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
美术

王仲

月刊

1003-1774

010-65003278 65068966

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3层

美术/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美术》全面及时地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现与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活跃和深化美术理论研究、促进中外美术交流为己任,《美术》是海内外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延安美术对鲁迅形象的塑造

    沈伟棠谢刚
    6-11,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掘、展示鲁迅形象遗产是延安美术界的一项重要工作,众多美术家参与了这项视觉工程,由此生成了大量鲁迅图像,充盈于战时延安的文化空间中.但是鲁迅形象在延安美术中的兴起与建构至今还遗落在学界的视野之外.本文在广泛搜集鲁迅图像的基础上,择取并细读若干代表性作品,集中探察延安时期鲁迅"标准像"的木刻复制、组织化的创作方式、鲁迅形象民族化与鲁迅图像主题这4个问题,借此为理解延安美术的大众化、民族化等核心议题引入一个新视角.

    鲁迅图像标准像复制性组织化民族化

    解放区土改题材版画的图像叙事

    刘艳卿屈健
    12-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土改题材版画的集中出现,是基于土地改革这一历史命题的图像表达,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成功实践.其图像叙事策略可以归纳为两个互融渐进的阶段:基于苦难情感的诉苦"动员"叙事策略和基于集体亢奋的斗争叙事策略.同时,在诉苦、斗争等显性图像叙事策略的背后,暗含了一种对新政权认同的隐性叙事逻辑.由此,解放区土改题材版画不仅完成了其宣传政策和记录现实的任务,而且以一种带有象征意味的图像诠释了党的政治理念和文艺思想,体现了人民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想象.

    土改题材版画诉苦清算斗争叙事策略

    召唤、共情与重塑——延安版画中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李萍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木刻版画中的《离婚诉》《妇纺小组》《听报告》《酝酿称心人》等作品及时地记录了解放区妇女在婚姻家庭、妇纺运动、文化识字、民主选举等领域的全新面貌,一大批沐浴着陕甘宁边区民主新生活雨露的"新女性"浮出历史地表,是延安妇女解放运动中一帧帧形象的视觉插图.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作为一种极具民族化、大众化的图像,木刻版画早已超越其写实主义的记录功能,这些有话语权、经济权、民主选举权、有知识、有觉悟、有姿态、有声音的新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召唤与组织广大妇女实现婚姻自主意识觉醒、实现情感沟通、重塑新的妇女观以及凝聚抗战共同体的功能.

    延安木刻版画妇女解放"纺织妇女""阅读中的妇女""投票中的妇女"

    从"民间文艺"到"人民文艺"——武强新年画的形成及解析

    张西昌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年画"产生于抗战时期.地处抗日前沿的武强地区,首先在门神画中显现出呼吁抗战的端倪,几乎同时,边区美术家们也在延安和冀东南抗日根据地创作了大量"新年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新年画的发展.本文梳理了武强新年画形成的历史轨迹,解析了新年画所承载的从"民间文艺"到"人民文艺"的艺术思想演变.

    新年画武强年画木刻版画人民文艺意识建构

    新时代漆画艺术特征

    陈金华刘晓百慧
    32-34页

    让山川魂魄归来

    张祖英
    44-46页

    吴夔,不该遗忘的贵阳木运推手、新国画的探索者(1)

    封钰郭林林师雨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与艺术家的关系是艺术史上的基本命题之一.历史的具体场景是复杂而多变的,思想与现实、意图与环境、实践与情境之间存在着持续性的互动.艺术史让少数人获得个人声望,多数人则会默默无闻.而从社会与历史的层面来看,这些人正是主要的历史行动者,他们的经历并非无足轻重.他们能够而且事实上改变了文化与历史的样貌,他们应当在历史上被记上一笔.本文以吴夔这一被艺术史书写所忽略的艺术家入手,以此来考察艺术家如何为时代形塑,并力图还原其艺术轨迹及艺术史地位.

    革命美术家吴夔新金陵画派

    与自然供养的生命对话——马刚的山水画艺术

    冯丽娟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西北"都是一个宏大的观看场域和对话空间,西北美术资源成为中国美术现代探索中理念变革与题材拓展的重要借鉴与载体,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建构提供了学术资源与精神动力.长期生活在西北的马刚体悟着西北历史人文的精神滋养,在现实自然中融入对生命的观照,探寻着从自然山川到图式语言的个人建构.他对"西北地域"的性灵表达,关联着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探索,更是他对传统的延伸与传承.

    马刚山水画自然图式语言

    现代主义与民间元素的碰撞——王辅民艺术展及研讨会纪实

    李振伟贺玮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于甘肃庆阳民间艺术研究世家的王辅民,自幼受西北高天厚土的滋养和古老文化的熏陶,作品充满了朴素的意念、自由的语言和率真的情感.王辅民的民间思维、民间感受是水到渠成的,这是一种天然的民间的气质,他在这个领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一种民间的思维和民间的审美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就是混沌的、模糊的、非理性的甚至是超现实的.王辅民非常注意增加绘画的当代性,用最雅的方法来表现民间形象,表现出一种人性和更宏观的社会景观,在把民间元素转化为现代艺术方面开辟了一条道路.

    王辅民现代主义民间元素碰撞

    在当代性与学院油画之间

    杨洋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院作为文脉传承的重要端口,一直积极倡导对本质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坚持以原理性造型进行创作与教学,为推动中国美术前沿的发展默默输送着优质的学术源泉.学院中的艺术家在肩负教育与创作双重责任的同时,如何从现实中凝练出赋有时代气息、创作凸现个人风貌的艺术作品,并使之成为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理念以进行有效传播,是推动学院美术当代性发展的学术方向.本文通过对笔者四个创作阶段探索研究的回顾,立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笔者于学院风格油画语言的创作研究为线索,梳理并呈现个人实践的线性发展与创作思路的迁移过程,也借助80后"标签化"的艺术现象窥探现实背后渗透出的文化意蕴.

    学院美术时代性传承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