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月刊

1008-8717

牡丹江市西地明街60号

牡丹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

    陈丽荣朴佳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基于历史历程与现实考量向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与思想警醒。"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诉求向全党发出的又一思想号令与政治动员。"三个务必"不仅是对"两个务必"在党的初心使命、工作作风与斗争精神三大方面的一脉相承,更是对"两个务必"在时代在发展、理论在创新、使命在呼唤三大方面的创新发展。深刻把握"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理解与践行"三个务必",切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务必三个务必一脉相承创新发展

    社交媒体对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探析

    阿地拉·艾里江高进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日渐成为影响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形式,创新了国家形象建构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通过对国家形象等相关概念的剖析、国家形象塑造价值的把握以及理论基础的挖掘,有利于内在地分析社交媒体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因素,进而探寻社交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科学路径,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社交媒体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塑造

    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钱丽易慧敏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状态和相对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时序发展来看,2013-2020 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稳步上升状态,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从低度迈向中度再进入高度的演变规律,实现了数字经济发展滞后向同步发展的转变;从空间发展来看,2018-2020 年间三省一市陆续迈进高度协调阶段,2016 年以后三省一市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相对发展状态相差较大,不同的相对发展状态相互作用对长三角两系统相对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相对发展耦合协调

    论叶尔克西《白水台》中的家园意识

    齐雪艳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作长篇小说《白水台》,以生活在新疆北部的白水台村当中的哈萨克牧人尤莱·叶森一家的生活变迁为主线,展现了哈萨克牧人浓厚的家园意识。他们的家园记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崇敬。牧人在离去—归来的过程中找寻着自己的乡土家园和精神家园,最终在时代的变迁之下完成了家园的重构。哈萨克牧人也终将在时代变迁之下构建理想、和谐共生的新家园。

    家园意识家园记忆家园追寻家园重构

    本·杰伦《腐败者》中的疾病书写与伦理思考

    刘晨茜黄晖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杰伦荣获法国地中海文学奖的《腐败者》中,疾病意象隐喻了腐败国家的伦理混乱和小人物身处其间的伦理焦虑:以瘟疫、虫蛀说明摩洛哥的腐败体制及其危害。穆哈德的心理、身体疾病与他受贿前后的伦理焦虑存在互为因果、相互表征的关系。穆哈德从清廉者到腐败者的堕落转变,象征了摩洛哥的国家危机;而他的道德净化与腐败环境之间形成的矛盾,蕴含了作者对摩洛哥反腐斗争依然任重道远的严肃思考,彰显了文学的伦理教诲功能。

    本·杰伦《腐败者》疾病书写伦理思考

    荒诞又庄严: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标本——以《生死疲劳》中的《猪撒欢》为例

    贾荣华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基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构和反思。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考察《生死疲劳》中的第三部分《猪撒欢》,对于深入探析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影响社会、影响人们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通过对西门屯人"大养其猪"的狂欢式追求的荒诞生活剧、《养猪记》的套盒式小说结构和两个"莫言"的视角转换,以及小说中建筑景观的剖析与透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诸如对无意义、无深度的追求,语言表达的零散化、碎片化和审美日常化、价值日常化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后还通过细读文本,探讨了对处于后现代阶段下的历史和文学关系以及对于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莫言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某种思索与不足之处。

    后现代主义大养其猪《养猪记》建筑景观历史

    "赤裸生命"及其爱欲释放——论《寄居蟹》叙事的生成逻辑与情爱书写

    封榆莹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锐作家文珍的短篇小说《寄居蟹》以自己擅长描写的个体情感入手,揭示了底层边缘人士因为经济困顿而导致的权利缺失、伦理缺失以及人格缺位等问题,回应着现实的生存困境。因此,在"赤裸生命"的理论视域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可以透视出《寄居蟹》的底层叙事策略以及作家文珍意图展露的对底层边缘化群体生存现状的思考。

    《寄居蟹》"赤裸生命"底层叙事爱欲

    残雪小说的空间叙事转型及其意义向度——以《黑暗地母的礼物》的乡土建构为中心

    李乾熠
    59-6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是残雪创作转型的标志性作品,当前研究较少关注小说如何依托"乡土"实现空间叙事的转型。一方面,小说主人公不再视世俗乡土空间为背离的对象,而是对其产生了集体认同的情感;另一方面,小说主人公也不再固执于灵魂的追求,而是选择在精神乡土空间展开同世俗一体化的诗性体验。从乡土出发探索融贯中西哲学的"新实验文学",是新世纪以来残雪为书写世界文学的"中国经验"所做的一种探索。

    残雪空间叙事《黑暗地母的礼物》乡土"新实验文学"

    "能打"形容词化的构式压制路径阐释

    冯莉沈欣怡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打"经历了语义与结构的历时演变,以新的语义与功能活跃在语言使用中。它从"能+V"构式和"打"的语义泛化融合而来,在构式压制及隐喻、类推机制的作用下经重新分析形容词化,呈现出独特的句法、语用功能及语体特征。"能"与"打"语义与功能的弱化为"能打"的构式压制过程及形容词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使得"能打"打败其他形式固定成词。对"能打"形容词化及其新用法的阐释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掌握前沿的语言现象。

    "能打""能+V"形容词化语义泛化构式压制

    浅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迟丽娟刘洋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并推动社会进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包括实践导向、多学科交叉合作、创业意识与商业技能培养。实践导向强调提供实际机会和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跨领域合作能力。创业意识和商业技能培养方面,着重于市场分析培训、商业模式设计学习和财务规划训练。这种融合不仅有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掌握技术知识,还培养了其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为科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作出贡献。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