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媒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媒介
《媒介》杂志社
媒介

《媒介》杂志社

月刊

1007-0923

媒介/Journal Medi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昌市德国小蠊2006-2016年抗药性发展趋势研究

    马红梅李紫芬柳小青陶卉英...
    45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2006-2016年10年间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发展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6、2010、2014、2016年的6-7月在南昌市的农贸市场、餐饮店、宾馆及超市采集野生种群的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及诊断剂量法(GB/T 26352-2010《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德国小蠊生物测定法》)进行抗药性测试.结果 2006-2016年经药膜法检测,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2010、2016年对DDVP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4和1.45倍,2014、2016年对乙酰甲胺磷分别为0.53和0.77倍,2006、2010、2014、2016年对残杀威分别为1.09、1.36、1.25和1.74倍,2006、2010、2016年对溴氰菊酯分别为1.36、12.73和16.01倍,2006、2010、2014、2016年对高效氯氰菊酯分别为4.99、3.57、4.72和10.04倍,2014、2016年对氯氟氰菊酯分别为2.34和5.39倍,2014、2016年对顺式氯氰菊酯分别为3.19和5.99倍.用诊断剂量法检测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对DDVP、残杀威的抗药性,显示均已产生抗性.结论 2006-2016年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由低抗发展到中抗,部分达高抗水平,对DDVP、残杀威保持低抗水平,对乙酰甲胺磷较敏感.

    德国小蠊抗药性发展趋势

    溴虫腈饵剂防治黄胸散白蚁的效果研究

    连留青陈海江方敏
    458-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溴虫腈饵剂防治黄胸散白蚁的效果,为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提供新技术手段.方法 室内利用滤纸饵剂和纤维素饵剂测定溴虫腈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现场试验采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与溴虫腈饵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溴虫腈饵剂对黄胸散白蚁的灭杀效果;利用SPSS 20.0软件对黄胸散白蚁工蚁死亡率和取食滤纸片的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在31.25~500.00 mg/L的供试浓度下,溴虫腈对黄胸散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选择取食条件下,供试的黄胸散白蚁工蚁在7~8 d内全部死亡.在相同时间内,黄胸散白蚁工蚁取食500.00 mg/L溴虫腈处理的滤纸片的量仅为蒸馏水处理的滤纸片的81.31%.野外条件下,0.05%溴虫腈饵剂对黄胸散白蚁巢群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平均取食44.6 g饵剂后均在30~122 d内死亡.结论 0.05%溴虫腈饵剂可有效地防治黄胸散白蚁巢群,应在生产中进一步验证后推广应用.

    黄胸散白蚁溴虫腈饵剂驱避性防治效果

    常德市白蚁种类、分布及其危害调查研究

    姜丽红邹湘武欧阳政毛鼎...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常德市白蚁种类组成及危害的优势种,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应常德市的白蚁防治策略,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 2012-2015年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常德地区9个县(区、市)的房屋建筑、园林绿化、山坡树林、农田生活区和原始自然林区5种不同生境中广泛采集白蚁标本;利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在225个乡镇(街道),1699个村落共采集白蚁标本2528号,计2科7属30种.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黄翅大白蚁、黑胸散白蚁和细颚散白蚁,分别占标本总数的42.40%、24.29%、9.93%、8.82%和3.52%.黑翅土白蚁是园林绿化(65.71%)、山坡树林(41.65%)、农田生活区(39.21%)生境中的优势种,黄胸散白蚁是房屋建筑的优势种,占33.55%.除武陵区和鼎城区外,其他县(区)白蚁乡镇危害率均为100%,桃源县的白蚁村落危害率最高,达94.93%.结论 该调查基本查清了常德地区的白蚁种类组成、分布及各生态环境下的白蚁危害情况,为开展白蚁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白蚁种类组成优势种群危害率常德

    栖北散白蚁取食群体大小及觅食范围的研究

    尹红隋晓斐崔巧利李培光...
    46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栖北散白蚁取食群体大小及觅食范围.方法 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青岛市东杨戈庄采用三重捕获标记法在18000 m2区域内进行取样研究;使用尼罗蓝(Nile blue)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生物染色剂,通过标记-释放-重捕采集白蚁样本,计算、推测出白蚁群体觅食个体数量、觅食最远直线距离及觅食范围.结果该区域内共分布5个(Ⅰ~Ⅴ)栖北散白蚁群体,每个群体工蚁个体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22、1.97、1.92、1.92、2.08 mg;Ⅰ、Ⅲ~Ⅴ号群体觅食个体数量分别为3.96×106、0.86×106、0.67×106、1.78×106只(Ⅱ号群体因特殊情况未采集到足够样本,未测出觅食群体数量);5个群体觅食最大直线距离分别为55.1、35.0、36.3、26.6、94.4 m;觅食范围分别为814、396、466、567、3040 m2.结论 栖北散白蚁群体可拥有巨大的觅食个体数量,最多可达3.96×106只,觅食最远直线距离可达94.4 m,觅食最大面积可达3040 m2.

