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
美术

王仲

月刊

1003-1774

010-65003278 65068966

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3层

美术/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美术》全面及时地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现与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活跃和深化美术理论研究、促进中外美术交流为己任,《美术》是海内外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刘罡的泰山写生与山水卧游

    朱万章
    77-80页

    四象悟心 丹青生灵——李大成工笔画中的生命观照与表达

    游江
    81-85页

    融水苗族人物形象的工笔画塑造

    冯园明
    86-89页

    观念与图绘——《国粹学报》的美术视域

    方茜
    90-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办于清末的《国粹学报》,以其名家云集、观点荟萃的学术定位而闻名,但是该刊曾积极参与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进程,并在其中发挥助推作用的一面,却较少为人所知.事实上,《国粹学报》主编邓实、黄节等人不仅因倡导"古学复兴"而与黄宾虹等传统书画家结盟,还为后者坚持"借古开今"艺术发展道路提供了多重支持.青年主笔刘师培率先在《国粹学报》开辟《美术》栏目,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视野,开展美术历史及理论研究,继而吸引黄宾虹等专业人士加入其中,合力构建持续且深入的美术交流平台.1907年—1911年间,《国粹学报》还与蔡哲夫合作,连载博物图画共128幅.这一系列图绘既展现了书画家接受古学、新学的双重影响,也成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一页缩影.

    《国粹学报》古学复兴借古开今博物图画

    从《国画月刊》看现代性视域下国画家的自主与自觉

    张聿婷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画月刊》是中国画会于1934年至1935年主办的美术期刊,其创办与发展的背后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国画家对于民族文化危机和中国美术发展问题的思考.虽然该月刊仅发行12期便宣告停办,但其在"本位文化"思潮下对提振传统文化自信起到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本文以该月刊的创办缘起、艺术观点、经营策略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进而明晰《国画月刊》对于确立传统艺术价值、重塑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争取中国美术发展的自主性与话语权而作出的积极探索.

    《国画月刊》中国画会中国美术本位文化现代化

    民国美术批评家李宝泉研究

    司开国
    103-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民国美术批评家李宝泉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其国内和国外教育背景,上海、南京两地职业经历,以及从回国之初的"艺术至上主义"到抗战时期"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美术批评观的转变等方面,考察李宝泉的美术批评成就及其在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

    李宝泉艺术至上主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

    《唐朝名画录》成书考略

    韩刚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唐《唐朝名画录》为我国第一部断代绘画史,影响深远.尽管学界对晚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成书时间多所探讨,但迄今难以定论.本文较深入地探析作者朱景玄生平宦历及其中隐藏的成书信息,认为该书当成于开成末(840)至会昌三年(843),约四年间.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翰林学士太子谕德

    明代北京艺术市场的样貌与繁荣

    吴明娣常乃青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尽力勾勒出明代北京艺术市场的基本样貌,除论述交易品类、价格、场所等市场表征外,还致力于探讨鉴藏观念的改变和交易主体的转化等问题.最终指出明代是中国艺术品经营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北京与江南的书画器玩供给者、购藏者、中介形成互动、联动,共同促进艺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使艺术市场在晚明获得相对独立的成长空间,为其后北京乃至全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明代艺术市场北京鉴藏观念交易主体

    热罗姆和他的东方主义绘画

    陈东维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19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家让·莱昂·热罗姆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的回顾,呈现出画家对"东方主义"式伊斯兰色情图像的创造与传播;同时,从反思"东方主义"的立场,重新检视贯穿热罗姆整个创作生涯的东方主义绘画,分析了艺术家被塑造和定义的原因.通过对热罗姆的"摄影挪用"、"全景式绘画"等绘画创新的研究,展现出画家在"东方主义"这一创作方向上的探索与创新,并同时提示"东方主义"这一概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调整,影响到艺术史的"知识"生成和发展,并不断地在新的时期产生持续的影响.

    热罗姆东方主义学院主义"全景式"绘画

    欧洲当代具象绘画中的"剧场画面"——以尼奥·劳赫和拉斯·艾琳为例

    李卓叶倩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具象绘画得到长足发展且有着深刻变化,这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对画面视觉语言形式的深刻变革.自现代主义艺术形成以来,对画面形式感的实验性探索,也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当代具象绘画的画面语言.当代欧洲具象绘画已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再现性、情节性、叙事性、象征性写实传统之中迎来更多的转变,体现出对社会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本文以尼奥·劳赫和拉斯·艾琳为例,借用后戏剧剧场里的概念来分析这两位艺术家作品中所呈现的"剧场画面"特点,进而分析他们作品中的画面结构和绘画语言.

    剧场画面欧洲当代具象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