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
美术

王仲

月刊

1003-1774

010-65003278 65068966

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3层

美术/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美术》全面及时地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现与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活跃和深化美术理论研究、促进中外美术交流为己任,《美术》是海内外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为文化史的全球艺术史:联结历史与图像

    张坚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克哈特、兰布雷希特、瓦尔堡和法国年鉴学派的文化史观念和方法论,是全球史和全球艺术史研究和写作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当下全球艺术史的多元立场及其所包含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西方中心论话语系统之下,作为文化史的全球艺术史,一方面,是以"唯物主义"研究面向而联结历史与图像,力图超越西方中心论的民族国家和地缘政治叙事,建构以区域性历史经验和文化记忆为锚点的世界艺术史;另一方面,在中国,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黄宾虹提出的"国画之民学"主张,及黄宾虹基于中华文化本位立场的"世界图画迁移"的眼光,预示了一种重要的、作为文化史的全球艺术史的中国愿景.

    全球史全球艺术史文化史联结历史图像

    图画的节奏:"气韵生动"的西传与接受

    高畅
    15-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韵生动"的西传是研究"图画的节奏"时必须要厘清的艺术史现象.20世纪初,西方学者以"rhythm"(节奏)翻译"气韵生动",这一译法呈现出他们阐释"气韵生动"的思路以及观看中国古代绘画的视角,他们从线条笔墨的节奏形式中看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内蕴的生命精神,并从"节奏"切入,比较研究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特质和创作观念."气韵生动"的西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绘画批评中节奏视角的建构,换言之,经过"气韵生动"的西传,"节奏"被确立为一种观看方式.

    六法气韵生动图画的节奏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

    从物之图像到物之话语:17世纪至19世纪"中国白"图像的全球传播

    郑永松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化白瓷及其图像作为社会事实的视觉性图景,见证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从模仿、吸收到再现,作为他者目光下的异域元素,德化白瓷成为西方艺术史上被描绘的对象.相关视觉材料揭示了此类瓷器对当地物质文化生活的长久影响,折射出法国东方陶瓷研究的技术史与文化史转向.本文聚焦17世纪至19世纪表现德化窑白釉梅花杯、镂空杯与马可·波罗香炉的绘画与印刷品,从物之图像回归物之话语,展现出被传统艺术史视角所忽略的中西艺术交流史.

    德化白瓷物质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中西艺术交流

    物象心生——关于写意静物的研究

    范晓楠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中西美术史,关于静物题材的经典绘画层出不穷,由于观念和创作诉求的不同,对静物的描绘和表现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写意静物为专题展开研究,挖掘在当代语境中,油画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可能推进的路径.

    写意静物油画

    发掘雕塑潜能弘扬中华美育——"2022第五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的启示与思考

    吴洪亮郅敏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第五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以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为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法和策展原则.展览意在以雕塑创作为契机,探索家庭美育新方式;调动青少年多元表达的活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增强青少年对优秀中华传统艺术的学习,增进他们的文化自信.通过雕塑创作挖掘青少年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思考.

    青少年雕塑中华美育传统文化

    在"史"与"诗"之间——薛永年的学术艺术及互动融合关系摭谈

    邓锋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呈现了当代美术史论大家薛永年的成长之路、文化立场、研究方法和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双向并行、同步推进方面,为学界提供了足资参鉴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启思.本文拟围绕此次展览的策划及展出的各类文献、作品,结合薛永年学术思想与贡献,略述其学术研究之"史笔"、艺术创作之"诗心",并揭橥两者互动融合之关系.

    薛永年中国美术史中国画书法美术教育

    借古开今的肖像艺术创作——忻东旺的意象写实主义

    闫雪峰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中国艺坛,忻东旺的肖像画无疑是极具特色的,对其艺术价值的研究和历史书写亟待深入.本文从时代肖像和现实主义两个热点问题切入分析忻东旺艺术的价值内涵.通过"洞察之写生与通感""造型之写实与意象""细节之心灵感应的图式"三个部分系统分析忻东旺造型语言的意象写实主义,并还原其艺术语言及观念的文化基因.

    忻东旺肖像画意象写实主义

    山重水复开新境——读牛克诚先生的山水画艺术

    吴为山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克诚先生既是一位历史学者,又是一位艺术家.他打通学科围墙,如鱼得水般地在理性与感性、继承与创造的双重变奏中实践人生的探索与追求.他长期专注于中国绘画色彩学,对其展开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将研究心得运用于创作实践.在其自创理论的影响下,通过临古,慢慢从程式中找到规律;通过写生,渐趋实现对山川景象的内化;通过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五色交融、格调高古、云山互答、诗意盎然的艺术风格.其理论与实践的融汇必然生发为情理交融的艺术.

    牛克诚中国画色彩

    传统大漆材料与当代绘画视觉表现

    武非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当代绘画视觉表现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艺术材料的介入,大漆在漆画和综合材料绘画中的应用与实践,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媒材,从传统工艺美术走人当代绘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语言体系提供了材料支撑.从材料传承和技艺演进的历史维度上,以民族的独特视角去认识世界,思考当代问题,传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价值观和审美体验,可以使大漆材料以全新的姿态介入当代绘画的本土化实践,以更加开放的样貌构建自身语言体系,成为展现中国意象的有效路径.

    大漆漆画当代绘画本土化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谈

    宋子伊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水墨人物画,自20世纪以来自觉承担起了反映时代与人民生活的重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题材内容和造型语言上不断演进与拓展,成为中国人物画在近现代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本文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实践探索出发,结合自身的美术作品与创作经验,从深入生活、形神塑造、笔墨学养等角度,探讨对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思考.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写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