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压力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为有效保护、合理经营青海云杉林提供经验模型.[方法]利用青海地区青海云杉的树轮数据,计算单木胸径生长量,分析不同起源、不同坡位条件下胸径生长规律,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对比与评价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随后选取基础模型,建立考虑起源和坡位的青海云杉单木胸径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全部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总体来看,青海云杉生长到胸高位置后,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后平缓变化趋势;青海云杉天然林、人工林单木生长的速生期分别为 29-44 a、29-39 a,连年生长量(CAI)和平均生长量(MAI)均在 0.40 cm以上,随后天然林单木CAI和MAI的变化平缓,人工林的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坡位的单木胸径生长趋势具有差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不同起源、坡位条件下各树种最优胸径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13以上,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在±2%以内,平均预估误差(MPE)大多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35%以内.以Gompertz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的R2 为0.702,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检验指标TRE为 0.03%,MSE为-0.30%,MPE为 4.23%,MPSE为 29.54%,较基础模型分别下降89.3%、83.5%、20.6%、15.1%.[结论]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的胸径生长规律具有差异,天然林的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长;所构建的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可以用于估算青海省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