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傅德印

双月刊

1004-5465

xuebao@lzcc.edu.cn

0931-4677016

730020

兰州市毅家滩418号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洲商学院主办的学报类学术期刊。辟有西部大开发、博士论坛、经济理论与实践、财政与金融、统计与会计、法律经济等栏目,集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资料性于一体。本刊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128页,逢双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卫兴华与中国经济崛起的秘诀

    张建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卫兴华先生就是教育家精神的一个典范.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学术道路见证了中国经济奇迹,他的学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他的学术品质揭示了中国经济崛起的秘诀,他的经济学教育成就是几代中国经济学人的荣誉与骄傲.忠诚、执着、朴实,正是卫兴华先生学术品质的基本特点,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卫兴华先生作为中国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荣膺"人民教育家"的光荣称号,这是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卓越贡献的时代褒奖.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更加需要这种植根中国本土的科学研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全球价值.

    中国经济崛起卫兴华教育家

    新质生产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创新路径

    韩飞郭广帅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思想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培育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还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互动联通,激发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确保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健发展与强大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聚焦新质生产力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创新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其次,通过分析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质态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揭示了这些要素如何协同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建议从强化宏观层面设计规划、快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构企业发展模式、重塑新质人才发展平台等路径出发,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新质生产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创新路径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再测算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预测

    张兵兵陈玥曹历娟
    2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首先在厘清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的前提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对200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了再测算;其次,运用多层感知神经网络等7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中国数字经济规模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动态预测,并模拟了新冠疫情冲击对数字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2002年仅约为1.08万亿元,到2018年已增长至14.84万亿元,增长了约13.75倍;数字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数字经济增加值实际年均增长率高达13.4%,高于同期GDP年均实际增长率约4.1个百分点;新冠疫情冲击对2020-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的倒逼激励作用显著,相较同期不发生新冠疫情冲击的基准情景,新冠疫情冲击情景下的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要高出约4个百分点;2020-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仍将表现出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至29.36万亿元.

    数字经济新冠疫情远景目标机器学习

    长三角地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核心要义、主要进展与提升路径

    郝身永段昆雨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是党中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是共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于"共同体"蕴含的利益共通性和利益竞争性基本内涵,以城市群为载体跨行政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其核心内涵是:紧密协调的纵向合作,公平有序的横向竞争,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长三角地区围绕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多措并举:要注重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构建更加紧致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要坚持破除地方保护与消除行政壁垒齐头并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分工深化;要创新跨区域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解除地方利益"紧箍咒",激发产业协作的内生动力.

    长三角产业发展共同体产业分工产业协作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测度与分析——基于Shift-Share的经济韧性分解

    王欢芳陈素月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2008-2010年抵抗期和2010-2019年恢复期城市群经济韧性水平,并进一步运用Shift-Share分解方法探索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内在影响机制.研究显示:抵抗期和恢复期中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值分别为0.309和0.301,均强于全国层面经济韧性水平;Shift-Share分解后发现竞争力分量对各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抵抗期阶段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共同作用影响经济韧性水平;恢复期阶段则以第二产业竞争力为主导力量,同时以第三产业竞争力作为辅助力量.通过实证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提出相关建议,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Shift-Share分解产业结构竞争力

    ESG表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融资约束

    谢柳芳吕思捷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ESG投资理念的广泛传播和认同,企业ESG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重视企业追求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的绿色发展观念,将ESG表现纳入投资决策中,对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2010-2021年度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考察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企业的ESG表现具有价值创造功能,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传递出积极的信号,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吸引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有助于缓解融资困难;另一方面,考虑异质性影响,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相较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加长远的价值投资理念,良好的ESG表现更能够吸引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支持,改善企业的融资困境.研究结果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中国ESG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提升ESG表现,培养市场中长期投资力量,推动完善ESG鉴证相关准则和标准,为投资者和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ESG机构投资者融资约束

    考虑生产商风险的绿色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研究

    林志屈昕徐嘉磊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考虑生产商风险管理因素并存在为购买绿色商品的零售商提供价格补贴的绿色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损失,提高竞争优势.该供应链由生产商、零售商、消费市场的三层结构组成,分析了损失函数表达供应链中的中断风险特征及生产商、零售商、消费市场的行为优化条件,将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转化为广义纳什均衡问题,通过证明广义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证明得到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的解也是存在的,并提供数值算例以验证其合理性

    风险管理供应链网络均衡广义纳什均衡

    影响券商效率的因素与机制:基于一个扩展SCP框架的实证研究

    郑又源徐筠雅李妍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分析了影响券商效率的因素与机制,并使用中国证券公司2017-2021年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对券商的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券商的市场影响力和金融科技投入均对其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科技投入在市场影响力对效率的正向作用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券商的市场影响力会促进金融科技投资,金融科技投资的增加会进一步提升券商效率.与国有证券公司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市场力量和金融科技投入对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并且中介效应更加明显;在大规模企业中,市场力量对券商效率发挥着更强的促进作用,而金融科技投入在中小规模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并呈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

    市场影响金融科技投入券商效率

    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互动关系研究

    许晓永蒋雪王澳
    10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不断累积、金融风险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综合反映,本文以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和金融不稳定理论为基础,对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以及金融稳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在短期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但在长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合理扩张会引起宏观经济波动,造成债务风险,产生资产泡沫,促使杠杆率上升;这些风险隐患会进一步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及"资产负债表渠道"蔓延至金融体系,影响金融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债务风险资产价格杠杆率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

    张婷张峻瑜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更高的科技素质及更高的管理素质.然而,通过调研,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培育后备人才不足、培训内容更新缓慢、针对性不够或培训形式传统单一、政府主导性不足等诸多困境.认为甘肃省应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市场化驱动机制和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培育路径,这也是尽快打造出一支后备力量充足、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