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工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

韦尔申

双月刊

2096-076X

024-23930125

110004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

艺术工作/Journal Centre of Art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延安鲁艺传统,振兴我国美术事业,促进高等美术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深洞

    梅根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来到中国是为了成长,为了学习中国的艺术创作方法,但也是为了能够为中国艺术界做出贡献.创作方法并非只有一种,不必执着于特别现代或特别传统.艺术家可以吸收很多不同艺术家、哲学家、作家、音乐家的观念,然后对着数不清的观念开展头脑风暴,直到找到与其相关的东西.

    概念东方艺术中国艺术

    明亮的捕捞

    张凡
    49-51页

    后摄影时代的图像——托马斯·鲁夫的影像世界

    严程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是德国当代重要的摄影家,他的创作题材和类型非常广泛,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艺术家.鲁夫早期的肖像和建筑系列延续贝歇夫妇的类型学创作方式,即,确定某一主题并通过长期的拍摄完成项目.然而,其之后的创作《星辰》《裸体》《JPG》《卡西尼》和《ma.r.s.》系列构成了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问题链条,那就是对于摄影图片客观性的质疑.鲁夫放弃了在作品的前期拍摄里留下与自己相关的任何痕迹,最终选择通过后期的数字图像处理赋予作品以观念和意义.而《底纹》和《zycles》系列的制作过程中,鲁夫没有使用照相机,也没有使用任何一张底片,或者进入暗房.鲁夫的图像可以不断再现其“原始”文件,并在打印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由于人为的错误而导致的某种变化.鲁夫是这个时代尝试突破摄影作为表现媒介边界的众多实践者中的佼佼者.

    客观性摄影边界类型学

    1648至1863年间的巴黎美术学院

    万木春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概括说明自1648至1863年间巴黎美术学院的体制沿革,重点讨论了学院与作坊并行的双轨训练机制;素描人体写生教学法;以竞赛、会员和沙龙展为核心的职业发展机制;大革命前后“学院”观念的变革等问题.力图为国内从事美术教育者提供一些历史的启示.

    巴黎美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历史

    胡骏声祖孙的生平与肖像画创作考辨

    李军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骏声是清代嘉道间江南著名的肖像画家,其孙胡芑孙、曾孙胡琴庵辈,皆传其家学.胡氏祖孙写照,为晚清文人士大夫所推重,但长期以来四代人的生平事迹隐晦不彰,甚而以讹传讹,谬说流播.兹以传世画作及其友人日记、诗文、笔记等记述为主,对胡骏声生卒年、迁居苏州时间及交游情况加以勾稽,进而对其后人情况作简明梳理.以胡氏一族的肖像画创作为立足点,考察清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人士大夫的雅集风尚与肖像画创作之关系.

    胡骏声胡芑孙胡琴涵写照肖像画

    《早春图》

    谢凯张平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收录于谢凯的《东亚艺术导论》[Einfüihrung in die Kunst Ostasiens:34 Interpretationen] (1960),该著共录有34篇短文,分列6个小标题之下:宇宙、佛土、人、动植物、物、山水,万物与无,本文为第30篇,属最后一个小标题.在对郭熙《早春图》的讨论中,谢凯指出中国山水画中存在某些普遍的秩序和综合的体系,组成整体的各部分既相互对立又互相融洽,彼此转化,不仅呈现了外在图像,更是思想的展现和内心的观照.文中的形式分析十分精彩,文字细致敏感,表现出作者对形势背后之哲学意义及文化内涵的兴趣.

    山水秩序结构

    从“寿占万龄,价值千镒”到“妙吉祥云,拥护斋室”——故宫《宋拓兰亭续帖》崇恩鉴藏考略

    秦明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4月,故宫博物院入藏一《宋拓兰亭续帖》孤本(残本,第四、五、六卷).该本自咸丰元年(1851)先后为崇恩、洗斌、萧锡龄、徐郙、孟宪章等递藏.咸丰四年(1854)崇恩任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率部与北伐之太平军激战,携此帖于军阵半年有馀,战事间隙,研究不辍,详加考证,题跋累累.这一特殊的经历,使得此本对于崇恩具有了不凡的意义.

    兰亭续帖宋拓残本涂墨崇恩太平军北伐

    故宫博物院藏“榦(蓄)不(鬻)”瓦当研究

    焦东华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书法风格和文字意义两个方面对故宫博物院所藏“榦(蓄)不(鬻)”瓦当做了探讨,认为其书法风格上承秦篆,又体现了汉篆灵动、流畅的特点,文字上应读为“斡蓄不鬻”,意为斡官至积蓄不会流出,属于吉语瓦当的一种.这类瓦当的制作和使用是在西汉武帝中期以前,是研究汉初斡官制度乃至经济政策的重要资料.

    瓦当篆书斡官榦官

    粉米谱系志:从《尚书》说起

    孟媚刘哲陈弢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尚书·益稷》为出发点,讨论美术史家认为始于西周的冕服十二章中的纹饰粉米,对于古代中国工艺美术具体纹饰样式确立的历史功绩及其对后来诸多工艺美术纹饰产生的发生学影响,由此流变、衍生出具有先后祖述关系的分歧样式、次生形式,以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工艺美术学诸方面知识为讨论工具和方法,以粗勒描述方式,梳理粉米衍化志,分析其流变史,归纳其谱系.

    粉米乳丁联珠《尚书》谱系考古学

    基于生态视觉背景的服装陈列色彩控制研究

    修旭蔡维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生态视觉的角度,研究色彩在整个陈列空间环境中的布局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陈列空间的色彩控制与照明色彩控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形成一种购物行为的引导和品牌认知的情感共鸣,在完成商业功能的同时,为品牌提供一种具有人本关注特点的色彩规划思路.

    生态视觉服装陈列空间色彩控制照明色彩控制