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傅德印

双月刊

1004-5465

xuebao@lzcc.edu.cn

0931-4677016

730020

兰州市毅家滩418号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洲商学院主办的学报类学术期刊。辟有西部大开发、博士论坛、经济理论与实践、财政与金融、统计与会计、法律经济等栏目,集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资料性于一体。本刊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128页,逢双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胡海峰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深刻的历史逻辑、深切的现实逻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主动扩大开放范围、拓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创新开放方式、优化开放布局、提高开放质量,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国际激烈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两极化"和灵活就业

    沙玥许清清张汉成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基于中国2009-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工智能水平指数,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灵活就业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扩大灵活就业规模,且这一作用受到政府干预的调节;人工智能引起就业结构"两极化"而非"高级化",且就业结构"两极化"在人工智能驱动灵活就业中起中介作用;通过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灵活就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表现显著,但在东北地区表现不明显.因此,为推动灵活就业、保障就业民生,建议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政府干预的力度,针对各技能劳动力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人工智能灵活就业就业结构"两极化"中介效应模型

    数字经济对乡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王勇侯梦瑶
    2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数字医疗便是其中之一.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基于2011-2021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乡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对村卫生室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城镇化发展水平高和医疗财政投入高的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两个渠道.研究结论为乡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数字经济乡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机制检验

    央行担保品扩容、企业融资能力与绿色创新效率——基于企业绿色债券视角

    张超胡宗光
    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货币政策有效调控,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央行担保品扩容政策对企业融资能力和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央行担保品扩容政策能显著提升发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绿色创新效率,且在国有企业和污染企业中政策效果更明显;扩容政策效果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能力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对质量和数量创新效率同样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当企业经济不确定性低、商业信用环境好和行业垄断程度高时,扩容政策的传导效果更显著;扩容政策效果存在区域差异性,在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和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效果更明显.

    央行担保品政策绿色债券融资能力绿色创新效率

    央行是否应重新启用"逆周期因子"?——基于反事实方法的评估

    程贵刘宇哲王海英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逆周期因子调节是中国外汇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平复汇率波动.文章使用CFETS包含的22个国家日度汇率数据,测算中国是否在2022年重新启用逆周期因子,进而利用回归控制法预测中国若未采用逆周期因子调节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反事实结果,从而估计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外汇管理重新启用逆周期因子调节,对汇率的双向波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此,建议央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在面对重大外部负向冲击时,可将逆周期因子作为一种非常规汇率管理工具重新启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主动,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逆周期因子汇率波动反事实分析非常规汇率管理工具

    绿色金融与工业绿色转型:来自政府视角的观察和资源差异的检验

    姬新龙张清瑞
    6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文章选取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在测算各地区工业绿色转型水平的基础上,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实际影响,考察了政府干预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绿色金融主要通过调节产业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平等途径发挥促进作用;绿色金融对工业转型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在自然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源不同的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政府间接干预有正向调节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而以财政支出为主的直接干预会产生抑制作用;各地区经济水平和财政压力的不同也会导致政府干预的调节作用有所差异.认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要把握好政府干预的程度与范围,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绿色金融工业绿色转型政府干预区域异质性

    环境保护税能兼顾减少碳排放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吗?

    管治华李子栋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制度建设的重要调控目标.文章围绕减少碳排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引入了窄口径的绿色税收政策强度、人均碳排放量、人均GDP、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等数据构建模型,实证检验其对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的效应;通过中介效应实证检验研发技术经费投入的作用,审视了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税体系;思考了如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根据区域来设置不同的环境保护税力度、协调地区差异、平衡环境保护税的"倒逼减排"和"税收激励"作用;提出了环境保护税可以有效实现降低碳排放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的对策.

    双碳环境保护税碳排放量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微观路径探析:基于企业金融化的文献述评

    杜永奎王钰琪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从企业金融化角度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微观实现路径,是亟需探究的热点问题.系统梳理现有文献可知,随着企业金融化趋势逐步加强,学术界目前对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动因、度量方式、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经济后果等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鉴于此,简单阐述企业金融化内涵与度量方式,构建企业金融化"理论动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的逻辑框架,以理论动因为起点,探究企业金融化的宏观、中观、微观影响因素,阐释其经济后果,厘清其中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注重完善企业金融化的度量方法,构建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的企业金融化度量指标;探究企业适度金融化的范围,为金融资产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并继续深挖企业金融化的多维度驱动机制,构建完整的理论模型,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

    企业金融化金融实体经济融资约束

    数字经济对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王连田亚军周之浩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11-2020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甘肃省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以为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中介效应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越高.据此,为巩固和发展数字经济赋能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从发挥数字经济红利、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建议.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

    乡村性感知、旅游者幸福感与重游意愿

    徐燕李金峰张蓉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让游客在旅行中获得幸福感既是旅游业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探讨该情境下旅游者幸福感的前因后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构建以乡村性感知为刺激因素,旅游者幸福感为积极情感,重游意愿为行为反应的模型,研究乡村性感知、旅游者幸福感与重游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检验发现乡村性感知对旅游者幸福感、重游意愿有正向影响;旅游者幸福感对重游意愿有正向影响;旅游者幸福感在乡村性感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这为乡村旅游地的营销对策和幸福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对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SOR理论乡村性感知旅游者幸福重游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