    地下白蚁栖北散白蚁取食群体觅食范围三重捕获标记法

    两种方法提取布鲁氏菌脂多糖的比较

    韩秀瑞田国忠姜海赵鸿雁...
    470-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酚水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布鲁氏菌脂多糖的效果.方法 用酚水法和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羊种布鲁氏菌标准株16M的脂多糖,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银染方法比较脂多糖纯度和结构的差异.用ELISA法定量测定脂多糖浓度,稀释至相同浓度后通过鲎试剂凝集试验检测并比较脂多糖的凝集活性,并从操作过程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用SAS 9.3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两组方差齐用Student t检验;若组间方差不齐,则使用调整的t′检验,以α=0.05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酚水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脂多糖纯度均较高,二者的鲎试剂凝集活性分别为(4.926±0.051)和(5.015±0.037)EU/n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0,P=0.332).酚水法提取的脂多糖在17×103及26×103处存在缺失,而试剂盒法提取的脂多糖结构更加完整,过程也更加安全方便.结论 试剂盒法提取布鲁氏菌脂多糖比酚水法更具有优势.

    布鲁氏菌脂多糖酚水法试剂盒法

    三峡工程建设对湖北省兴山县肺吸虫病流行影响的调查

    董小蓉张华勋崔雪峰曹慕民...
    473-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兴山县肺吸虫病感染与患病的影响.方法 于2012-2016年对兴山县开展4次肺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人群血清学检测和溪蟹囊蚴感染率检测,并收集三峡工程建设前、建设初始及蓄水阶段的肺吸虫病流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峡大坝建成后开展的4次调查,共检测人群1128人,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为2.57%(29/1128),以2012年南阳镇阳性率最高为8.12%(2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13,P=0.000);采集溪蟹340只,总阳性率为27.94%(95/340),其中以古夫镇感染率最高为48.80%(6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2,P=0.000);工程建设前溪蟹感染率为28.48%(501/1759),竣工后的溪蟹感染率为27.94%(95/340),均高于建设开始时的感染率(57/298,1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8,P=0.003);人群血清学阳性率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未做比较.结论 兴山县溪蟹感染率依然较高,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的改变,出现了新的溪蟹囊蚴高感染率地区,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肺吸虫病暴发流行.

    三峡工程肺吸虫病流行兴山县

    辽宁省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温立海曹毓存刘国平
    476-47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采自辽宁省沈阳市的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沈阳库蠓〔Culicoides(Beltranmyia)shenyangensis sp.nov.〕,该新种与浅暗库蠓(C.pallidulus Yu,1991)相近似,但后者复眼的小眼面间有柔毛,翅有7个淡斑,阳茎中叶端部无侧刺,阳基侧突基部分离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本新种的翅斑与西伯利亚库蠓(C.sibiricus Mirzaeva,1964)也相近似,但后者的触角嗅觉器分布在第3~15节,触角比为1.7,阳茎中叶和阳基侧突的形状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CDC(沈阳110034).

    蠓科库蠓属带纹亚属新种

    飞机防治胡杨林春尺蠖对荒漠型黑热病的控制观察与分析

    廖力夫刘忠军阿迪力·司马义崔燕...
    478-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飞机防治胡杨林春尺蠖对荒漠型黑热病的控制效果.方法 以荒漠型黑热病疫区巴楚县夏河林场和伽师县三乡作为研究现场,其中前者为实验区,后者作为对照区.实验区处理:2009年4月底用AT-402B型飞机,对3200 hm2胡杨林区害虫春尺蠖喷洒灭虫药;对照区处理:2008-2009年和2014-2016年荒漠型黑热病流行期,对黑热病患者住宅及其周边10户范围以内的宅院室内喷洒菊酯类卫生杀虫剂用于杀灭白蛉,2015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婴幼儿蚊帐防蛉措施.结果 实验区2009年飞机灭虫前,黑热病发病率维持在160/10万~260/10万,灭虫后连续7年在60/10万以下;对照区2010年后黑热病发病率下降到60/10万以下,但2014-2016年(6月)又分别回升至201/10万、602/10万和325/10万.结论 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期,飞机灭虫比院落灭虫对疫情控制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长.

    荒漠型黑热病飞机灭虫控制吴氏白蛉

    河北省鼠疫高危地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水平的调查

    王再山杜国义
    48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河北省鼠疫高危地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进行延续性调查,进一步了解鼠疫高危地区人群鼠疫感染情况.方法 根据康保县、蠡县和张家口市区人口资料,2016年1-6月,选择鼠疫高危地区人群采血分离血清;用IH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及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水平.结果 采集康保县及蠡县高危人群血清样本7204份,采用上述3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阴性;100份对照血清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也为阴性.2007年在康保县调查时检出阳性4份(4/196).结论 近期在张家口市康保县和保定市蠡县鼠疫高危人群中无鼠疫感染者,即未发生人间鼠疫.

    鼠疫F1抗体高危人群河北省

    黑龙江省同江口岸首次发现花鼠携带Bartonella washoensis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石金峰耿聪张坤鞠文东...
    484-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黑龙江省同江口岸鼠类中可能携带Bartonella washoensis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 2016年6月,在黑龙江省同江口岸林缘地中,采用夹捕法和笼捕法捕获啮齿动物,采集啮齿动物脾样本,利用巴尔通体rpoB基因序列保守区引物,用PCR法检测巴尔通体,获得的阳性样本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分析.结果 在捕获的113只鼠中共获得69份阳性样本,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在花鼠脾脏中获得的巴尔通体rpoB基因片段(编号:TJ2016-107)与同样是分离自花鼠的B.washoensis SR22-1株和SR25-1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和98%.提示黑龙江省同江口岸花鼠中可能携带B.washoensis.结论 首次在花鼠脾脏中扩增出与B.washoensis同源性较高的rpoB基因片段,这也是黑龙江省可能存在B.washoensis的直接证据.

    黑龙江省同江口岸花鼠Bartonellawasho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