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泸州医学院

马跃荣

双月刊

2096-3351

LZYXYXB@163.com

0830-3161822,3163895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忠山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沪州医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沪医资料》,创办于1973年。本刊自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及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办刊条件和办刊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SIR模型评估精神障碍人群COVID-19感染风险的可行性

    张阳向定涛熊传真张玲...
    51-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eSIR模型用于评估精神障碍人群COVID-19感染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在PubMed数据库,以"COVID-19"、"Mental disorders"、"Epidemiology"为搜索词进行检索,寻找公开发表的在精神障碍人群内的COVID-19爆发案例,根据纳入标准,选择韩国庆尚北道清道大南医院精神病封闭病房和荷兰奈梅亨Canisius-Wilhelmina医院(CWZ)的精神病科2个单位.采用eSIR模型对精神障碍人群的COVID-19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采用R软件(4.0.5版本)进行分析,预测COVID-19爆发期间的每日累计感染人数.结果 eSIR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韩国清道大南医院精神病封闭病房于2020年2月15日出现第一例COVID-19感染者,然后不断增加,于2月25日附近达到峰值,累计感染个体约为108人,后逐渐下降;荷兰奈梅亨CWZ精神病科于2020年3月13日出现第一例COVID-19感染者,然后不断增加,于3月28日附近达到峰值,累计感染个体约为11人,后逐渐下降.结论 用eSIR模型对精神障碍人群的COVID-19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预测效果与实际感染情况相符,可推广用于精神障碍群体COVID-19感染风险的评估.

    精神障碍COVID-19风险评估风险模型

    口肌康复训练在智力低下小儿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石娜娜霍艳飞赵永红闻春波...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肌康复训练在智力低下小儿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智力低下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人院顺序单双数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单数,n=54,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口肌康复训练),对照组(双数,n=54,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口部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口部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智力低下小儿语言康复中应用口肌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提高口部运动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口肌康复训练智力低下语言康复应用效果

    脑卒中相关肌少症的可视化分析

    周星辰廖如榆黄龄漪邓雅...
    60-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探索脑卒中相关肌少症领域的现状、趋势和潜在热点,以提升脑卒中相关肌少症研究的创新性与深度.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及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7年至2021年脑卒中相关的肌少症所有中英文文献,利用CiteSpace对该领域的作者、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文献318篇,其中WOS 301篇及CNKI 17篇.脑卒中相关肌少症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在2016年之后明显上升.机构和国家合作联系不紧密,作者之间联系相对密切.国际上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熊本康复医院,共19篇,占比6.3%;国内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广东中医药大学,共2篇,占比11.8%;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共101篇,占比33.6%.最终形成9个聚类标签,去除与主题相关关键词后,出现频次最多的老年人、身体成分、死亡率.结论 近年来卒中相关肌少症问题受到持续关注,发达国家研究较多,国内研究者较少;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等是目前研究热点,营养干预、康复管理及聚焦老年卒中人群是未来发展趋势.

    脑卒中肌少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乳腺癌和鼻咽癌病人子器官剂量评估方法辅助放疗调强计划的优化

    周平杨蕾詹翔李静毅...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拟合调强放射治疗中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剂量公式,探究危及器官剂量的评估方法,从而相对精准地保障调强放疗计划的质量.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n=19)与鼻咽癌病人(n=55)的放疗计划,将OAR分割为多个子器官,子器官归一化后得到平均剂量均值,然后与各子器官到靶区表面最短距离轨迹图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相应拟合公式.结果 显示不同OAR各子器官的归一化平均剂量均值与其到靶区表面最短距离呈负相关性;对上述因素进行拟合得出相应拟合公式,并评价该拟合公式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果.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较简便的调强放疗计划OAR剂量评估的方法,从而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OAR剂量的影响,提高调强放疗计划质量.

    调强放疗危及器官剂量评估剂量预测

    赶黄草总黄酮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付满玲姚淮育侯筱芳九红...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赶黄草总黄酮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昆明小鼠50只分为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150 mg/kg)、D组(赶黄草总黄酮高剂量组,800 mg/kg)和E组(赶黄草总黄酮低剂量组,400 mg/kg),每组10只,各组每天分别灌胃1次连续14 d.末次给予灌胃1 h后,除了 A组,其余4组均使用APAP溶液(300 mg/kg)腹腔注射,16 h后处死并解剖小鼠,计算肝脏系数,测定小鼠血清生化酶和肝组织炎性、氧化因子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结果 相较于A组,B组的肝脏系数显著升高且肝细胞结构破坏明显,血清ALT、AST、ALP、LDH指标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TNF-a、IL-6、MDA显著增高,而SOD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D组和E组小鼠血清ALT、AST、ALP、LDH和肝组织TNF-a、IL-6、MDA均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损伤程度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 赶黄草总黄酮对APAP致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药物性肝损伤赶黄草总黄酮对乙酰氨基酚保护作用

    ICU护士对病人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及决策行为意愿的调查分析

    刘梦婕张婷婷余琴李沛窈...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病人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及决策行为意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抽样法抽取泸州市6家三级医院综合ICU的130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2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及决策行为意愿.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ICU护士对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及决策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ICU护士对病人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条目均分为(3.20±0.44)分,决策行为意愿条目均分为(3.76±0.57)分.自己生命末期是否会选择不接受心肺复苏、是否知晓安宁疗护均为ICU护士对病人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听过生命末期可合法放弃心肺复苏、自己生命末期时是否会选择不接受心肺复苏均是ICU护士对病人生命末期医疗决策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ICU护士对病人生命末期维持治疗态度趋于正向,决策行为意愿倾向于不接受CPR等维持治疗措施,而采取安宁疗护等缓和性医疗手段,ICU护士的生命末期决策行为意愿趋于正向,应积极提高护士促进病人生命末期合理临床决策的参与度,从而提高病人末期生命质量.

    重症监护室护士生命末期生命维持治疗临终决策

    FOXQ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林奉康张卓冉彭李嘉何涛...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叉头盒子(Forkhead box,FOX)蛋白家族成员之一,FOXQ 1(Forkhead box Q1,FOXQ1)是调节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发现FOXQ1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Wnt/β-catenin、转化生长因子-β、伏隔核相关蛋白-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增殖、炎症、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进程,在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和胶质瘤等恶性肿瘤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FOXQ1也受到多种非编码RNA的调控.另有研究表明FOXQ1可与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抑制肿瘤的侵袭.随着对FOXQ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加深入,FOXQ1很可能成为肿瘤诊断、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FOXQ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参与的信号通路,调节机制以及FOXQ1与肿瘤防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FOXQ1肿瘤信号通路非编码RNA

    信息动态

    86页

    端粒DNA损伤修复机制及其意义

    朱先玉李江辉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损伤是细胞存活的主要威胁,若得不到恰当的修复,可能引起细胞衰老、死亡或者肿瘤的发生.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保护依赖于端粒,端粒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端粒末端的特殊结构需要避免被识别为DNA损伤位点,从而避免发生降解、重组以及末端连接.然而,端粒DNA富含鸟嘌呤,易受活性氧自由基攻击而产生损伤.细胞如何平衡末端保护与DNA损伤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端粒末端保护机制以及端粒DNA损伤修复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端粒随着细胞增殖而逐渐变短,最终引起细胞衰老.肿瘤细胞具有延伸端粒的能力,主要通过端粒酶或端粒延伸替代机制维持端粒长度.端粒在衰老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还将总结端粒DNA损伤修复在衰老和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端粒末端保护DNA损伤修复衰老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