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
美术

王仲

月刊

1003-1774

010-65003278 65068966

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3层

美术/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美术》全面及时地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现与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活跃和深化美术理论研究、促进中外美术交流为己任,《美术》是海内外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髡残书画变形与禅宗思想

    沈名杰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禅宗美学的"悟"、"空"、"无常"思想对于髡残书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说明其书画之变形美和禅宗思想的内在关联.同时,通过分析髡残书画笔墨的特点,进一步挖掘其蕴藏的禅宗思想内涵,文章指出,髡残借助书画的变形、布局、章法,通过笔墨语言传达生命的律动,以书画的笔墨形态描写画家心中对于自然生命形态的领悟,实现自然造化和心灵体悟的统一.

    髡残变形美书画禅宗

    惠斯勒绘画的美学趣味及对本土印象派的影响

    陈瑶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印象派画家和他们的法国前辈一样都受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响,不过他们对日本艺术的兴趣还来自一个重要的中介入物——旅居画家詹姆斯·惠斯勒.在对东方艺术和观念的吸收与表现上,惠斯勒是一个重要的传播者,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为美国印象派画家们理解和欣赏日本艺术搭起了一座视觉的桥梁.与早先法国印象派对东方艺术中的元素借鉴和装饰表象的挪用相比,惠斯勒在对日本艺术的构图、色彩以及美学上有更为深层的认识和理解,而美国19世纪末印象派画家们对日本风格的一种不同步的吸收,也正是体现了他们所接受的作为中介的惠斯勒艺术的不同影响.

    惠斯勒日本艺术美国印象派

    奥林匹亚优胜运动员像对古希腊城邦意识的塑造

    李艳辉马天博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希腊优胜运动员像作为公共艺术品,被大量敬献于泛希腊宗教圣地奥林匹亚.目前学界对运动员像的意涵理解不够准确,因而对于敬献行为的目的 认识有所偏差.运动员像包括一般化的人像和说明性的铭文两大叙事元素,二者共同传递了城邦的自我意识和荣誉意识.大量运动员像出现于圣地,就本质而言是城邦进行宣传竞争的表现.诸城邦的艺术宣传竞争在竞技荣誉与战场荣誉两方面展开.运动员像作为一种依托个人胜利而进行的城邦宣传载体,同时,面向本邦和外邦公民叙事,因而相应地蕴含着两组强大的张力,公民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张力,以及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之间的张力.

    奥林匹亚优胜运动员像城邦宣传

    中国斗辰信仰中"猪"元素对日本妙见信仰的影响

    孙语崎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中,吸纳了大量本土宗教信仰的相关要素.其中,作为我国用以指代斗辰重要象征的"猪"元素,在为佛教所吸收后,逐渐成为了佛教斗辰信仰中重要的图像象征要素;此后又同众多密教仪轨一道传入日本,并与日本妙见信仰及相关图像相融合.本文以日本北辰妙见信仰中的"猪"元素为切入点,结合图像信息与文献记载,讨论我国斗辰信仰中"猪"崇拜对日本妙见信仰产生的影响.

    密教斗辰信仰妙见

    张爱玲的另一支笔——《更衣记》插图管窥

    孙盈盈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出版物中不乏张爱玲绘画,尔后却多湮于时光.《更衣记》组图是窥其画作的遗珠,该图是其考证中国服饰变迁史并亲绘的系列插图,后被学界认为具珍贵的艺术和史料价值.民国文人善画者众,由张爱玲自绘插图可透视彼时作家群体创作状态.文人插图与文字共筑话语体系,若见其全貌还需这另一支笔.

    张爱玲插图《更衣记》民国

    民国女画家张蓓英考

    陈明园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早期的西画运动之中,不乏女性参与者,然而由于时代变迁等原因,这批女性艺术家却大多"失落"于美术史的图像与文本之中.张蓓英作为民国中后期较为突出的一位女性画家,其西画创作及艺术活动在彼时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蓓英采纳"中西兼能"创作方法,对绘画题材和形式语言的探索,皆是其个人身份与文化身份的共时性显现.

    张蓓英女性个人身份文化身份

    版上文章——版画创作中对"版"的研究及运用

    胡贤武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版画界的艺术家在对"版"的制作、研究和运用上不断创新,并收获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本文认为在当前版画多元发展的趋势下,应打破固有的概念和思维,充分利用版画资源,以宽容试错的态度参与版画艺术实践,拓宽版画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力,在"版"上做出更多的文章.

    版画创新

    纪念未来——上海美术学院主题纪念碑教学探寻

    肖敏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碑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最为古老的核心课题之一,因其在公共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定位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模式,当代社会的发展则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意在探讨主题纪念碑雕塑在当下乃至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公共雕塑纪念碑公共性教学

    变化在心造化在手——姜宝林的写意花鸟画

    邹尚辉
    144-145页

    心境与画境——意象风景画创作探索

    唐莲
    146-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