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
美术

王仲

月刊

1003-1774

010-65003278 65068966

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13层

美术/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美术》全面及时地展示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现与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活跃和深化美术理论研究、促进中外美术交流为己任,《美术》是海内外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图式与技艺的碰撞

    陈娜
    76-80页

    格物鼎新——我对当代花鸟画探索的思考

    丁鼎
    81-83页

    心弥坚,香自流——李庆水彩艺术的东方情韵

    万叶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西方艺术形式的中国化是百年来数辈艺术家所致力研究的宏大课题,李庆对水彩艺术中国化的研究突破萌发于学习环境与受业恩师的熏陶教育,离不开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根植于他对于中华文化艺术传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李庆对水彩艺术本土化的不懈坚持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与绘画风貌.

    李庆水彩艺术中国气派

    延安文艺座谈会对革命文艺的重塑

    李富龙
    88-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人类文艺史上第一次彻底解决了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于文艺大众化最系统、最完整的阐述.对于中国美术来说,毛泽东的《讲话》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转折意义.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延安美术从创作者立场到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美术大众化在解放区晴朗的天空下变成了现实,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文艺座谈会革命文艺重塑延安美术

    深植于农村生活的视野——论刘艺斯的农村题材作品

    赵文悦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艺斯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西南油画的先行者.在校任教期间主持学校创作和文化考察工作,与叶正昌、郭乾德、李有行等老一辈西南艺术家、教育家一道,为四川美术学院"以创作带教学"的教学理念打下坚实基础.1946年,刘艺斯在重庆举办了一次个人展览,其中一系列以当地农村为题材的作品受到徐悲鸿、田汉等人的关注,并被予以专门评述,见诸报端.本文以此次展览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徐、田二家与刘氏的师承影响,以及刘艺斯特殊的社会角色出发,思考油画本土化过程中的特殊经验.

    刘艺斯徐悲鸿现实主义西南油画

    晚清至民国商标设计中的社会镜像

    李茜
    101-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图像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晚清至民国的商标设计所反映的近代社会变革与现代意识启蒙加以分析;通过对典型设计案例和设计现象的梳理,分析了晚清至民国的商标设计与民族振兴、国货运动、民族意识、自我身份确认的相互关系;讨论了晚清至民国商标设计的视觉文化属性及价值.

    晚清至民国商标设计民族运动社会性

    《中兴瑞应图》的画面意蕴及其价值

    张冬冬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兴瑞应图》由十二段画面构成,描绘了赵构自出生至建立南宋之前以康王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的诸种"瑞应"事件.该图有诸多传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对于考察画作版本具有一定价值.作为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连环画卷,《中兴瑞应图》具有纪实性、选择性、文献性及图文互补性特征,既再现了复杂的历史,又蕴含了丰富的传说,对探究显仁皇后与"四圣",康王与"崔府君"及"泥马渡康王"等故事渊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兴瑞应图》画面意蕴文献价值

    试论传统人物画"不平之平"的空间形态

    孙光莹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空间处理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在不同门类的绘画门类中,空间处理方式又不尽相同,其中,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空间呈现出"不平之平"的基本形态,融应物象形之"不平"与经营位置之"平置"为一体,构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浮雕式的空间效果.

    中国传统人物画不平之平以无当有空间形态

    此在于"思观"中呈现——伦勃朗自画像的启示

    朱乐蒙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伦勃朗的绘画实质上是一个无尽地内向自我追索以完成此在呈现与传达的过程.而这种追索的前提,需要始终秉持一种艺术家应有的思省之姿态.伦勃朗绘画中的哲学运思,早期深受笛卡尔影响,到了生命的中、后期,其思观中带有明显的现象学色彩.本文通过对伦勃朗最具代表性的绘画题材——《自画像》之思观方法论的研究,来剖析伦勃朗哲思观的缘起、超越及与现代哲学的勾连,并以此回答伦勃朗何以成为"伦勃朗"这一命题.

    艺术哲学方法论思观此在世界境域

    论巴尔蒂斯绘画的造型特征和审美理念

    李染澄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的西方艺术是一个思潮涌动、流派纷呈的时代.一方面,身处其中的巴尔蒂斯吸收和继承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绘画的精华;另一方面,其又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的审美理念进行艺术观察与表现.这拓展了他的绘画语言,使其绘画既有传统的表现方式,又有当代的审美理念.本文通过研究巴尔蒂斯作品的造型特征、形象内涵,以及其作品风格形成因素,让我们在绘画实践中重新反思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主观与客观以及象征与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为当下中国艺术创作提供启迪与视角.

    巴尔蒂斯造型特征审美理念象征性表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