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旅游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月刊

1004-3292

torgao@lyzl.com.cn

0335-8019131

100036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峨眉山中路9号建设大厦

旅游纵览/Journal tourism overview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湖北省文化旅游消费适老化研究

    董志天娇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龄人口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文化旅游.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导致了游客对旅游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制定更加适合老年人群体的适老化服务,不断迎合老年人的偏好和需求,以促进湖北省文化旅游消费适老化的创新和发展.

    人口老龄化适老化湖北省文化旅游

    数字化背景下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分析

    马川君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文化、商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因、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动因方面,主要从发展趋势以及群众需求等角度剖析,通过从思想高度、文创生产以及融合机制方面展开,发现其在高质量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数字化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夜间经济发展问题和路径分析——以龙岩市新罗区为例

    修振明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间经济,是指从晚 7 点至次日 6 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开展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其中包括了购物、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业态.近年来,夜间经济发展迅猛,但存在问题也较为突出,如,缺乏长效发展规划、产品缺乏文化品位、监管不力等,制约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新罗区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就新罗区夜间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夜间经济问题路径新罗区

    文体旅产业融合助力陕西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杨江丽朱姣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为文化、体育和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更在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文体旅产业融合为视角,分析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指出陕西文体旅产业融合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融合创新、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宣传推广等角度,提出加快产业融合助力陕西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文体旅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旅游产业的实施路径研究

    杨黎刘田丰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作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在充分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旅游产业实施的价值意义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数字化旅游产业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数字化旅游产业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土文化与数字化融合、培养专业人才、创新商业模式等相关内容,旨在为我国数字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支持与帮助.

    乡村振兴数字化旅游产业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李芬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旅游不仅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还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政策梳理,明确了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同时指出了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如资金不足、市场同质化、人才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完善配套设施等建议,旨在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操作层面全面分析乡村旅游的作用及发展路径,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旅游

    数字化转型对旅游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李珊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旅游业发展格局,推动管理模式发生系统性变革.从内涵特征到影响机理,数字化转型与旅游管理模式形成密切关联.在此过程中,智能化服务、精准营销、资源配置及运营管理等领域不断创新.然而,数字化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数据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压力.文章提出通过构建数字化旅游生态圈、培养数字化人才、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将有效推动旅游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数字化转型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智慧旅游数字生态圈

    "北疆文化"视角下内蒙古文旅融合策略探究

    杨沁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其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魅力独特.文章从"北疆文化"的视角,探讨内蒙古文旅融合的策略,以期推动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北疆文化内蒙古文旅融合

    基于IPA分析的大遗址旅游区文旅发展优化路径研究——以合川钓鱼城为例

    谷芷菁向家成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国内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为案例地,将问卷调查法与IPA分析法相结合,深入研究大遗址旅游区游客满意度现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遗址旅游区文旅发展优化路径.大遗址旅游区游客满意度感知指标可总结为 22 项,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在大遗址旅游区文旅活动中,较为关注大遗址文化内涵与原貌展示;对大遗址自然与人文景观质量表示关注.旅游者对合川钓鱼城的整体秩序感到满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完善配套设施、深挖地方特色、搭建新媒体矩阵、实现主客共享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大遗址旅游区发展建言献策.

    大遗址旅游区合川钓鱼城IPA分析游客满意度

    共生理念下济南黄河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周春燕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分析了济南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济南黄河文旅融合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共生环境有待强化、文旅产品供需错配等问题.文章提出从共生单元层面挖掘黄河文化特色时代价值,促进文旅共生单元融合;从共生模式层面推动文旅与其他领域互促提质、多融共生的发展策略;从共生环境层面提升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完善协同机制;为济南黄河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可行路径,为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共生理念济南黄河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