风险管控水平以及增强林业碳汇供给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998—2018年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统计资料,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林业生物灾害的总体发生概况;根据1998—2018年我国林业病害、虫害和鼠害灾害发生率变异值阐述各类灾害发生强度的年际变化;进一步采取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林业病害、虫害和鼠害在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的关联度以及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权重,从而确定1998—2018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综合指数,最后对上述时期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综合等级进行划分.[结果]1)1998—2018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主要以虫害为主,虫害发生面积最大,其次是病害和鼠害;但鼠害发生面积的增长率要高于病害和虫害,2018年林业鼠害、病害和虫害发生面积较1998年分别增长了156.36、83.09和57.72个百分点.2)不同年份林业各类生物灾害发生强度存在差异性.2007年是研究期内林业虫害和鼠害发生强度最高的年份,而林业病害发生强度最高的年份则在2018年.3)根据1998—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综合指数,可以将1998—2018年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2005年,这一时期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综合等级最低,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危害最小;第二阶段为2006—2008年,该阶段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危害最严重,灾情综合等级最高,其中又以2007年最为严重;第三阶段为2009—2018年,该阶段灾情综合等级有所下降,但总体受灾程度仍较为严重.[结论]1998—2018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总面积不断增加,轻度灾害占主体但其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中、重度灾害发生面积和发生率均波动下降.林业虫害每年发生面积较为严重,鼠害发生面积呈快速增加态势,当前林业病害达到研究期最高强度.此外,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综合等级虽有所下降,但仍处在较高水平,且有害生物灾害面积逐年增加,防控形势仍较为严峻.采取差异化的林业生物灾害应对措施,重点遏制住林业鼠害快速增长的趋势,降低林业虫害的发生率并加大对重度病害的防治力度等手段或可以有效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灾情等级综合评估时序变化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陈晨陈虹倪铭张子晗...
    14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以其高效、环保、广谱等优点,在农林业生产上有着广泛应用.BR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与分裂、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调控植物根发育,从而改善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植物产量.BR对植物的生殖生长具有显著影响,BR处理可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延长花期、提高开花数量等,但也有研究指出BR对开花有抑制作用;BR处理有助于植物结实,提高种实品质.植物受到外界胁迫后,体内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生长发育受阻.喷施BR可以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植物的抗逆性.随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BR信号传导机制、一系列与BR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BR信号转导受激酶、受体蛋白、转录因子等多种元件调控.细胞膜表面BRI1/BAK1能够识别BR分子,在BSK1、BSU1、BIN2、CDG1等蛋白激酶作用下,BZR1和BES1等转录因子被激活,从而对BR应答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DAS5、DET2、DWF4、CPD和BAK1等与BR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相继被鉴定、克隆,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进不同植株,可以改善转基因植株的生长表现,增强植株抵御逆境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BR对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控、增强植物抗逆性以及BR调控的分子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关于BR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BR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油菜素内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抗逆性分子机理

    7种非悬铃木方翅网蝽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对其成虫的生物活性

    战鑫庄敏李国华尹淑艳...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种非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对其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未成为其寄主的原因,为配置非寄主植物或利用非寄主植物提取物防控悬铃木方翅网蝽提供依据.[方法]研磨、过滤获取这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的粗提物,以粗提物饲喂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测定对其存活的影响.以粗提物原液和不同体积分数的稀释液涂抹悬铃木叶片,测定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忌避活性.[结果]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原液饲喂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生存状况显著低于对照(清水)(P<0.05),其半致死时间、99%致死时间和平均存活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对照(P<0.01),其中木瓜尤为明显.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的粗提物原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均具有忌避效果,忌避率最高的为构树(74.84%),其次是白蜡(70.74%)、枫香(53.90%)、木瓜(53.33%)、水杉(51.66%)、毛白杨(49.47%)、鹅掌楸(43.19%).粗提物稀释后,忌避效果降低,但忌避效果并非随体积分数降低呈单向递减.[结论]嗅觉上有吸引作用的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种植物叶片粗提物中含有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有毒杀作用或(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可能是这些植物未能被悬铃木方翅网蝽利用的原因之一.7种植物中,构树提取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忌避作用最强,木瓜提取物对网蝽的毒杀作用最大,可进一步研究二者在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控中的可能应用.

    悬铃木方翅网蝽非寄主植物生物活性生存影响忌避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