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傅德印

双月刊

1004-5465

xuebao@lzcc.edu.cn

0931-4677016

730020

兰州市毅家滩418号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洲商学院主办的学报类学术期刊。辟有西部大开发、博士论坛、经济理论与实践、财政与金融、统计与会计、法律经济等栏目,集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资料性于一体。本刊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128页,逢双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时代特征与推进路径

    胡宏兵赵春旭王秀景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基本遵循.实践探索上,中国金融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服务和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时代特征上,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呈现出数字化、科技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时代特色;推进路径上,中国金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金融之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金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时代特征推进路径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的逻辑转换

    平卫英王佳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因贫移民的历史根基上,历经40余年的演变发展,党中央围绕易地搬迁统筹部署,形成了一套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制度特色的工作逻辑,孕育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面临如何应对后续帮扶和"三农"工作战略转型的双重考验,需要实现搬迁目标由脱贫向振兴、搬迁对象由贫困群体向五类村庄、搬迁方式由扶贫集中搬迁向统筹搬迁撤并、搬迁机制由聚力攻坚向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转变.由此,应以历史视域和开放视野分析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的逻辑转换问题,接续推进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易地搬迁逻辑转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资本功能财富增长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

    李松龄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能够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能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但并不一定保障全体人民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相结合,既有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的功能,又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新型股份制,能够实现资本和劳动力资本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财富增长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制度创新安排.

    资本功能财富增长共同富裕逻辑关系

    需求侧视角下数字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

    刘宇娜尔克斯·努尔旦别克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需求侧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2017年、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调整的Leonti-ef模型测算了需求拉动作用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出效应,进一步地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国民经济有显著的需求拉动效应,且通过后向关联效应对上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其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在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同时,特别要重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从需求侧"赋能"所引发的产出效应,并充分发挥其在需求侧产出效应的优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需求拉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

    数字经济是否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邓小华费丹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制造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新引擎,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新机遇.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成本节约、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为中介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研究数字经济是否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提升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成本节约、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均可以在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说明数字经济在跨过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作用有边际递增效应.

    数字经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双碳"愿景下防范化解绿色金融"漂绿"风险的法制逻辑

    王亚萍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是金融领域重大的创新和改革,也是金融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伴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多样态的"漂绿"行为导致了多样态的绿色金融"漂绿"风险,其严重危害了绿色金融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究其根源则是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体系缺陷.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体系缺陷致使其无法发挥实际功能,进而使得"漂绿"行为频频发生.文章结合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趋势及其集"绿色"和"金融"于一体的双重特性,提出应从强化法律体系性出发,通过将"绿色"引入"金融"以健全金融法律制度,同时也要借助"金融"融入"绿色"以推进环境法典的编纂;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以弥补其体系缺陷,使绿色金融发展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对绿色金融"漂绿"风险的防范化解.

    绿色金融漂绿风险化解法律体系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评价及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马宁索丽华
    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完成"双碳目标"的核心引擎.使用SBM模型对甘肃省12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定西、庆阳等地绿色创新效率较高,张掖和平凉绿色创新水平较低;甘肃省绿色创新网络关联程度不高,等级性较强;兰州和嘉峪关对全省的绿色创新资源具有吸附效应,处于创新网络的中心位置;甘肃省工业绿色创新网络形成受到城市间的地理临近性、经济基础和创新支持系统差异的影响.建议应重点完善产业和环境政策,并在全局寻找方向,加强区域空间关联,进而全面提升甘肃省绿色创新水平.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SBM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网络结构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雷汉云代冰鑫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推行视作准自然的实验,研究分析该政策对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如下:该试点政策的推行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在该项政策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程度、碳排放水平越高的省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这一研究结论既是对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证支撑,也是对推动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决策支持.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绿色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法熵值法

    基于广义Hurst指数和蚁群优化算法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

    孙景云马小雯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8种金属类期货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传统协整理论和一阶矩广义Hurst指数方法筛选出具有较强均值回复特性的期货对作为最优配对组合,然后对选出的最优配对组合设计交易策略,利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确定多空交易的最优开仓阈值.在实证回测阶段,对历史数据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进行多次样本内及样本外回测,并与基于均值和标准差的传统固定阈值策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螺纹钢-热卷、热卷-铝期货配对为不同样本期下的最佳配对组合.从交易效果看,采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所确定的上、下开仓阈值策略相比于传统阈值策略,在多空交易中获得了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

    协整理论广义Hurst指数蚁群优化算法多空交易

    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测度及其动态演进

    姚登宝俞旭海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核密度揭示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关系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具有"东高西低"阶梯形的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八大综合经济区普遍由失调阶段跨入协调阶段;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经济区的协调水平明显高于内陆经济区,但地区间协调程度的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演进态势.

    数字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地区差异动态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