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量子光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量子光学学报
量子光学学报

彭堃墀

季刊

1007-6654

qo@sxu.edu.cn

0351-7010688,7018853

030006

太原市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

量子光学学报/Journal Acta Sinica Quantum Opt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性合刊。旨在反映国内量子光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交流学术信息。促进国内量子光学的发展,加强国内外联系,向国内外学术界展示我国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弱测量操作后的量子纠缠态的可逆性

    杜少将张英杰夏云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弱测量操作后的量子纠缠态实施可逆性操作,采用共生纠缠的方法度量纠缠态的强度,分析对比初始纠缠态强度和弱测量操作后的纠缠强度,探究对弱测量后的量子纠缠态逆转的可行性.以两体量子纠缠态为例,将处于纠缠态的两二能级原子分别置于高品质真空腔场中并进行弱测量操作和可逆性操作,研究两体系统量子纠缠态纠缠强度的动力学特性.数值分析表明,弱测量操作后通过可逆性操作可以实现系统量子纠缠的恢复,弱测量后量子态纠缠强度经可逆性操作可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值,即通过可逆性操作方案可修复弱测量对量子态的干扰影响.

    量子纠缠共生纠缠弱测量可逆性操作

    高阶奇异点附近两个光学微腔间弱耦合强度的测量

    覃情武俊杰徐睿林功伟...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模式劈裂技术测量目标参数是光学传感领域内常见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可检测的最小目标参数值不仅受限于系统的总损耗,还受制于模式劈裂与目标参数间的函数依赖关系.非厄米系统中的奇异点是指本征值和本征态发生合并的特殊参数位置.通过将系统调节至奇异点状态以进行传感操作,可以降低探测对象的下限值.本文以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系统调至高阶奇异点附近去测量两个光学微腔之间的微弱耦合强度的方案.通过改变参与的辅助光学微腔的数量,我们能够灵活控制奇异点的阶数.结果表明,当系统包含n个光学微腔时,可以实现n阶奇异点,并且随着n的增加,所能探测到的两个光学微腔间耦合强度的最低值也会随之下降.

    奇异点传感弱耦合强度模式劈裂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

    以双变量厄米多项式表达的量子光学基本恒等式

    展德会范洪义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量子光学理论计算中,经常遇到算符的正规排序和反正规排序问题,我们从双变量厄米多项式Hm,n(x,y)的母函数出发,导出两个简洁的重要的基本算符恒等式并由此可以给出一些推论公式.

    双变量厄米多项式算符恒等式正规排序反正规排序

    一维XY自旋链中双自旋比特的相干分布及其相变临界行为

    栾洪亮张强尹少英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具有Dzyaloshinsky-Moriya(DM)相互作用的一维XY自旋链中,以双自旋比特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Jensen-Shannon熵,研究了量子相干分布(局域相干和集体相干)及其相变临界行为.研究发现,通过改变自旋-自旋耦合作用和DM相互作用,可以有效调控局域相干与集体相干之间的相互转化.此外,局域相干和集体相干能够通过局部极值或发散的临界行为准确地表征自旋链的一阶和二阶量子相变.当一阶量子相变的探测受到自旋-自旋耦合作用和DM相互作用的干扰时,集体相干比局域相干具有更加稳定的识别效果.最后,长距离自旋对的总体相干和集体相干在表征二阶量子相变上都具有显著优势.

    量子相干分布自旋链模型量子相变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

    多用户量子隐形传态网络分析

    周瑶瑶梅鹏娴王昱焜吴量...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子隐形传态是量子信息处理技术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最早的量子隐形传态发生在两用户之间.随着量子信息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提出多用户量子隐形传态网络是未来量子互联网的基础.到目前为止,确定性量子隐形传态已经在三用户网络中得到了证明,多用途、确定性、涉及更多用户的量子隐形传态网络需要被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利用四组份Greenberger-Horn-Zeilinger(GHZ)纠缠态光场来实现多用途量子隐形传态网络的构建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不同用户的组合变换,根据组合形式不同,实现一个子网或者两个子网的多用途量子隐形传态网络.我们的方法灵活、可扩展,并将为复杂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协议的演示提供一个通用平台.

    量子隐形传态网络多用途纠缠态光场保真度

    磁共振系统中自旋极化过程的时间特性

    董雅宾任磊刘博张熔石...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分析了铷原子在静磁场和射频磁场作用下激光抽运磁共振系统中极化过程的时间特性.在我们的实验中,构建了简单的激光抽运实验平台,并通过记录探测光的透射强度监测铷原子的极化状态.射频场关闭时,铷原子通过吸收圆偏共振探测光实现极化,透射光强度达到最大.打开共振射频磁场,极化状态被破坏,即原子会退极化并重新吸收探测光,透射光强度减弱.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光功率会影响铷原子实现极化的过程.探测光功率越大,完成极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在70 μW到200 μW的探测光功率范围内,铷原子完成自旋极化的时间由33.93 ms缩短到23.37 ms.基于三能级系统的密度矩阵理论数值分析,有力地支持了所提供的实验数据.

