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
美术

王仲

月刊

1003-1774

010-65003278 65068966

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3层

美术/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美术》全面及时地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现与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活跃和深化美术理论研究、促进中外美术交流为己任,《美术》是海内外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古代绘画有关女性贞节教化图像探究

    张锦莉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传统文化及在农耕文明延续发展的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古代女性的审美心理结构,在中国古代绘画有关女性的视觉图像中,呈现出女性图像背后的立体空间及在男权社会中的观念衍变.本文对中国古代绘画里有关女性的贞节、教化观念及特征符号展开分析,围绕对女性教化和情感哲思主题,将女性视觉图像的研究植入更全面的历史维度中,揭示女性图像背后的立体空间及在男权社会的观念衍变.

    女性图像贞节观念教化作用

    张仃抗战时期漫画艺术风格探析

    邓灿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仃的漫画创作在抗战时期达到了高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优于其他时期的漫画创作.本文概括并分析了抗战期间张仃漫画的技法样式,以及与之相生的风格旨趣,在不同作品之间的图像比较和阐释中,展现张仃抗战时期漫画的艺术风格.

    张仃抗战漫画艺术风格

    跨媒材视域下的图像转换与范式再造

    刘海飒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跨学科、跨媒介的视觉表现成为当代艺术表达的常态,艺术门类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版画应用传统手工印刷技术所具有的制作性、间接性和复数性特征,以及作为传播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版画创作范式和创作流程的反思与自省,使版画既定概念的认知界限得到更为宽阔的界定和无限发展的可能.

    跨媒材图像转化范式营造

    当代陶艺的本源探索与语言实践

    雷雨童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艺术作为一门悠久的艺术门类,其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丰富而多元.从工具到工艺品,陶瓷从实用性到审美性的转换,折射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审美的变迁.在将陶瓷的传统资源进行现代审美转换的过程中,从古代陶瓷艺术中汲取营养,寻找陶瓷与自然的天然贴合,逐渐成为当代陶瓷艺术家不断回溯的实践方式.

    陶瓷艺术本源探索语言实践

    探析数字时代传播方式对审美接受的影响

    张亦舒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传统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随着线上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新展示形式的涌现,传统中国画以新面貌进入大众传播视野.经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传播等的跨界融合后的绘画作品增强了艺术效果,传播过程不再受场域和空间限制,交互参与的内容设计丰富了作品的欣赏层次,大众传播和绘画作品数字化将深厚的美学精神平易近人地呈现和表达,赋予其新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数字时代大众传播传统中国画审美接受

    高校美术馆的知识生产与智识服务机制

    庞丽娜廖笃马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高校美术馆的起源为出发点,讨论其从诞生之初就具有的教育属性与功能;通过分析高校美术馆区别于一般美术馆在教育过程中的知识补偿属性,讨论当下高校美术馆从知识生产到智识服务机制的转换.

    高校美术馆知识补偿知识生产智识服务

    艺术参与社区微改造的美育实践

    王朝虹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美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实践推进,如何打通美育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有意义的社区美育,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艺术介入社区微改造、生活美学导向下的美育课程进入社区的案例分析,关注艺术、生活、社群场域之间的关系,研究当下社区美育实现的形态、特点与路径.

    社区美育生活美学社区微改造艺术介入

    冯民生风景油画作品意蕴表达

    石洁
    148-149页

    徐惠泉水墨艺术的当代价值启示

    王鹭
    150-151页

    张宜水墨人物画的叙事特征

    周筠
    152-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