    光抽运自旋极化密度矩阵方程

    两个真空光悬浮纳米粒子间的光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王彦高晨力闫江伟于旭东...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悬浮微纳米粒子系统是研究多体物理的重要平台,但是以往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液体环境中.真空光悬浮由于其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两个紧聚焦光场单独捕获两个纳米粒子,在真空环境下,实验研究了粒子间由于散射光诱导的偶极相互作用.在不同捕获光偏振条件下,通过调控两个粒子质心运动(或扭摆运动)在频率简并附近的相对频率,测量了光诱导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实验表明,粒子间光诱导偶极散射对扭摆运动影响很小,未观察到粒子间扭摆运动的相互作用;而质心运动在两束捕获光偏振都垂直于粒子间连线时,产生较强耦合,在两粒子间距为2.91 μm时,得到沿捕获光传播方向质心运动在简并点处的耦合强度为1.6 kHz.

    光悬浮光散射偶极相互作用

    光电方法研究氩气弥散等离子体羽的特性

    赵娜常正雪王树民王曦...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光电方法研究了直流电压激励大气压氩气弥散等离子体羽的放电特性.通过光学成像发现等离子体羽是弥散的.光电信号进一步表明:依据针-环电极间电压的不同,放电可以是脉冲模式或者是连续模式.脉冲模式下的电压波形保持不变,但放电电流和总发光信号波形出现周期性震荡,明显是Trichel脉冲的形式;而连续模式下的电压、放电电流和总发光信号波形均不随时间变化.脉冲模式下等离子体羽不同位置处的光信号表明该模式下的放电运行在负流光机制.而在连续模式下,结合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及阴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分析推知:连续模式下的放电机制是汤森机制.得到了两种模式下的光学发射光谱,利用玻尔兹曼拟合法估算了电子激发温度;利用羟基谱线拟合法估算了气体温度,并用温度计进行了直接测量.

    弥散等离子体羽光学成像光信号伏安特性光学发射光谱

    超冷85Rb133Cs分子转动态碰撞特性研究

    陈一瑶马伟鑫姬中华梅锋...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损耗光谱技术测量了直接光缔合制备的X1Ʃ+(v=0)振动基态超冷 85 Rb 133 Cs分子的转动态分布,使用微波脉冲技术操控了超冷 85 Rb 133 Cs分子转动态布居转化,对基态超冷 85 Rb 133 Cs分子最低振动态上纯转动态和混合转动态的碰撞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地测量了 85 Rb 133 Cs分子分别处于X1Ʃ+(v=0,J=1)转动态、X1Ʃ+(v=0,J=2)转动态以及这两个转动态形成的混合态这三种情况下的分子布居演化,引入速率方程来描述损耗过程中分子的动力学过程并获得分子非弹性碰撞系数,实验发现转动混合态的碰撞系数高于纯转动态碰撞系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相邻转动态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本工作为理解超冷极性分子非弹性碰撞机制、制备低温高密度超冷极性分子提供了重要参考.

    超冷极性分子光缔合转动态非弹性碰撞

    色散渐减光纤对增益光纤生成的自相似脉冲的优化研究

    陈楚浜张巧芬吴铭扬王桂棠...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冲在增益光纤中进行自相似演化时,随着能量的放大,增益光纤中的增益饱和能量与增益带宽对脉冲造成的畸变也愈发明显,影响了增益光纤生成的自相似脉冲质量,限制了大能量、高质量的自相似脉冲的获取.本文利用色散渐减光纤(DDF)进一步优化脉冲在增益光纤中的自相似演化进程,在确保获得大能量的同时提高自相似脉冲的质量.论文不仅在理论上解释了DDF对增益光纤生成自相似脉冲进行优化的可行性,而且搭建了相应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DDF对优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DF成功对增益光纤中的自相似脉冲进行优化,其自相似评价因子从0.051 7降低到0.028 6.同时,在对不同色散曲线的DDF的分析中,得出双曲型DDF对自相似脉冲优化后能够产生最佳的压缩脉冲,最终获得峰值功率为1 1034 W、半高全宽为129 fs的低旁瓣超短脉冲.该研究对获取具有大能量、高质量的自相似脉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非线性光学自相似脉冲色散渐减光纤增益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